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中国的改革方式概括为“渐进改革”,实际上是相对于“激进改革”或“休克疗法”而言。事实上,不论对中国改革作何种概括都有某种局限,都只能反映改革某一方面的特点。但是,如果把中国20年的改革当作一个连续变化、不断深入的过程看待的话,应该说,“渐进改革”是目前最为恰当的表述。中国渐进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中国改革路程如此漫长,改革成就如此之大,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中国在30年的时间里,走了一条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道路。当初,我们不仅没有认识到建立市场经济是如此艰难,更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创造财富的威力是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3.
事业单位法人是中国独有的一个法人类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制度。现在国家已经继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之后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事业单位改革,那么必然与此相关的事业单位法人制度是其中绕不开的研究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改革与发展》2004,(B06):33-36
新疆石河子市北泉镇1997年12月被列入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镇,同时也是新疆唯一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在中国12个试点镇之一(中国小城镇政府管理项目):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洽区关于搞好综合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推动自治区综合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的进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兵团、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努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巴曙松 《中国报道》2012,(11):50-53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中国银行业改革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从趋势上看,金融改革更为注重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配置结构的合理化等方向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地方金融改革相继启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都稳步推进;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审批、退市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改革总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改革。过去三十年,中国改革的对象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化改革”即是指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到目前为止,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但已基本建立起了初级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还存在许多残余,但作为一个整体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今后改革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三十年改革后形成的“过渡性体制”。也就是说,中国改革的对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2007年初,两会后,有两条消息让更多关心中国医药改革的人眼睛一亮:一是,中国医药改革不能走美国、欧洲和英国等国外的路线,全民医保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中国要走有自己特色的符合国情的医保改革体系;二是,中国继续加强对药品的价格调控,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降价药品的数量,至此,中国在前期已经连续进行了19次降价的基础上,展开了第20次药品大规模降价活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国 有企业改革之初采用了产权改革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针对产权改革暴露出来的弊端与不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转向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但这仍然无法改变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诸如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和引入市场机制这两种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创新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沿着管理创新的改革路径实践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弥补前两种改革路径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若干问题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我国进行了一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税制改革。这次税制改革的方案是在1984年全面税制改革的基础上,经过10年艰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认真借鉴国外税制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实施三年来取得巨大成功。值此世纪之交之际,认真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迎接新世纪,从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进一步完善税制或推出下一步税制改革,已是中国经济发展及税收工作的需要和必然趋势。研究这一问题,我们的基点应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经济,研究税收。一、世界经济与各国税制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响 《中国经贸》2014,(20):225-225
作为传统计划经济产物的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事业单位体制僵化却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实施分类改革以来,不仅改革进展缓慢,也没有竞争力,缺乏一定的监管能力。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管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特点,才能找到有效改革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改革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方向,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从对市场化的研究入手,综述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市场化程度的测度,形成了市场化程度的总体判断,分析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及问题,进而提出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赵菲 《中国报道》2008,(3):67-68
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是历届政府改革内容的重点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机构改革大致每隔5年进行一次。1982年、199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每隔5年开始一场调整或者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农村改革一波三折,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两次“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次“跃进”,是人为违背客观规律而使农村改革遭受挫折的前车之鉴,而邓小平的“允许看”、“不争论”则是符合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使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今天的农村改革必须遵循渐进式改革的思路,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才能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06,(11):76-76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近期中国金融领域最引人关注的事件。近几年来,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沿着政府注资、财务重组、设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公司治理框架、择机上市这一改革路径,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的股份制改造相继完成,农行改革也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5.
朱民 《上海经济》2010,(12):16-17
金融业的系统风险与改革作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朱民认为,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很成功。现在国际上也越来越认同。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的体制和机制,加强了治理机制,提高了透明度,增加了风险管理,清理了资产负债表,增强了资本金。也正因为中国的银行改革正好做在前面,所以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小。  相似文献   

16.
苟佳 《魅力中国》2010,(23):32-32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是于目共睹的。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必然是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前景及人民币汇率成为近日在京举行的国际货币会议各国央行官员讨论的主题。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讨论中重申了中国进行汇率改革的态度。周小川表示.中国进行外汇制度改革的决心坚定,但人民币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中国需要时间做准备工作。中国采取的循序渐进的经济改革方式已证明是成功的,因此中国的外汇制度改革也必然是一个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我国改革性质的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分析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及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深刻性,为我国改革明确了方向,从而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明 《环球财经》2013,(10):24-28
中国未来金融改革的两大重点,一是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二是要加快国内金融市场向民间资本的开放。在上述两项改革基本完成后,才应该是中国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20.
铁路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改革重组框架、生产运营和减员增效,甚至要精确到具体人头和数字的工作上。这也是其他国家铁路改革都历时漫长,且需要大量法律法规加以保障的重要原因。刚步入2008年的中国铁路改革正处于深度攻坚阶段,长期占据中国交通运输“老大”地位的铁路行业,面临改革的浪潮冲击,将如何应对挑战,从而继续造福社会、助推经济的发展,成了一项重要的国计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