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保水力强,面积在2000-4000m^2的稻田做养虾田,田埂各加高、加宽0.5m,并在田中挖虾沟和水槽,沟宽35—70rm,深30cm以上,沟呈“田”字型或“棋盘”形,并在各交叉点上挖好虾槽,槽深1m以上,面积约6-10m^2,使虾沟和  相似文献   

2.
<正> 一、稻田养虾的田间准备 养虾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用电、交通方便。每块稻田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宜。田埂四周应加固夯实,防止漏水。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环沟沿田埂内侧或离田埂2—3米开挖,沟宽3-5米,深1.2-1.5米,坡比1:2,田块较大的稻田中间开挖“+”字形或“井”字形  相似文献   

3.
<正> 一、稻田养虾的田间准备 养虾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用电、交通方便。每块稻田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宜。田埂四周应加固夯实,防止漏水。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环沟沿田埂内侧或离田埂2—3m开挖,沟宽3—5m,水深1.2—1.5m,坡比1∶2,田  相似文献   

4.
<正>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地势平坦、开阔连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面积10-100亩的田块。沿稻田四周开挖深1.5m、宽3-4m的稻田环沟;面积超过50亩的稻田,还应在田块中间开挖深1m、宽2m的"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环沟、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稻田改造完成后,用生石灰100kg/亩带水20cm对环沟、田间沟进行消  相似文献   

5.
淡水龙虾稻田沟凼式养殖,是将池塘和稻田养虾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既可充分利用稻田所提供的水、肥、饵等资源,又可按照池塘养虾的要求,实行人工投饵、培水、合理密养,达到精养高产的目的。这种养虾模式,由于龙虾的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范围大,因此污染和病害少,生长快,其品质显著提高,属无公害“绿色”虾,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将稻田沟凼式精养淡水龙虾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稻田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的田块。1.合理确定田沟比例。其中沟坑面积占10%,种稻面积占90%。2.加高加固田埂,做好防逃墙。田埂高50cm左右。用小砌块或者彩钢瓦做好60cm高的防逃墙。3.挖好鱼沟鱼溜。目前鱼沟主要有2种开挖方式鱼沟:一是四面围沟,1号稻田围沟宽2-3m,深0.6-1m,大的田块还可在中间再开挖稍浅的"十字型"或"井字型"鱼沟;二是中间沟,在稻田中间开挖条形鱼沟,宽5m左右,长根据田块决定,够深0.6-1m。鱼沟、鱼溜挖出的泥土,用于增高、增宽田埂。增宽的田埂用于种植蔬菜、水  相似文献   

7.
<正> 为探索我市稻田养殖红螯螯虾的方法,总结经验以便推广,我站于2001年6月—10月在贵阳市花溪科技园开展了稻田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的试验。经过132天的养殖生长,共产成虾15公斤,数量450尾,亩产12.5公斤,平均个体重34克。现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稻田:利用花溪科技园稻田一块,面积1.2亩,鱼凼面积104m~2,凼深0.8—1m,未开虾沟,并且未建防逃设施。  相似文献   

8.
稻田改造与螺种放养,1,养田螺稻田的选择和改造,选择水拳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的田块,排干积水,沿田块面积较大,可挖几道工作行或十字沟,其宽50-60cm,深20-30cm,并将田埂加固加高至50cm,夯打结实,以防渗漏倒塌。在田块的对角分别设置一进,排水口,并在进,排水口装上防逃网,2,清整消毒,稻田改造,放养螺种前,先翻耕土地,彻底清除田间杂草,疏通沟槽,然后用生石灰70-80kg,浅水消毒,杀来水蛇,黄鳝,蛙类等敌害生物,同时,每亩稻田施畜禽粪肥600-800kg,用以培育饵料生物,3,田螺种的放养,3月底4月共投放规格为41个(适宜放养密度应为100个/m^2左或,放养的品种以个全大,生长快,肉质好的中华园田螺和中国园田辊为最好。  相似文献   

9.
一、田块选择和田间工程稻田养虾的田块要求不漏水,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尽量远离农药用量大的农田,面积以2—5亩为宜,利用低洼农田,经简单改造而成。通常稻田四周挖深沟作为暂养沟,一般深0.8—1.2m,宽3—5m,坡度1∶2,加高塘埂。稻田中间再开田字形或井字形的深沟,沟宽1m,深0.6  相似文献   

10.
<正>一、蟹田工程标准每年4月份以后,耕地前即在稻田内挖环沟和田间沟,约占稻田面积的10%-15%,距埝埂1m处开挖环沟,上口宽0.8-1.0m,沟深0.5-0.8m,沟底宽0.3-0.5m,坡比1∶2,暂养池标准高于田间工程标准。二、暂养扣蟹养殖一般在稻田中进行。要想提高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殖小龙虾,是投入低、收益大、见效快的水产生产,也是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 田块选择 宜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地势低洼、保水性能好的田块. 基本设施 沿稻田田埂内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4 ~ 6m,深0.8~ 1m,坡比1∶2.5.面积较大的田块,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或“井”字形田间沟,并增设几条小埂.田间沟宽1m,深0.5~ 0.6m.小埂为管理水稻用.  相似文献   

