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今年全国"两会",核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再次引发关注和热议。来自核行业的多位代表、委员围绕核工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为了透析"两会"核布局,解读核工业热点话题,把脉"十三五"核工业发展,"本期关注"栏目特组织"直击‘两会’,全视角解析核未来"专题,展现中核"两会"盛况,全视角解读我国核能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正又是一年"两会"时。恰好在"两会"之前,核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对未来核能的产业方向指明了方向。"两会"期间,核工业代表委员围绕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如何实现核工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实现核电装备可持续发展及"走出去",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计。担重任装备要成为"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两会"已经落下帷幕,但核界余声依旧。梳理今年"两会"核言核策与热点话题,可窥我国核工业发展生态之一斑。今年"两会"围绕核能展开的话题讨论范围极广,汇总梳理不难看出,各方言论观点集中表现在产业自身发展生态、外围市场生态、法治建设生态三大领域。为了更好地抢抓"十三五"机遇,核工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力求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与态势。产业生态:机遇空前大有作为相较于以往过于保守的发展态势,核工业以技术突破、管理提升等"有为"之举终至迎来今年两会的利好不断,突出表现在国家政策带来的重大机遇上。核工业发展新成就、新态势引发广泛关注,产业信心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召开之时,正值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对于核能界的意义非同寻常。核工业系统的代表、委员在一如既往建言献策的同时,他们的议案、提案以及会议期间的言论都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核能话题一时热议不断。就此,"本期关注"专题特刊登本刊记者的综述文章和部分代表、委员的议案和提案摘要,希望与读者共享专家们的言策。  相似文献   

5.
春意勃发的三月正是扬帆远航的季节. 每年一度的"两会"如期召开,今年的"两会"建言中"低碳经济"成为本次大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核能发展将迈出怎样的下一步?这个产业的发展曾一度被争论困扰,但此时"要不要加快发展"已经不是讨论的核心,"如何良性发展"正成为业界探讨的重点,也是今年"两会"核工业界代表、委员们的主导声音--<本期关注>将来自这个产业代表、委员的声音悉心整理,<核电发展只有"负重"才能"致远">,<保护核燃料产业是国家需要>……所有这些观点都在奋力将这个产业推入提速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湖北省、武汉市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1995年11月28日,中核总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武汉汇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新公司)。汇新公司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役检查及其他核电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方向。可以说汇新公司是中、美两国涉及和平利用核能技术的第一个合资公司,因此受到海内外核工业与科技界的关注。如今,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已经正式生效,无疑对汇新公司的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又一次将目光聚集到"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身上,倾听他们对核能发展的心声。这里既有核能业界的代表委员,也有心系核能发展的政府官员和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对于核能发展的"核"声音,必将助推核能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中国核电梦"。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作为核能新生"宠儿",小堆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在世界各国全力奔赴在小堆研发之路上时,我国的小堆赢在了起跑线上,中核集团历经多年积淀研发,如今已经开启了全新阶段——落地在即。世界核能正在迎来多元化发展时代。一直以来,《中国核工业》杂志致力于关注核能前沿科  相似文献   

9.
正长时间在核能界工作,让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院长张作义深刻体会到自主研发创新型、首台(套)、先进核能系统的不易。30年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凝结着几代清华人的心血,也饱含着清华人的无限热盼。这让他常常联想到老一辈核工业人"白手起家"研制"两弹一艇"的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机电工业》2013,(4):14-15
2013年全国"两会"闭幕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隆重登场,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家代表委员们有哪些提案议案、精彩观点值得关注?本刊特选编了部分企业家的言论,与您分享:"建议尽快建立重大工程和装备国产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重大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1.
正俄罗斯认为核电站配套建设的海水淡化设施有极大的潜力,将电力与海水淡化联产项目称为"俄核工业的一项新产品"。核能多用途的市场应用空间正在被打开,核能海水淡化也必将有所作为。当然,更大规模的核能海水淡化商业应用,主要还要看替代能源供应选择的经济竞争性。核能和平利用源于发电,却不止于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核能的多用途产业化应用的时代正在开启。而在其中,中小型反应堆无疑也将有重要担当。日前,池堆的发布让核能供热成为减排二氧化碳、建设美丽中国、减少雾霾的一个新选择。以此为标志,核能产业多元化应用正在向产业化迈进。  相似文献   

12.
<正>4月6日~9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暨第二十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PBNC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会云集中外知名核企与业界精英,一展核企成就与实力,共话核能时局与走向。核界大势所向、当前格局、技术趋势等重大话题在交流与展示中广泛达成共识,核界未来图景也在共识中清晰勾勒。本期关注栏目特组织"微视角聚焦核工展"专题,力求从不同视角阐释核工展上的新现象,以求给业界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2011年安全大考、2012年审批重启之后,中国核能行业正逐步走出福岛核事故阴霾,重新走上稳妥健康的发展轨道.这也使得业界对今年的"两会"有了更多的期许. "两会"期间,由雾霾话题而起,"挺"核声音不断.有一点无疑且已成共识:核电在我国已无存废去留之争,只有安全高效之见.中国能源版图上,核能已牢踞一席之地.建设美丽中国,促进能源、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核能正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大有积极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历经几年的延续和发展,核能文化节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这一学生社团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力,源于核工业已有的辉煌,也来自于对当下核能发展面临的现实忧虑。  相似文献   

15.
4月3~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核工展在北京举行.作为核工业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展会,国际核工展在中国核能界承载的历史使命可想而知.在两会对核能的讨论热潮过去不久,核工展的举办把各方热盼核电审批重启的愿望用具体行动一一展示出来. 核工展透出的信息,一方面传达了世界核企业在核技术、核安全方面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发出了一个信号:世界核能产业已经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联手趋势,世界核能产业正向着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核能因为其技术繁杂性、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从诞生起就背负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宿命.如果说美国三里岛事故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在上个世纪,彼时信息还没有全球化,核能界对"一损俱损"的认识还不是那么深刻的话,那么,发生在去年日本福岛的核事故,则足以使全球核电产业遭受重创.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世界核电巨头阿海珐集团去年出现了创纪录的24.2亿欧元亏损,这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正>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在京举行3月23日~26日,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以"绿色核能,低碳未来"为主题的展览吸引了来自法国、美国、俄罗斯等15个国家的200余家展商参展,充分展示了近年来世界  相似文献   

17.
智能化是当今世界工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核工业各领域正将先进信息技术与自身深化改革结合起来,获取新动能,谋求新发展。作为核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核电领域的智能化有何特点?目前进展如何?未来发展怎样?新冠疫情下,有哪些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健。  相似文献   

18.
2015年的春天,注定是核工业人的春天。1月15日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3月20日是中国核电建设30周年;4月15日,中国核能研发代表作——"华龙一号"获得政府"准生证"。如果把中国核工业创建60年历史,划分为两个30年,前后各有可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前30年的成就当然是"两弹一艇",后30年借用一位领导同志的话,可概括为"两堆一机"。何谓"两堆一机"?"两堆"之一是30年前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19.
致歉声明     
2012年第11期《中国核工业》杂志第29页的"核能论坛"栏目,本刊误将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陈少敏的名字配发在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王侃的论坛发言和图片中,给读者造成了误导。在此,我们特向王侃教授、陈少敏教授致歉,同时也向广大的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两会,有不少话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今年令核工业人特别关注的是关于节能减排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