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得到较好的发展,并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支撑,随着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推广范围不断扩大,二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朝着融合发展的趋势前进。基于此,本文以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指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在融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别从"双山"思想、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以及信贷产品创新等方面详细阐述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二者的高质量协同性发展是当前金融行业工作重点。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目标的一致性、发展中的相互支持作用以及结果的共享性和效益溢出性都体现了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二者融合发展程度不高,相关政策缺失、创新条件匮乏、信息基础薄弱等问题也拖慢了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速度。为此,本文从政策健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促进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婷 《商展经济》2024,(6):163-166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一个单独部分,再次强调了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明确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凸显了金融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凸显,对我国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区域经济的环境治理尤为关键和重要。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生态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应当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手段。据此,本文进一步探析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旨在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力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是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新常态下,以科技的支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因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实现科技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本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青海省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度不大、有效金融供给不足和风险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探索并构建了促进青海省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特色发展模式、"政府导向+多层次金融市场"的供给体系、普惠科技金融和分享科技金融路径。  相似文献   

5.
陈俊颖 《现代商业》2023,(11):129-132
普惠金融早在2005年在我国首次被提出,旨在为更多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可负担成本的综合金融服务。2012年以来国家提出要进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于2016年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意义,即为更多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以及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公平、多元、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共同富裕。但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现,普惠的“政策性”与金融的“商业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中的区域异质性等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商业银行数据及2011—2020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分析,发现数字科技的应用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地区之间差异,而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普惠金融的均衡发展、弱化内在矛盾,在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降低金融风险,丰富金融产品。作为核心技术支撑,金融科技是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吕厚丽 《商展经济》2024,(4):101-104
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扶持,同时需要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机构下沉农村市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机构打破市场边界、开发农村蓝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力途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实现形式,金融机构要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注重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为目标,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质效。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丁宁 《商展经济》2023,(21):27-30
绿色金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旨在促进环境保护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动力源泉。在绿色金融领域,金融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绿色金融的信息采集和普及变得更加高效。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状况,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促进二者深度融合,以期推动解决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困境,更好地服务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8.
建立为全社会所有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是普惠金融的宗旨,但是农村的金融排斥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挑战,所以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点。传统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交易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正好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的这些不足。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必须注重风险的防范,更要依托传统金融的发展。本文基于苏北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调研,强调传统金融与传统金融在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的互补与融合,最后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的良性互动与发展共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潘娟  张婷婷  郭伟 《对外经贸》2023,(12):104-106+122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黑龙江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应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支撑,分析黑龙江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加快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创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人才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黑龙江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实现“双碳”目标和适应广西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寻找通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已经成为具有时代特色和政策内涵的重要课题。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广西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蓬勃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创新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绿色创新的视角,从广西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出发,阐述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绿色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新概念,即金融体系要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提供全方位的、高效率的、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当前,"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超过9亿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金融却困难重重,如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少,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现代化征信体系未建立等造成农村金融高门槛、高风险、低效率、低信用、借贷难等问题。因此,根据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提出通过扩大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设计适合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建立互联网征信系统加强农户金融意识与互联网技能培训等建议,以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效融合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薄弱,征信体系与城市相比也不健全,互联网普及率也较低,存在明显的异常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因此,农村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实施方案,但当前的政策措施仍局限于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服务,面临着较多的现实困难。具有创造力的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领域的困境,解决金融供需问题,还引发市场竞争,促进金融服务专业化与国际化。互利网金融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使之成了最适合农村发展的金融模式,创造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都是当今金融领域的新兴模式,也均是完善市场体系、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变革方向。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和以全方位服务整个社会群体为宗旨的普惠金融之间存在着诸多契合,互联网金融能够为普惠金融带来众多创新模式与平台,普惠金融所拓展的新服务群体又能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沃土。基于成本角度,探究互联网金融行业对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目的在于鼓励互联网金融继续创新,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更大活力,进而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4.
薛金宇 《现代商业》2023,(11):145-148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增速缓慢,而金融业却高速发展,很多实体企业出现金融化的行为。同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十分迅速。基于此,本文选取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深入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和实体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推动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经营风险会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推动作用;而企业资金约束程度越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推动效果越明显。本文对于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通讯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与金融迅速融合。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关键途径是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互联网有利于为普惠金融实现信息对称、有利于让普惠金融更高效、有利于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应对惠普金融的发展,我国应当关注对金融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惠金融,并参与其间。同时,还应当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实现普惠金融的创新,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完善征信体系,进而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信息时代,依托互联网形成的金融理念与金融管理形式逐渐发展起来,极大地拓宽了金融覆盖范围,推动了市场资本的流动与配置。普惠金融是面向社会各阶层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普惠金融在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从普惠金融的概述出发,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是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而且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普惠金融这一热点问题,首先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涵义,接着分析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了新形势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后来学者研究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儒家文化和社会信任是否会影响普惠金融的实践效果?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都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然而,一些实践中的困境和理论上的未尽议题促使我们从微观层面上对此进行重审.通过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信任促进了普惠金融的普及,而儒家文化的秉承与践行却弱化了普惠金融的惠及可能性;社会信任对普惠金融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关系推动的面向,而非文化推动的面向;儒家文化尚未渗透到社会信任体系之中——在金融意义上,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不表现在“信”的面向,而是嵌入到以“孝”为特征的家文化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经济收入对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普惠金融的制度框架设计应以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为基础,引入社会利益倾斜机制和社会权利能力赋予机制,体现对社会责任的应有担当;同时应充分借助儒家文化与社会发展相互“合意”的一面,以文化推动并实现金融在普惠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带领全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这一形势下,与经济建设密切相连的金融产业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很多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尤其自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和措施后,金融产业的综合效益也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基于数字经济发展视角,对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已经成为我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王虎  张峰 《中国商论》2023,(7):91-93
近年来,商业银行以金融科技为抓手,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已成趋势。本文以南京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助力小微金融业务发展为例,探究小微金融信贷产品设计思路、产品力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南京银行“鑫”系列线上小微金融信贷产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区块链技术简化了小微金融业务办理流程,强化了大数据智能风控,但存在征信数据来源单一、同质化竞争、普惠金融发展与银行经营业绩之间相互矛盾等共性问题,并为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