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2012,(Z1):44-46
西部大开发:郭书记,您好。您曾经是肩扛箩筐手把镢头造田治河的"铁姑娘"队长,也是"大寨精神"的缔造者和践行者。您还能经常想起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吧?郭凤莲:那怎么会忘记呢?我今年66岁了,现在晚上做梦,经常都会梦见那些艰苦岁月中许多  相似文献   

2.
在花土沟,我曾有一整夜被不绝于耳的"花儿"所扰,是什么人在这里吟风赏月呢? 一点点星光似的油灯,散落路边,这使我想起白天见到过的那些低矮的帐篷,灰扑扑的,宛若一朵朵秋后的蒲公英.而此刻,帐篷就是"花儿"的策源地,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委婉缠绵.并且有人唱,有人和,错错落落的,犹如孔雀开屏.反正睡不着了,由不得细细地去品,就能品出些许音域之外的东西,如泣如诉,悲怆沉郁.  相似文献   

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圆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今年是美固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100周年,中国航天事业的这一伟大壮举,无疑为人类这一航空百年庆典献上了一份厚札。在这一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自豪与激动的时刻,我们不禁想起了那些为中国乃至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们。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我们特别组织发表本文,以期与读者共同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4.
当月亮升起时,你是否会想起飞向天边的几个骑单车的少年;当有羽毛落下时,你是否会想起那个不停奔跑着的男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那些流光溢彩的画面,那些曲折离奇的故事,那些精湛细腻的表演是否会使你有一定感动?  相似文献   

5.
《重庆与世界》2011,(2):24-27
"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看到高山树林下林立的高楼,你会想起香港;这里密集的人口会让你想起东京;那些横跨长江两岸、如同布鲁克林大桥那样伟大的工程,还会让你想到纽约。中国过去曾建设了许多大都市,从北部的天津到南方的深圳,但这些都市集中在富裕的东部。重庆的崛起是一种象征,它象征中国正在花大力气使有着3/4人口的内陆地区能享有同样的希望和繁荣!"这是美国《纽约时报》对重庆的描述。实际上,不仅《纽约时报》如此关注我们。  相似文献   

6.
国家应该出台必要的政策,鼓励企业间在行业内部垂直整合,鼓励兼并重组,从"小而散"变为"大而强"。我们的实体经济到底是内生"衰退"还是转型"阵痛"?我想两者是并存的。"衰退"是说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那些没有充分理解企业发展是需要"小火慢炖"的企业、那些不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的企业……在市场退潮时,必然是要衰退,甚至灭亡的。因为企业要想活下去,拼的是体力,比的是耐力,靠的是毅力,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阵痛"并非坏事,简单理解它其实就是  相似文献   

7.
我近40 年的石油生涯中,有五分之一的时间,那段人生正值盛年的美好时光,是在柴达木油田度过的。虽然离开青海油田多年了,但油田的发展依然令我魂绕梦牵,常常想起那些为柴达木石油工业发展与我并肩战斗的同志和广大职工艰苦创业的情景,想起那些充满希望的储油气构造和柴达木的山山水水。  相似文献   

8.
《今日重庆》2014,(7):94-94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娓娓道来如诉如泣的气息,那些情感也有如流水般涌出,跃然纸上。文字并不华丽,但句句叩击人心。我们不由想起朱自清先生那篇脍炙人口的《背影》。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当今,似乎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我们是否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有标准吗?那些吃喝玩乐式的"快乐"、灯红酒绿下的"享受" "宁在宝马车上哭泣"的追求,就是生活的真谛吗?如果说是,为什么好多人满足之后又心生空虚失落,常常感叹现在吃啥都不香、玩啥都没意思、干啥都觉无聊?即使是那些住着豪宅、满身名牌、身价不菲、 "钱不是问题"的富人们,为什么也是忧郁、烦恼,甚至发出"穷得只剩下钱了"的唏嘘呢?回过头来看,我们许多人从艰难的岁月中走来,为什么那么艰苦的日子都乐观地挺过来了,而且还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
旅行的意义     
王欣 《走向世界》2013,(36):52-53
<正>暑假来临,在经过了无数次00群和电话讨论、上网比对、反复斟酌之后,我终于带着9岁的儿子小明加入了一个亲子团,踏上韩国之旅。因为是亲子团,行程安排以游乐园为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往的那些"亲子旅游"的经历。微博名人琢磨先生曾经表明自己的教育态度说,旅行比上课重要。我们虽不能完全赞同这观点。但从幼儿园到小学,好有风次请假出去旅行的壮举。小明4岁时,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我们赶在奥运闭幕前两天,抵达北京。虽然没有订到任何比赛项目的  相似文献   

