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曾中平 《特区经济》2005,(11):106-107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自上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对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逐步确立了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它对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口老龄化、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张宇  黄松 《特区经济》2005,(8):177-178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先后采用了经济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现在的股份制改革,但是改革的成效与政府、企业投入的巨大精力相比是不成正比的。国有企业从过去垄断所有行业到现在逐步退出竞争领域,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3.
重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使中国走出了短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从90年代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重新构建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提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分配理论创新研究是我国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理论创新与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不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开始冲破长期以来存在的平均主义分配观念,形成由部分先富起来带  相似文献   

5.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一些城市政府相继将目标管理从企业管理领域引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并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旧貌变新颜,跨入了一个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新阶段。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越来越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迅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和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趋势,使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落后和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临的问题,但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的需求,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它们既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来满足这种增长要求,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始探索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革之路,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策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看,这种改革在中国是非常成功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主要领导人并未深入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窦述 《发展》2009,(3):28-29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在农村拉开大幕。30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农村改革是非常成功并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欧洲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国企民营化改革。在这近30年的历史中,推动民营化进程的政府始终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有序而平稳地卖出庞大的国有股;二是当政府成为小股东、甚至政府已不持有股份,如何保证民营化后的企业能够按照合意的政策目标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