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资本市场》2014,(8):122-123
<正>2014年中国经济"底部徘徊,有限复苏"的格局未变,中国经济增长虽不能快速反弹,但也不会持续向下。被低估的经济刺激强度金融危机后被广为诟病的"四万亿元"刺激,其计划建设周期为3年,平均每年是1.33万亿元。按照今年的铁路建设规划,年内要完成的投资规模为8000亿元,加上此前公布的22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年全国仅城市地铁和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就超过了1万亿元,还不用提"棚改"、水利建设,以及其他地方政府自主安排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2.
林金腾 《新经济》2009,(7):70-71
从2007年初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次债危机和信用违约依次传导形成了金融危机(俗称:“金融海啸”),并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主体迅速采取了各种措施,以遏制全球性的经济下滑。其中,我国政府在2008年11月5日审议通过了令人震撼的“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简称‘国十条’)”以及“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  相似文献   

3.
张茉楠 《商周刊》2012,(25):18-18
全球经济困顿的背后并非刺激政策不够,而是在于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如果不拯救中产阶层,全球经济就不会有真正的复苏。  相似文献   

4.
外部性理论认为,任何经济活动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称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称外部不经济性.中国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对缓解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两高一低"的高风险企业可能死灰复燃,拉动内需的基础建设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负面影响,18亿亩耕地的底线也将经受严峻考验,防范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引发的潜在环境风险,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决策者、建设者须引起高度警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信息》2009,(8):26-26
东南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倒闭成为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经济的最初徽征,然而,当信贷刺激与4万亿大蛋糕双管齐下的时候.中国经济“最富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却并没有成为主要的受惠者。  相似文献   

6.
淡纯洁 《时代经贸》2010,(20):75-76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了摆脱危机,世界各国联手,大力实施了的反危机措施,使世界经济重新趋于稳定。中国也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带动下,率先实现了经济的v字形反弹。然而,就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之际,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迅速扩散到其他欧洲国家,导致欧元进一步大幅贬值。欧盟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元的持续贬值将使得我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经济视角》2008,(12):3-7
国务院11月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10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总额高达4万亿元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案,包括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城乡居民补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减税、扩大银行信贷等在内的十大措施,是中国迄今为止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最为重大的举措.会议还决定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全球各国金融危机救助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已经明显企稳,经济先行指标昭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之旅.从季度GDP增长率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3季度相继走出衰退,单季取得正增长已经没有悬念.预计美国、德国和日本2009年3-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在1.5%-2.0%左右.尽管全球经济度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时期,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表现为经济脆弱性.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在攀升,私人部门投资增长有待于提高,因此刺激政策持续性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对此,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措施,其中以政府新增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最为引人注目。本文在利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效应与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对各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就业效应和综合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依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经济刺激方案的结构性优化路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救市计划,我国也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全球经济都出现了复苏和增长的势头。但是这种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很大的副作用,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当全球经济出现好转之后,各国都在考虑刺激政策的退出,如何把握好退出的时机、节奏、及政策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全球各国金融危机救助措施作用下,世界经济已经明显企稳,经济先行指标昭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之旅。从季度GDP增长率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3季度相继走出衰退,单季取得正增长已经没有悬念。预计美国、德国和日本2009年3—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在1.5%-2.0%左右。尽管全球经济度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时期,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表现为经济脆弱性。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在攀升,私人部门投资增长有待于提高,因此刺激政策持续性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顾列铭 《资本市场》2012,(11):74-76
<正>为了提振正在快速降温的经济增长,天津和重庆分别宣布计划,表示将在未来几年向石化、汽车、电子及先进设备等大产业投资1.5万亿元人民币。中央政府也没闲着,接着宣布了一项到2015年向节能减排领域投资2.4万亿元的计划。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还宣布了10多项规模较小的投资计划。若按表面数字计算,仅仅是上述投资,就已经超出了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最严峻时期出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2012,(10):34-35
刺激我国经济增长无外乎两条路,一条路是推出类似2009年那样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但我国尚未形成以创新驱动和技术主导的内涵式增长模式,一味继续扩大投资只会造成产能过剩和通胀,将给经济转型带来更大困难;另外一条路就是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这正是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意义所在。而且,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减少收入差距、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也是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关联传导路径和凯恩斯乘数原理,本文构建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并分别确定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刺激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却未能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甚至出现产业结构失衡加剧现象;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微弱下降。为避免经济刺激计划对产业结构失衡加剧的后果,应优化投资结构,强化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重视创新能力培育,提振内需,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资金用来刺激经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速度发展很快,其随之引发的风险另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视角》2009,(10):5-5
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9月10日表示。我国针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明显,我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但是在外需仍然萎靡的情况下,我国要勇于面对挑战,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雁萍 《经济师》2013,(12):51-53
"4万亿"刺激计划,从结果来看,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引发了通胀和经济复苏的复杂性,使得原本就产能过剩的经济结构性问题比以前更严重。但在当时的特殊的背景下,"4万亿"天量的刺激是可以理解的。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4万亿"的问题,当前的中国经济并不能靠单纯的刺激政策予以提振,而要进行新一轮的深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积极应对经济持续萎缩相续推出巨额财政支出计划来刺激经济及早复苏,中国国内经济也进入一个分水岭,建筑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视角》2008,(12):8-8
自中央政府推出4万元亿刺激经济的方案.这一“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各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各自的投资方案。根据已公布的金额统计显示.投资计划总额将超过17.8万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