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历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它的通畅与否,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从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本没有商业银行、没有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历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它的通畅与否,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从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本没有商业银行、没有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从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九十年代以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从中央银行→货币市…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决策主体,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源头.根据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特点,提高其独立性能从制度上克服相机抉择的时问非一致性,保障货币政策有效实施.本文从目标独立性、经济独立性和政治独立性方面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即中央银行,而且也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对象,即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能否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做出反应和理性抉择。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刺激自 1 996年以来就一直低迷的经济 ,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但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除了银行体系的传导渠道出现梗阻 ,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的重要性也没有为决策者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现状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传导不畅通的深层原因 ,并对疏通我国资本市场的传导渠道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能够选择并且能够控制的,但要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中央银行则不能决定。为了实现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目标,就需要通过一个传导环节,既能够为中央银行所控制,又能够对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施加影响。这就需要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它是货币政策调节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传导环节。虽然它本身不是货币政策的预期调节目的,但其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货币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在实践中,一般选择超额准备金、基础货…  相似文献   

7.
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决策主体,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源头.根据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特点,提高其独立性能从制度上克服相机抉择的时间非一致性,保障货币政策有效实施.本文从目标独立性、经济独立性和政治独立性方面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主体,即中央银行,而且也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对象,即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能否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做出反应和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9.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积极稳健地实施存款准备金管理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促进基层人民银行依法、公正、高效履行存款准备金管理职责,同时也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要求和必然趋势。结合人民银行历年存款准备金审计工作的情况,从实施存款准备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指出基层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绩效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与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战略性行动。一般讲,它应包括:(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应分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等层次);(二)货币政策的工具;(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作用;(四)货币政策的指标;(五)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反馈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年头,我国金融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在宏观金融调控方面,中央银行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扩大内需,积极支持经济增长,其成效已逐步显现。在金融改革方面,为迎接加入WTO后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中央银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出重大举措。同时,我国的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外开放继续扩大。一、一年来我国金融工作成果回顾(一)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针对总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形势,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促进货币供应量适当增加。上半年,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增加再贷款1500多亿元,同比多增加2000亿元;为加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人民银行增加再贷款333亿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股票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股票市场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探讨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作用还不突出的现状,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作用与核心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变量,其中,目标变量主要体现在处理好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介变量包括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工具变量则包括中央银行操纵货币政策使用的基础货币、存款准备率与货币结构比三个指标。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尚未进入货币政策变量系统,而是实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数量型间接调控,其传导机制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基本形成以人民银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为主,各商业银行内部联行系统为辅,全国银行间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清算框架,为我国银行间实现资金及时清算提供了便利,大大缩短了银行间汇划资金的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对稳定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提供了依据。从现有条件看,农村信用社目前实现汇兑电子化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三个。第一,依附人民银行全国电子联行。人民银行电子联行具有在不同行际间直接通汇的优势,但对于机构网点多,相对分散的农村信用社而言,存在…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ECB)宣告成立,7月1日正式运作,1999年1月1日起,开始在欧元区内为所有国家制定统一货币政策,交由各成员国中央银行(NCBs)执行。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何建立和运行,正备受人们关注。本文拟从一国货币政...  相似文献   

16.
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的发挥,首先是在货币市场调节金融机构的资金供求,进而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总需求。利率是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但是,在我国货币调控框架中,利率只能发挥十分有限的作用。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角度看,通过利率影响总需求、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利率机制仍然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调节社会总需求,控制货币供给,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直接或间接的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偏宽松的状态,那么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到底如何,本文将从博弈论视角对货币政策对货币传导机制影响的有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中。中介目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的桥梁,也是实现间接调控机制的基本条件。所以,中央银行必须选择和制定适合本国实际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权力机构之一,其应以公众利益为最高准则,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通过依法行使职能来保证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其相对独立于政府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法定职责,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10月29日,央行宣布9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下浮。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说预示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同时也预示着货币政策传导由货币供应量渠道逐渐向利率渠道的转化。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