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4期刊登的<五条大米生产线能否用一种包装袋>一文,就某村几个股东在5条大米生产线共同使用同一种印有某米业有限公司带有"OS"标志的包装袋的行为,提出了三种处理意见.笔者认为,这三种处理意见都存在着定性不准确、违法事实认定不清等问题.要正确处理此案,必须抓两个关键:一是正确认定行政违法主体;二是对无证生产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2009年第三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显示,木制家具近三成不合格.在"黑榜"中的不合格家具产品中,广东和四川家具企业生产不合格家具数量竟占到全部114种不合格产品中的41.2%.  相似文献   

3.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1期刊登的<擅改厂名引发处理分歧>一文,对某大米加工厂擅自改动厂名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提出了3种不同的处理意见.笔者认为:此案不应认定为伪造厂名的违法行为,而应按厂名标注不规范来予以处理较为妥当.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此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9期刊登的<两种处理意见为何大相径庭>案例,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无标生产,二是标识违法,三是连续违法(同时出现无标生产和标识违法).下面结合有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案情,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3年第5期刊登的《菜籽油色红超标应当怎样处罚》一文,对某油脂厂生产色红超标的菜籽油一案,提出3种处理意见:第1种,菜籽油涉及人体健康,生产不合格菜籽油应当认定为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标准产品的行为,可依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理。第2种,应当认定为生产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不除草就是不合格 安徽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李春来、河南台前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王安强、乔岩、河北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双滦区分局曲润仙认为:不除草的除草剂就是不合格产品,应对其实施行政处罚.理由是:<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从本案来看,虽然经检验表明该除草剂有效成分含量大于包装袋说明书上标注的含量,但农户使用证明除草剂不具备除草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3年第10期刊登的《水泥与不合格包装能否分别处理》一文,对水泥厂使用不合格包装袋销售合格水泥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提出了三种处理意见。笔者认为,三种意见均不正确。第一种意见提出按生产、销售不合格水泥的行为进行查处是错误的,因为水泥是合格的,以此认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年第8期刊登了《这家纯净水厂违反了哪条法律》一文,执法人员提出4种不同处理意见。笔者认为,本案归纳起来共涉及三个方面的违法问题。即:1.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2.产品未经检验出厂销售。3.隐瞒检验情况,提供虚假材料。通过对本案进行分析后,笔者同意文中第三种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是伪造产地还是委托生产》这一案例,叙述了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该县A镇某厂生产标注上海某公司的厂名厂址的4种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案件,执法人员提出的三种不同处理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按照伪造产地定性处罚;第二种意见认为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如果检验结论为不合格,则按照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定性处罚;第三种意见认为此类情况仅适用于责令改正。笔者认为,根据行政处罚基本的原则要求,这三种处理意见均有失偏颇。正确合理地处理此案,还需进一步查清事实,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是否合格的事实必须查清。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责任是侵权民事责任的一种,是产品在消费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所引起的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产品质量法>第41条、42条分别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第7期刊登的<发现遗漏违法事实怎么办?>一文,就某化妆品厂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化妆品案件,发现遗漏的违法事实提出了三种处理意见供大家讨论.笔者认为,对于这类案件,对新发现的违法事实作出处理,并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规定;至于应当并案处理,还是另立一案处理,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6期刊载的<这批电线电缆应怎样查处>一文,针对某市一建筑工地在工程中使用违法电线电缆的行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处理意见.笔者认为,应当以给该案正确定性为突破口,并遵从快捷、经济、高效,又能彰显最大执法目的原则办理此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2期刊登的<四家企业共用一个生产许可证如何处理>一文,就某电缆生产企业(以下简称A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在改制后如何标注、使用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的问题,提出了四种处理意见.笔者认为,这四种意见均不够完善、准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年第4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五条大米生产线能否用一种包装袋>一文,叙述了江苏某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碰到的一起5条大米生产线,使用同一种带有"QS"标志的包装袋的问题,也就是说另外4条生产线的身份是否合法的问题.那么,这种生产、经营行为到底违不违法呢?从各地读者的踊跃来信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倾向于文中的第三种意见,应将本案认定为无证生产并查处.现将部分读者的来信摘登,并将有关专家的观点附后,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产不合格桶装水该罚多少>这一案例,列举了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饮用水违法行为中,执法人员对于违法产品数量的计算及所应适用的法律,出现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该类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执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二是要正确处理法律规范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3年8月1日,"3C"认证制度强制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相关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能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两年来,"3C"认证在认证目录内容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和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继2001年12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发布包括电线电缆、电动工具等19类132种产品的<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后,无线局域网产品、装饰装修产品和安全技术防范产品也陆续被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目录当中.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第8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拆封、变卖封存的假劣产品该罚几次>一文,案例的关键是如何认定生产者违法行为的个数.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两个违法行为,那么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对两个违法行为都予以处罚;如果认定生产者的行为构成一个违法行为,那么只能按认定的一个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2004年第9期刊登的<无证生产酱油哪种处理更准确>一文,对无证生产酱油的违法行为应当如何处理,提出了4种处理意见.这4种意见,各自引用不同的法律条款,各有各的道理,基本代表了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广大执法人员对这类案件的普遍认识.下面,笔者就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自由裁量权的正确使用等问题,谈谈自己的分析浅见.  相似文献   

19.
我们无权查处 山东德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肖强、山东临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刘兆涛认为:根据文中所述,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无权查处.因为<产品质量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产品标识应当有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本案中,水果园艺场使用的纸箱只是标明"××水果",没有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装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没有经过特别的加工、制作程序,即使存在销售和交易行为,也属于初级农产品交易范畴,因此我们没有查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 2003 年第 11 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委托生产产品质量责任由谁负>一文,提出了一个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十分棘手的问题,即本地一家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为处地一家企业生产瓷砖产品,但产品质量经检验为不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