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有着确定的内函与外延。一般地讲,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能力。具体地讲,生产力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新使用价值的能力。据此,生产力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资料。这是无庸置疑的。同时,劳动资料也离不开劳动对象。所以劳动对象也必须进入生产力因素之列。首先,从社会再生产的全局看,制造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用的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因素。大家知道,社会最终使用的生产工具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作过程,才能制成。其中每一个加工过程所采用的劳动对象的状况(如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等)对生产工  相似文献   

2.
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都是一般生产力的范畴。个人生产力是一般生产力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然而,个人生产力亦是有特定结构的系统,该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信息、劳动对象。个人生产力系统诸要素运动形成物流和信息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事实表明,个人生产力诸要素具有同质性和成比例性,才能实现最佳系统结构,产生最优系统功能。个人生产力,主体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其自然属性是劳动者智慧和生产能力的物质根源性,社会性是主体的本质属性。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劳动者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矛盾运动。个人生产力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功能在于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决定性作用,它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元动力。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人类社会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这是由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所引起的。因此。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使全社会都重视发展生产力,深入研究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形成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现代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一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生产力问题的讨论,仍有方兴未艾之势,除了继续讨论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发展动力等问题外,很多同志还围绕着如何建立生产力经济学这门学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探讨。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什么是生产力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基本是相同的,但表述上不完全相同。例如有人说,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并在生产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物质力量。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就只能是现实的,不应该是潜在的”;蔡钤说,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劳动力和被人们认识、利用的自然物、自然力结合一起构成的一种物质力量”;晓亮说,生产力“指的是,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中实际发生作用、能够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人类劳动和土地是物质财富的两个原始形成要素,土地对一切物质财富的生产,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如果说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财富的生产都离不开土地,那末,在农业生产中,土地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我国素称以农立国。重视农业,自秦汉以来就一直被定为重要国策。时至社会主义的今天,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人们的食物基础上仍然是直接或间接来之于土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日益增多,土地将越来越珍贵。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土地与人口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商品使用价值被认为“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研究》1980年11期曾发表过我对这种观点的质疑浅见。根据我对马克思观点的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历史范畴,它本身具有两重性: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它的自然属性,即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是其与一切物的共性;而它的社会属性,即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其有别于一般物的使用价值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广义生产力论认为生产力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时具有的能力,它也是人类改造自身社会时具有的能力.在任何社会时空中,社会生产力都是改造自然领域的劳动者的生产力与改造社会领域中的劳动者的生产力的总和.文章探讨了广义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基本性质、不可替代性和相互关系.论述了广义生产力的六个基础理论问题.对社会生产力的部分问题做了六个科学推论.提出了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六个标准.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产力标准问题,一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科学表述标准;二要运用辩证的科学方法,具体分析标准。生产力标准既是真理标准又是价值标准,既具有一元性又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既要处理好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又要处理好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反对人类主义又反对自然主义,既重视生态建设又发展社会生产,既狠抓物质生产又狠抓精神生产,同时又要抓好人才生产。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个系统,包含有要素、结构与功能。诸多要素组合成一定的结构,具有改造自然的功能,故人们把生产力看作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究竟有多少要素?争论了几十年,现在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实体要素,还有科学技术、管理、信息三个非实体要素。 现在人们在谈论第一生产力。何谓第一?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或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力是个系统,与生产关系并列,二者结合为生产系统。在生产这个系统中,可以说生产力第一,生产关系第二。而在生产力这个系统中,根本不存在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所谓第一生产力,是就  相似文献   

10.
经济效益实现必须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付出最小限度的劳动消耗(活劳动及物化劳动);第二,以最小限度的劳动消耗获取最大限度的使用价值;第三,所获取的使用价值必须在符合社会需求中得以实现。这三个要素的发展实际反映了两个主要过程,即实现经济效果的生产过程和使经济效果得到社会承认并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经济效益贯穿于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范畴演进的历时性表明生产力是自然要素和人类社会要素的整合,并以生态和谐与人态和谐的高度有机统一为价值趋向。遵循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逻辑理念,广义生产力是一个以自然、经济、社会、人力、生态、制度为生产力子系统,内部结构关系极其复杂的巨型系统。同时,广义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广义生产力理论整合了多种生产力概念的合理内核,成为从总体角度把握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的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这个词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两种含义:第一指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它和“劳动生产率”是同一的意思;第二是指生产力包含的因素。前一种是生产发展的结果,后一种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这种组合体系,构成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只有这种“能力”,才能有新的生产产品,才能有新的生产物。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三个范畴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迄今学术界尚存在分歧。本文拟就此与同志们切磋。一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范畴的内涵经济学界关于生产力概念有一个大同小异的传统提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至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最简单的提法是人与物两个方面。斯大林在《苏联共产  相似文献   

14.
董霞飞 《生产力研究》1997,(4):29-32,37
以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为指导,来研究财税管理的生产力属性问题。财税管理是管理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财政分配管理活动。它是内在于社会再生产的中介环节,是物质生产力再生产的要素和前提,是非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宏观上组织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管理主体中的人和物也是社会生产力要素。财税部门要辩证地认识国家财政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双重属性,严格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再生产规律办事。以财政上层建筑为媒介,建立健全财政运行机制,不仅要理顺财政分配关系,还要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完善财政分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财税干部素质,实现管理现代化,加强财政分配能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致远 《经济》2024,(4):38-40
<正>“新质生产力”是近期政策的高频热词。从演进脉络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政策推动的主线。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因而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它包含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等多个要素。顾名思义,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质态的生产力。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要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用人类开发改造自然的整体结合方式和自然界的作用方式——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做标准,把社会生产力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自给生产力、商品生产力、产品生产力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同处于商品生产力这一历史阶段,它们在生产力方面都姓“商”,而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文章对商品生产力的特征做了初步探索,认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企业是商品生产力运行的主体;商品交换关系是商品生产力各种要素相结合的纽带;资本是商品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市场是商品生产力的资源配置条件和最终实现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论荟萃     
应重新定义生产力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刘振英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说,自从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之后,我们对生产力的表述均由此而来。如,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是生产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程度”。事实上,我们给生产力所下的定义,不仅不符合马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和自然关系分析的生产力理论和定义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传统生产力理论进行内在的矛盾剖析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生产力就是“人们基于对人和自然的生产力辩证统一矛盾的科学认识,在积极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科学配置自然资源而持续地创造物质、生态财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是运用科学和技术、合理利用自然和人类资源、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需求的社会生产的一种能力“这一新的命题。该命题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一致,既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理论精髓,也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商品生产是为交换而进行的一种生产。商品具有两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与为满足自己需要而进行的自给自足的生产不同,它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只有在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并出现了社会分工以后才有可能。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转移使用价值只是说明了交换社会劳动这一为任何社会存在所必要的前提,而没有阐明通过商品生产的形式来交换社会劳动的特点。谁都知道交换社会劳动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因此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交换”。恩格斯曾指出:“要成为商品,这个生产物必须由交换移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来使用的人的手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是“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是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①这里的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可见生产力作为人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物质力量,是由人的因素即主体生产力,对象性因素即客体生产力和以工具为核心的手段性因素即中介生产力这三大要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自身的发展。 主体生产力作为生产系统中人的因素,包括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人的需要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内在驱动力;人的能力又由体力智力两部分构成,其中人的智力主要是来自于科学的思维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武装。因此,主体生产力应该是物质和精神高度结合的统一体。当人们在需要动因的驱使下(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凭借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再利用由自己创造的劳动手段即中介生产力,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到客体生产力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