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雪梅 《时代经贸》2013,(2):61-61,63
研究蒙古民族古籍文献面对的是蒙古民族的过去和历史。中国蒙古学研究在利用和发展蒙古古籍文献的同时,进一步梳理蒙古族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挖掘蒙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把握蒙古族文化的特征和规律,蒙古学研究是对蒙古古籍文献更好的整理和保护。从而促进蒙古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沛 《经济师》2014,(1):256-257,261
珍贵古籍申报书的填写,与古籍编目息息相关,没有较高的古籍编目水平,难以填写出合格的申报书,而不合格的申报书会直接影响到珍贵古籍的申报。文章就"河南省珍贵古籍申报书"的填写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并加以纠正,希望能对"河南省珍贵古籍申报书"的填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古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古籍本身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古籍虫害严重,文献的毁坏率触目惊心。分析造成古籍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提高防虫意识、制定防虫制度、采取有效杀虫方法等措施,以杜绝虫害的发生、达到保护古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万州区历史文化十分丰富,其基本构成可分为巴楚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景观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码头文化、饮食文化等诸多文化表现形态,而如何有效地保护、利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乡文脉,使之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万州区城乡建设融合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新经济》杂志社主办、美国惠亚集团独家赞助的首届“岭南经济学家奖”系列活动已经展开。“岭南经济学家奖”旨在构造广东经济学界与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学界的交流平台,展现广东经济学家的贡献和风采,从而提升广东经济学界在全国的地位。为配合这项活动,从本期开始《新经济》杂志开辟“岭南经济学家奖专栏”,选登一批对改革开放做出了理论创新贡献的广东经济学家的代表作。本期首批选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牧野、廖建祥、郑炎潮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永华、许卓云的五篇文章。曾牧野先生曾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他的《意义重大的“理论创新”活动——1988年广东经济理论界“市场经济大讨论”评述》一文,为我们重现了当年广东经济理论界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延绵不断的历史,历代形成的古籍之丰富举世无匹。为了使古籍和古书中涵容的古代文化能更好的传播,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整理。系统的介绍古籍文献的校勘和编纂方法以及基本要求,为中国古籍文献整理工作提供依据。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古籍文献整理也越来越多地依靠计算机,只有采取更现代化的水平,中国古籍整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现代科学社会的文化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7.
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对于厦门城市转型、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领跑全省领跑全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需要历史积淀.厦门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成就瞩目,但问题较多,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创新对策:要有强烈的历史文化名城自信、名城自觉和名城自律;要认真遵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要注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文化内涵,充分保护文化生态资源代际平衡.  相似文献   

8.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自2014年申遗成功以来,在国家、有关省市的强力推动和沿线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让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一条运河文化带,逐步从蓝图变成现实.2021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出台,为"十四五"时期再出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品位合力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导,奠定了良好基础. 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是其鲜明特征.沿线城市要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在统一规划大框架下,切实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运用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推进,真正做到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坚持把绿色理念、现代技术、文化元素贯穿到大运河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努力把千年运河打造成新时代沿线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相似文献   

9.
广东海洋民俗文化是在广东这片区域内,由人们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稳定的地方海洋文化事项。这种民俗文化融会了物质和精神,并以独特的方式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渗透,秉承了世界海洋文化的理念,使广东的文化不仅有海洋文化意识和色彩,更有"海涵"和"海味",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倡导广东海洋文化精神,打响"广东海洋民俗文化"品牌,实现广东省现代海洋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圣宜、宋德华著《岭南近代对外交流史》,作为《岭南文库》之一种,1996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刊行。这是近年来广东史文学界一个可喜的研究成果。 这部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对象,正如著者所言,是岭南近代历史上对外交流的产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性。著者为该书的撰述提出了研究意向,即,(一)西方文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以什么方式进入岭南的,其遭遇和经历如何,昭示了哪些经验教训;(二)岭南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如何,前后有什么变化,他们址如何吸取西方文化的,有什么成功和失败的记录;(三)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作出何种反应,处于何种地位,自身发生了什么变  相似文献   

11.
《时代经贸》2012,(11):65-67
中国书店成立于1952年11月4日,是全国首家集收购、发行、出版、拍卖为一体的知名文化企业,同时也是经营古旧书刊、文献的国营商业企业。其主要业务范围涉及收售古旧书刊、碑帖拓片,经销新印古籍,复制出版中国古籍文献,并为读者补配残书和单年单卷的报刊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腊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31(11):1923-1929
近年来,北京山区沟域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山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沟域经济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原生态保护的一致性、特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旅游价值开发的紧密性、社会建设与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关系.从古村落结构、古村落文脉、古村落活力等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评分法,得知当前北京山区古村落价值高,具有保护与开发的价值.针对北京山区古村落的特征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保护与开发重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完善规划编制、建立古村落资源数据库、培育沟域经济发展的古村落产业、对古村落个体实施整体建设,实施科学定位和错位发展等方面着手,对北京山区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促进沟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研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是江南运河文化钟灵毓秀的"人文荟萃地",保护大运河文化和江南古镇文化的根植性与多样性,促进南浔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对全国、全省运河古镇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具有样板效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民族舞蹈艺术表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实质的探索阐述了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作用,并以 《月光下的"朵咯嗬"》 行分析,印证了民族舞蹈艺术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2)
随着国家文化单位体制的改革,古籍出版行业也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体制的改变,要求会计核算也进行相应的转变。文章对古籍出版行业收入、成本的类别及其确认、计量、核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2007,(2):14-15
由广东电视台主办的“2006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于1月28日在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2004级学员珠江啤酒董事长方贵权与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明、岭南学院总裁班学员、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积回分别作为票数最高的第一名、第三名与第八名入选。同时方贵权还获得2006年“最具胆识与魄力”奖。  相似文献   

17.
冼玉清生逢文化凋敝的晚清末世,却以其天赋的才情与后天的勤勉,深得精研传统之学的岭南文化宿耆的认同与鼓励,这批旧学功底深厚、文化情怀深远的岭南学人凝聚成一股不容小觑的文化力量,承担起岭南文化的传承重任.冼玉清在广东文献整理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正是植根于以上多元因素构成的文化土壤中.她的诸多著述将个体生命和文化使命相融合,她的研究文字古雅耐品,治学风格扎实严谨.她坚持遍索群书、亲勘史迹、深索渊源,讲究客观求实,绝不随意褒贬、妄下结论,处处详加考证.洗玉清近乎“殉学”、“殉道”的学术人生,体现了新旧交替时代背景下一代杰出学者坚守岭南人文精神的风骨和操守.  相似文献   

18.
粤智联 《新经济》2014,(7):44-45
《广东智库论坛》之“开启江门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论坛在广东省江门市召开,来自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省内高校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江门,开启“海洋思维”,纵论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为江门海洋经济的发展把脉献智。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1日.“后金融危机时期广东外经贸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广东大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承办,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外经贸厅、广东省社科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协办。研讨会由广东省政府副省长万庆良主持.出席本次研讨会的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摩梭文化的开发肩负着脱贫致富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遵从"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是通过确立摩梭文化保护的对象以及摩梭文化开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从立法保障、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实现摩梭文化生态整体保护与文化发展、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摩梭人居住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