12.
<正> 1、稻田的选择与工程建设 稻田应选择进捧水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管理方便的地块进行稻田青虾养殖。养虾田一定要作好工程,创造一个适于青虾生存、栖息、生长、起捕、越冬、繁殖的良好生态环境。田埂四周要加固、加高30—50厘米,超过稻田正常水位的25厘米左右,田中要开挖“田”字或“井”字沟,沟宽50厘米,深30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稻田工程是基础 1、稻田选择:养殖罗氏沼虾的稻田宜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水质清新的稻田,尤其以库区闸口附近为佳,面积3—5亩。 2、开挖虾沟:沿稻田四周开挖一环形沟,沟宽3—5m,深0.3m,沟内人工种植水花生、聚草等挺水植物,沟面放入浮萍等漂浮植物,供罗氏沼虾栖息,隐蔽及蜕壳所用。 3、加固田埂:用开挖虾沟的泥土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60—80cm,宽50cm,并夯实。  相似文献   

14.
1、培育池的选择及准备 克氏原螯虾苗种培育池以20-40m^2、水深0.6—0.8m的水泥池为佳。也可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较好、面积1-3亩、长方形、东西向、坡比1:2、水深0.5-1m的池塘,培育池要修建好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在池底的中部挖一条水沟或在池塘坡底四周开挖一条沟,用于早期虾苗的培育管理和捕获时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农业部"九五"十大推广技术。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可供养殖的稻田面积80万亩,亟待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一、稻田的选择稻田平整,田面倾斜度小,田块大小适中,水电充足,土壤保水性强。二、水稻品种选择中晚熟抗倒伏的优良品种。三、开挖稻鱼工程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插秧前或插秧后进行田间工程。1.开挖鱼溜(鱼山)、鱼沟根据田块大小、形状开挖沟山。大而方的田块,沿稻田边埂近1米处开挖宽60厘米、深60厘米的环形沟;小而长的田块,开挖宽60厘米一100厘米,深60厘米的宽沟;也可在田中央。田边或…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以来,福建省柘荣县东源乡发展稻田套养湘云鲫夏花苗种养殖生产,可使粮食增产5%-10%,每亩稻田当年可养成100-150g大规格湘云鲫冬片苗种500-800尾,产量可达50-90kg,产值达到900-1600元,亩增利润达到700-120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稻田的选择选择水利设施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容易,便于管理,交通方便,保水性能好,面积为1-2亩的稻田为佳。2.田间工程建设2.1开挖鱼凼:鱼凼要占稻田总面积的15%左右。1-2亩的田块挖鱼凼1个  相似文献   

17.
<正>四、虾种放养1.虾种放养时间:当稻谷收割后,应立即进水放虾种。投放时间一般为9月下旬。养虾稻田稻谷的收割应以机械收割为好。这是因为机割一是收获快,有利于抢时间早投虾种;二是有利于稻草返田,机割随割随脱粒,并将稻草均匀地散放于稻田中,有利于克氏螯虾在稻田中展开;三是机割留茬高度较一致(要求留茬40-50cm),有利于控制稻田蓄水深度。  相似文献   

18.
<正> 1 稻田养殖 1.1 田间工程和防逃设施建设 几年的实践证明,搞好田间工程和防逃设施建设,是保证稻田养殖取得高产高效的首要因素。首先,加固加高田埂,田埂要求高度1米以上,顶宽1.5米左右,并夯实,提高保水性能;二是开好“一塘两沟”,“一塘”主要作用三个,即苗种培育、苗种暂养和成品囤养,深度1.5—2米,面积占整个养殖总面积的10%—15%。“二沟”主要指围沟和墒沟,其面积占整个养殖水体的20%以上,10亩左右的稻田,围沟开口宽3—4米,20亩以上的围沟开口宽4—5米,沟深均为  相似文献   

19.
<正> 稻田养殖泥鳅,成本低,见效快,产效高。 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壤土为佳。 防逃设施: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要整改、加固、加高。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栏用塑料网设置。 开挖鱼沟:稻田先开挖鱼沟、鱼凼,是为了水稻浅灌和泥鳅有个活动安全的躲避场所。鱼沟一般设十字形沟,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稻田施肥: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  相似文献   

20.
根据车虾和刺参的生态习性,采用投放附着基和放养人工培育的苗种,将车虾与刺参放在同一虾池中混养,从而实现增产高效。我们于2002年开始进行了车虾和刺参的混养试验,当时是在40亩虾池中投放了450m^2的瓦片和石板。然后于10月30日放养了30万头体长1.2cm左右的刺参苗,经过18个月的精心管养,2004年收获商品鲜参7250kg,收入30万元。再算上车虾的效益,实际亩获利5270元。这一试验的成功,为以后虾参的大面积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