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资源的匮乏引致了民营经济严重的金融困境。本文认为,民营经济发展要突破金融困境,必须在民营企业信用建立、社会信用中介发育成熟、社会具备愿意为民营经济提供等同金融服务的金融信用主体基础之上。信用建设是突破金融困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金融制度创新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刚强 《财贸研究》2006,17(5):146-147
改革开放之后,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限的金融支持.融资难题一直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经济基本上是在游离于社会信用渠道的轨迹上发展的,或者说它们对社会信用资源的配置能力非常薄弱.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促使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信用体系、制度安排有无不尽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活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金融企业的支持意义重大。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推进东北地区金融业的多元发展、扩大民营经济融资规模、实行差别化的区域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大环境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困境,难以实现自身发展。本文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刘涛涛 《现代商业》2013,(29):271-271
在社会经济格局的发展下,民营经济目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是在我国中部贫困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中有多方面的困境,因此对于贫困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贫困地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文章就针对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虽然不断宽松,但是有些发展瓶颈还没有破除,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准入有壁垒、融资渠道不顺畅、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困境。为解决这些限制和障碍,提出了化解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虚拟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渗透与发展,贯穿着金融虚拟化的自我膨胀和扩张。货币虚拟化和信用创造为金融的虚拟化趋势提供了正向的内在动力,而以金融衍生品为特征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性不断突破信用框架提供了逆反的规避动力。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正在国际信用体系架构、信用货币发行和信用对象规制等过程中不断践履着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相似文献   

8.
民间金融规模与民营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相关,温州的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市场不仅规模庞大,同时功能也极为复杂.如何引导、规范温州民间金融活动,从而充分利用温州民间资金为社会服务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温州民间金融的分析,引出规范和发展温州民间金融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之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本文着重指出了民营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论述了强化民营企业信用管理是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章程程 《商展经济》2023,(21):165-1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现在乃至未来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台州市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释放创新活力,不断加强民营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出台全国首个企业信用建设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深入实施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持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逐步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引导民企“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增强民营企业信用度,提高全社会信用意识,实施信用资源共享,有效助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台州民营经济的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严先锋 《商》2012,(15):42-43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体制内资金体制外流通、金融的需求抑制角度入手,对民营经济主导地区的表象金融失衡进行阐述并剖析其存在的原因;继而就商会信用担保进行了论述,为相关的信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金融风险.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制环境脆弱.为保证黑龙江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夯实经济基础,加强社会信用治理,改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内生交易费用的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啸 《财贸研究》2002,(1):58-60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适用于解释转轨经济的金融发展现实,以信用、技术和信息作为解释变量的内生交易费用金融发展理论框架,揭示出不同的国家之所以在金融体系类型和金融发展深化水平上存在着差异性,是由于每个国家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信用秩序;金融发展道路的不同取决于社会信用秩序的演化路径,技术和信息则在边际上发挥作用。并且在这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中国渐进转轨过程中金融改革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指出传统的纵向信用秩序和横向信用秩序之间、国家集中金融决策和社会分散化金融决策之间的一致和冲突,刻划了中国金融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摆脱我国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加强民营经济的融资秩序,深入地研究了相关问题。首先,分析了民营经济融资绩效差的主要原因;接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民营经济融资秩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是泉州的特色,它已经具备了与泉州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本文结合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泉州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并提出了创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钱峰 《商》2014,(15):75-75
近年来安徽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与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全省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与目前经济发展目标相比,安徽民营经济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融资难度大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突破金融体制制约瓶颈,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促进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4)
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与此同时,P2P等一些网贷公司频频爆出坏账、跑路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日益突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是诱发风险暴露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滞后的信用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及其征信体系发展现状,从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路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惠金融提出的原因是金融排斥下经济稳定发展受阻,因此设计有效的普惠金融制度必须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持久性金融救助和政策补贴.中国金融排斥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结构、社交关系支配、风险评估约束.解决金融排斥和提高金融包容,本质上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排斥,使金融体系具备这样的功能——突破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瓶颈,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贡献的资金需求项目提供一种公平的融资机会.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调整现有的金融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市场分层和提高竞争程度,而这些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仍然是公平、高效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支撑作用,但是也存在相当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民间金融的含义与意义,论述了现阶段民间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确立合法身份、建立健全外部监管、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建立信用征信制度。  相似文献   

20.
乐甲 《商业科技》2014,(20):192-193
信用在金融市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信用就没有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和高效的金融运作效率,金融市场也就无法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信用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要积极从金融信用信息数据与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信用产品和服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诚信文化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