11.
年是什么?年就是回家;春节是什么?春节就是团圆。提起过年,你会想起谁?谁是我们的春节面孔?  相似文献   

12.
周若娅 《中国招标》2008,(19):11-13
人的一生,总有些事情是难忘的,只是需要一把"钥匙"去开启"记忆之门"。"我最有感触的一次招标"征文就是这样一把"钥匙"。这篇文章的作者对编者说":我看到征文通知,一下子就想起了一位与我共同经历了曲折招标过程的女厂长。我与她并不熟悉,仅仅就是那次招标中有过接触,事情也已过去了好几年,但这个人我总也忘不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呢?让我们一同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吧。  相似文献   

13.
罗方美 《中国西部》2011,(2):116-119
这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爱画之人会深究其画中意境,爱美之人会遐想其桥之俊美。或许我们会想起《廊桥遗梦》电影里面所叙述的浪漫爱情故事,可谁又曾想起电影里面意喻下的廊桥风采。在“汴水虹桥”湮灭了900年之后,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豆腐     
走在街上,听卖豆腐的人在冬天的早晨或黄昏一声声吆喝“:豆腐来,豆腐——”我就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想起我和妻子新婚那年冬天吃的那些豆腐和那个卖豆腐的老头,我就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我和妻子大学毕业就在这个城市安家了,我们在城西贫民  相似文献   

15.
在青岛中山路与天津路相交处,静坐着一位"百岁老人",在时光荏苒中,静静地见证着青岛百年的沧海桑田和岁月变迁,她就是青岛餐饮业的百年老店——春和楼。提起中山路最鼎盛时期,青岛人一定会想起春和楼,想起大名鼎鼎的春和楼蒸饺:薄薄的皮,透出油光来,轻轻捅破蒸饺皮,一股鲜香伴随着热气汩汩冒出来,让人垂涎欲滴,  相似文献   

16.
书房     
《从0到1》
  在相当长的人生经历中我都是以先适应再改变的中庸之道来生存,这也是我们许多中国企业的生存写照,我们善于去复制而不是创造,我们习惯于适应而不是革新,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都沉浮在竞争的红海中。许多创业者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某个成熟领域里跻身第一的时候,已经忘了还有很多没有开辟的处女地更具备了开发的价值与潜力。《从0到1》就是教给了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创新者,在未知的世界里探索,书中提及的众多观点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思维,比如“竞争扼杀创新”“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打造帮派文化”等,其核心观点就是去做从无到有的事,真正推动这个世界,这让我想起今年两会的一个新口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的提法,这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思索《从0到1》的那些事了。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这一次真的升值了。尽管很多人不喜欢用“升值”这个词,在他们看来,这个词太敏感,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压力,想起失业率,想起亚洲金融危机……“意外”吗?也许,因为很多经济学家都这么说。国内、国外的,还有那些喜欢被称为经济学家的官员。可在早些时候,他们曾众口一词地判断,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速会减缓。难道消息灵通的他们,当时就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升值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波 《宁波通讯》2016,(4):78-81
正回家过年,是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情结。想起春运,画面总是无边无际的长队,人潮汹涌的候车大厅(早些年还叫候车大棚),还有那些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主力——民工。然而,随着管理的不断完善,回家的道路也越来越平坦。或许,不久的将来,"民工"这个词就要消失。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我的镜头里永存,这是我关于春运的记忆。我一直觉得,"人"是摄影的永恒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名人辈出的"泉城"济南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城市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许多现代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又宛如城市中一个个凝固着的音符,这些音符让"泉城"的整体规划、改造和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凝望这些现代建筑群,让我们更加赞叹那些巧夺天工的现代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同时也暗暗为那些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的巨大作用的现代招标人叫好。其中,山东鲁成招标有限公司,就是这些现代招标人的一分子,他们以自己丰富的招标经验、雄厚的实力及辉煌的业绩,书写了"鲁成"人20余年的光荣历史。山东鲁成招标有限公司可谓当今招标行业中一匹驰骋千里的"骏马"。  相似文献   

20.
这期杂志写济南老商埠,我的情绪立马调动起来,想起3年前我们曾经为了出版《老商埠》这本书,把老商埠的照片、文字记载、民间故事几乎翻了个底朝天。那些建筑是一部立体的历史,而那些发生在老建筑、老街巷里的故事则是一本厚重的记忆。今天,我们重回济南老商埠的探索,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思南会馆、南京1912的认识,期望能为济南老商埠的保护传承、开拓发展寻找到一些更有借鉴和帮助的思路。曾经,我们开了风气之先,未来,我们将再创先锋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