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黑风暴”,给美国农业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美国一直关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约翰迪尔公司率先研制并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求的各种农业机械。随着精准农业等新技术出现,更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设备已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广泛使用。1978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引进成套保护性耕作机械,其中包括联合收割机茎杆粉碎抛散装置,915V型深松犁及  相似文献   

2.
马文起 《农机市场》2003,(10):52-52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黑风暴”,给美国农业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美国一直关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约翰迪尔公司率先研制并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求的各种农业机械。随着精准农业等新技术出现,更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设备已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广泛使用。1978年以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某部队农场、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等单位相继引进了迪尔公司成套精准农业及保护性耕作机械。  相似文献   

3.
刘博 《农机市场》2005,(8):23-24
农业部组织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目前已在全国范围顺利展开和实施,保护性耕作机具在这项技术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重中之重,它的性能和质量关系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成败。为向保护性耕作项目承担单位和广大农民推荐先进、适用、可靠的机型,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在旱作农业生产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世界各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都是建立在旱作农业基础之上的。我国北方各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也是在免耕播种、土壤深松和秸秆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农机市场》2009,(4):68-68
为了更好的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项目管理工作,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组织举办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此次培训全部采用先进的电教设备。通过投影机,教师生动形象地讲授了保护性耕作发展以及今后保护性耕作前途、保护一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在北方旱作农业地区建立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已经展开大面积试验示范。宁河县农机局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棉花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及技术路线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相结合,即能达到保土保水的目的,又能符合当地农艺的要求。棉花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保墒、增温和除草,防止土壤板结、流失,减少沙尘产生量,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地膜覆盖播种等多项技术措施。技术内容:初步将棉花保护性耕作归纳成四项技术内容,机械深松、机械铺膜播种、机拔棉秆及表土处理、杂草、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是世界上保护性耕作研究最早、技术体系最完善、机具装备研制最先进、推广应用面积最多的国家。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土质要不断优化、不能退化"等一系列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迟早也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这条路。美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推进保护性耕作,重视保护性耕作机具装备的研发制造,推广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为贯彻中央1号文件有关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农民日报、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中心)、中国农机化导报,7月2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07中国保护性耕作论坛",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保护性耕作与环境保护、保护性耕作与农业可持续发、保护性耕作推广与应用、保护性耕作发展战略与政策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本刊选登几位同志在会上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需高效先进农机作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取消传统的铧式犁翻耕、并保留大量残茬和秸秆覆盖条件下.免耕、少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达到保水、保土,保护环境的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必须采用机械化手段才能保证该项技术的实现。因此.保护性耕作实质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认识和因地制宜实施保护性耕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作为农业部重点推广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2008年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已经突破4000万亩。北京市在市政府与农业部共同实施的《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带动下,保护性耕作推广速度大大加快。全年保护性耕作面积282.2万亩,其中春季玉米和豆类应用面积达到110.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5%;夏季玉米和豆类应用面积达到93.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7%;秋季小麦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达到77.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3.8%,全市粮食作物已基本实行了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笔者到美国研修和考察期间发现,在美国近五十年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进程中,条带耕作模式越来越成为主流技术模式,条耕机具装备品种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支撑着条带耕作方式作业比例持续提高,优势愈加突出与明显。这对我国从2020年启动实施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今后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重点研发方向及未来市场的预期,都具有一定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山东省农机部门以深化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大培训、大推广”活动为抓手.以组织开展宣讲培训、机具演示、机具创新、基地建设、装备推进和市场培育“六项行动”为重点。全面推广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计划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1.5万台.玉米机收面积达到850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22%.比上年增长6个百分点:保护性耕作机械发展到3500台.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80万亩以上.比上年翻一番。  相似文献   

13.
何远 《农机市场》2005,(9):11-12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是有别于以铧式犁全面翻耕土壤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耕作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主要由四项关键技术组成: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土壤深松技术。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推广保护性耕作不但是对我国北方传统农业作业方式的革新,同时,也给农机制造企业提出了新的考验,为农机具产品留下了广阔市场空间。保护性耕作以机械化为支撑保护性耕作,就是以机械化耕作为手段,采用机械化技术,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作业方…  相似文献   

14.
《农机市场》2014,(4):6-6
3月19日-20日,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主办,河北省农机局承办的2014年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暨保护性耕作项目培训班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培训班为期两天,以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为切人点,专题研讨了新形势下耕作模式创新与农机化技术推广问题,重点总结并交流了2013年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以及开展2014年新建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团、场)技术培训。具体安排了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与农业机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历史上农业耕作已经有过三次革命,保护性耕作是第四次。第一次是从没有耕作到刀耕火种,第二次是从刀耕火种到人畜力耕作,第三次是人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现在是第四次,即从传统机械化耕作转变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近几年来在北方旱作地区推广的一种农业生产新技术,具有明显的保护环境、抵御干旱、培肥地力、节约成本、增加产量的综合效益,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次变革。为贯彻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精神,7月5日-6日,农业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国保护性耕作工作会议,总结了近几年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和成效,研究部署今后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6000万亩,达到北方适宜地区耕地面积的6%。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继续发挥好推广系统的技术、人才优势,进一步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免耕)是相对于传统翻地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种技术。由于这种耕作技术可以保水、保土,所以又称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9.
何萍 《农机市场》2012,(5):32-33
陕西省岐山县自2005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先后在全县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凤鸣、大营、青化、益店、京当5大乡镇创建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田,通过连续7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以用4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