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志冲 《江南论坛》2002,(10):43-43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的再现。但新闻事实不等于就是新闻,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常识。这里除了新闻事实本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外,在大多数场合,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是否发掘和把握了该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换句话说,我们的编辑记者是否具备识宝的慧眼。如何把握好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是个老话题,名家早有高论。本文只想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邹震 《大陆桥视野》2014,(8):114-1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本文将就如何做好新闻摄影,更好地宣传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源于西方的现代新闻学理论,时下还比较流行界分“软新闻”与“硬新闻”。将“经济新闻”,皈依在“硬新闻”范畴。美国前不久曾出版的新闻教科书《印刷媒体的报道》这样定义:通常那些去写人类共同兴趣的新闻报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太应时,或者不甚重大,但决不枯燥。主要为愉悦,通告消息并非绝顶重要。它从感情上吸引受众,不以理智上吸引读者为主。而是使读者欢笑,或者悲泣,喜爱或膳恨,嫉妒或遗感。这类新闻,便是“软新闻”。  相似文献   

4.
“开民智”是梁启超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开民智”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代报人加强新闻的社会教育功能开了先河,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未能通过报刊实现培养“新民”的最终社会教育目标。反而加大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知沟”。本文试图以“知沟”理论分析梁启超“开民智”的新闻思想的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5.
如何做好新闻工作,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对新闻工作实施科学的管理,这同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这两门学问,都应当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如果说人们对新闻的研究还很不够的话.那么,对新闻管理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更加薄弱了。在我的印象中,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见到过一本比较系统的关于新闻管理问题的理论专著。现在,苏简亚同志写出了这本题为《新闻管理学》的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仅从这一点看,他的这部著作的出版,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这样说,本书是新闻管理研究领域里首先结出的一枚硕果。  相似文献   

6.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精神的,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精神,人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其本身需要人精神的回归、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 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当代新闻工作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7.
邹震 《大陆桥视野》2014,(10):117-1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应运而生”。面对日益严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作为一位新闻从业者,我们应该随波逐流,还是要极力抵制这种不良现象?在此基础之上引发了新闻媒介及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日益严重的娱乐化现象,维持媒介正常秩序,积极主张新闻改革,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是目前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寒 《经济师》2002,(12):280-280,28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 ,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朱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讲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 ,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那么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山西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呢 ?本文就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山西新闻出版业的现状 ,作一分析和探讨。一、山西新闻出版业概况山西新闻出版业包括 :报业、印刷业、出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媒介市场和新闻教育的迅猛发展,“新闻教育滞后于新闻实践,甚至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一矛盾日益凸显。实践性教学对于传媒教育非常重要,我国高校新闻院系在实践教学方面还相对薄弱。新时期的传媒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不单是理论教学所能解决的,还有赖于科学系统的实践训练。必须围绕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一套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一个综合媒介实践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体系,为各高校新闻院系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做记者尤其是时政记者,报道会议新闻是家常便饭,不过也最为头疼。在中国,开会是政府机关最重要的工作方式,汇报工作要开会,传达贯彻要开会,发布消息要开会,讨论工作要开会,决定事项也要开会,所谓“文山会海”,然而会议也是媒体新闻报道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但许多会议新闻拖沓、报道方法千篇一律,掩盖了许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何使会议新闻变得“好看”呢?本文结合作者的采访实际,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新闻学中,有“硬新闻”类分。主要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强调这类时效J注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要发生的重要事件,受众阅读或视听此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务求高重它所客观记述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发生,以及人们现在可能会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轰轰烈烈关注盛大如何强抱“美人归”,新浪如何反“联婚”的时候,由于职业习惯,笔者却十分关注媒体如火如荼的动向背后,悄然隐藏着的静水流深般的东西,关注隐含在这次收购与反收购战背后的一场高手过招式的新闻策划较量,关注挥舞在“盛大VS新浪”收购战背后那柄媒体公关的“无形之剑”。  相似文献   

13.
李会营 《经济师》2005,(9):291-291
人们习惯把新闻编辑称为责任编辑,可见“责任”二字对一名新闻编辑来说多么重要。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编辑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拼版人,而不是有意识地在经营自己的版面,把自己当作版面经营人。  相似文献   

14.
新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是人类活动特性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的 ,内核是它对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生存环境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新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亦是新闻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 ,其本身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 ,美学作为一种“人学”直接涉及人类本身的建设 ,关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它和新闻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季水河先生的《新闻美学》将新闻传播活动纳入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和美学视野中加以考察 ,实际上已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新闻活动中人文精神回归的重要性及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体现人文精神的一部很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15.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一类新闻,也是较难以操作和表现的一类新闻。本文分析了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长期不受欢迎的原因,就如何立足于地方,做足、做好时政新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沈丽萍 《时代经贸》2013,(13):177-177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最为动人的壮美画卷,已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标志性品牌。广播,作为现代化大众传媒中不可以或缺的重要成员,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新闻如何实实在在地践行“走转改”,就需要在采编上继续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创新和人性化竞争的方式,是媒体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代表着新闻的传播趋势。基于新闻传播实践剖析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失衡与偏向,强调传播人文关怀须有新的突破,提出在新闻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李扬 《江南论坛》2003,(5):50-51
近年来新闻界最醒豁的一个事实就是:全国许多地区的报业竞争风起云涌已经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短兵见刃的比拼越来越多而透过报业大战的烟幕,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价格大战”还是“改版风潮”,各家媒体均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新闻质量的注意力与着力点主要放在了社会新闻这一块:刊载社会新闻的版面扩张了,辟出的社会新闻专栏固定了,着笔社会新闻的品种多了,社会新闻的报道面拓展了,第一时间抢社会新闻的意识和手段更新了,等等。社会新闻受到如此重视以及它在版面结构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似乎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社会新闻究竟写什么和到…  相似文献   

19.
沈丽萍 《时代经贸》2013,(14):177-177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最为动人的壮美画卷,已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标志性品牌。广播,作为现代化大众传媒中不可以或缺的重要成员,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新闻如何实实在在地践行“走转改”,就需要在采编上继续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舆”在古代是指车厢,后来泛指车子、轿子,后来延伸为拉车的人或抬轿的轿夫,也就指为普通老百姓。“论”则指议论或意见。“舆”和“论”和在一起泛指是公众的意见、观点和议论。而“监督”也就是监察和督促的意思。舆论监督就是借助舆论的力量,对社会上的某种事物进行监察和督促。新闻熙论监督,是指通过新闻事实报道的方式,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