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艾青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历时60年的创作活动为年轻的中国新诗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艾青热爱欧美诗歌艺术,他熔制了欧美近代和现代各家诗人所长于一炉而创造了自己的诗体。艾青借鉴象征派艺术而使自己的诗作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诗歌内容的象征性,诗歌形象的流动性,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艾青在吸收欧美诗歌艺术养分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当代诗歌的理论建设和创伤繁荣,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艾青诗歌的悲悯情怀是对民族苦难的痛惜和对人民的理解与关怀,在当时和今天都有教育意义。艾青诗歌的悲悯情怀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发展的?本文主要通过理论概括和总结的方式,概括了艾青诗歌的悲悯情怀的三个特点:(1)由内而外。(2)战斗性。(3)思考性。总结了其悲悯情怀的三个来源:不快童年、成年经历和动乱的社会环境。粗略演示其悲悯情怀的发展过程:首先是悲悯情怀的来源和郁积,其次是悲悯情怀的倾吐和流露,再次是悲悯情怀的升华,最后是悲悯情怀的沉淀。从而有利于读者对艾青诗歌的悲悯情怀有个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和感知,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艾青诗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诗的“意境美:景语与情语的黏合”、“形象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互补”、“散文美:从有韵到无韵的超越”等方面,结合艾青的诗歌经典文本,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艾青诗歌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新诗“泰斗”艾青诗歌意象的营造和结构艺术。艾青诗歌营造了描述性、比喻性、通感性、象征性等意象;其意象组合有平行式、叠映式、辐射式等形式;艾青在其诗歌其中实现了意象转换;正因如此.艾青诗歌构筑成一个有机的意象艺术系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艾青再次以自己成熟卓越的诗歌成就向世人宣告了他的归来。这并不是艾青对过去辉煌诗歌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自己诗歌的超越和成熟。洗尽艺术上的雕琢,将那份忧郁转换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包容、通透,化浓为淡,返璞归真,将喷薄的情愫转为浓缩、冷静、自觉思考,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由此达到了其诗歌创作的第二次高峰。  相似文献   

6.
艾青是"五四"文学后期非常重要的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总是根植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国情,热衷于反应最基层、最朴实的人物、事件与感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环境下,以艾青为代表的新诗人在困境中进行思考与创造的时候,往往折射出一种时代文学的焦虑。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艾青为代表,来探析这一时期新诗人的文学焦虑。  相似文献   

7.
从艾青全部诗作来看,其意象分为都市、土地、江海、光明四大系列,并有机地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反映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悲呤及对民主科学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弗罗斯特走了一条与同时代诗人决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公认的乡村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公认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是通俗的、大众化的,但决不媚俗;他的诗歌是简洁的、朴素的,但决不肤浅。他的诗歌中那些简单而淳朴的形象,那些真切而平静的情绪,全都构成了美的元素。  相似文献   

9.
中英文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就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怀。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 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中英文诗歌在死亡意象的作用、营造手法、选择意象之物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但 由于各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表述死亡时所选择意象之物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妈妈呀,姐姐呀》是朝鲜近代诗人金素月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歌,诗歌以民谣体为基调,缠绵温婉、真挚柔美,具有重要文学价值。论文试图对诗歌中"江边"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揭示隐藏于作者内心的"爱"与"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唐代诗歌和日本《万叶集》中都有以七夕为主题的诗歌,中国文学的基调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文学作品强调"文以载道,心怀天下",因此表现在文学情感上是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而日本文学则从个人感情立场出发,将表现集中在歌颂美、爱恋和悲伤等感情上,因此在文学思想上呈现"纵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歌具有爱众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和谐等精神品质。马鞍山市积淀有丰厚的诗歌资源,其中尤以李白诗歌最为显著,应充分利用本市诗歌资源、树立现代诗城理念、培育诗城品性,加强诗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沈曾植不仅是“同光体”诗派的著名诗人,也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见解,是鲜明的碑帖融合的实践观念。把二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沈氏的书学与诗学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指向,即“尚文”的文化社会的构建取向。  相似文献   

14.
王维山水诗空寂之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王维山水诗的空寂美这一角度入手,阐述了他创作的空寂诗境中具有强烈的生命律动,这与其以澄静清明的心灵观照大自然绝然不可分。他能创作出这种诗境,又是追求隐逸山林生活、崇尚佛禅的结果,所以王维空寂的诗境中又蕴涵着丰富的隐逸心境和佛禅情趣。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把徐志摩放在整个新诗发展过程中进行分析,通过把他与同时代的其他新诗人进行比较,说明徐志摩与生俱来的诗人禀赋使他的诗成为中国新诗最初阶段的第一个高峰,进而深入分析其诗歌最明显的关学特征:轻柔感、音乐感、形式感。  相似文献   

16.
英国十九世纪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其诗歌中把一个感性的、充满着讯息的自然呈现给后世读者。诗人心灵与自然交融 ,获得了平和、纯净和欢乐。二百年后 ,“回归自然”成了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途径。解读华兹华斯自然诗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词旅游"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其中充满了大量的地理旅游信息。试图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以此开辟出文化旅游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同样可以在其诗歌的表达上体现。先生传承文脉,倾情诗词,又敢于推陈出新,有所作为,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一位文化人的精神世界与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历代读者对李煜词耳熟能详、情有独钟,这源于李煜词精湛高超地综合使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直抒胸臆和鲜明对比两种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对读者的内心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其词余音绕梁的悲剧美恰好契合了民族的审美心理,李煜从一己的遭际、变故中反映出人类的共通之处,从而在传播接受中超越了时空。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象征主义诗歌对德彪西思想及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象征主义诗歌是德彪西音乐题材和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其追求的艺术风格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一致的,其音乐创作手法直接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相关。另一方面,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以旋律线条朦胧飘忽、和声色彩丰富、变幻莫测、节奏与力度变化细腻、织体处理精妙、配器独特等手法表现出象征主义诗歌所追求的扑朔迷离、充满诗意的境界,呈现出诗化音乐的特征。德彪西的音乐中包含文学性,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