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年-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显著,自由现金流量与投资支出显著正相关;(2)自由现金流量为正的上市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更为显著,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投资支出相关性更强;(3)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自由现金流高敏感度的动因,是由于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融资约束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管理层持股效应的发挥随着自由现金流量的增加所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呈曲线关系。企业持有现金流量能够缓解融资约束问题,但是随着自由现金流的增加,自由现金流量会对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德友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09-113
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人们普遍关心董事会的特征是如何影响公司绩效.文章选取了沪深两市11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董事会可以量化的三大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的激励特征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结构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不显著、行为特征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文章认为这个结果很可能是民营上市公司中负有受托责任义务的董事更需要激励机制的作用让其享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以缓解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考核指标由单纯财务指标向综合型财务指标的迈进,自由现金流量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上市公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组建样本,对经营者自由现金流量与随意性支出和企业业绩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业绩正相关,自由现金流量状况越好的企业发生随意性支出的可能性越大,虽然随意性支出短期难以察觉但是随意性支出最终会降低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司持有自由现金流量是会产生代理成本的,而管理层持股可以有效地控制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因为管理者为私人利益“滥用”自由现金也将承担部分损失。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96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均值差异和回归分析后发现:管理层持股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太低、经理市场不发达和资本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实证结果还为自由现金流量的“负债控制效应”假说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沪深股市的电力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债务约束机制和自由现金流量相互关系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电力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环境和债务在抑制过度投资中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但和自由现金流的关联度并不显著;(2)公司治理特征变量与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债务约束效应在发电行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黄本多  干胜道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4):139-143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公司在并购后绩效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并把绩效下滑归因于代理成本。文章力图在自由现金流量与并购绩效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深入分析导致并购绩效下滑的直接客观原因。通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3年436次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支付过高的并购溢价是导致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性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低下的直接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自由现金流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由现金流量与代理成本是如何影响公司业绩的。在对高铁概念股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本研究取得了支持代理成本理论的证据,即代理成本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与此相反的是,本研究发现FCF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研究没有得到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6—2008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跨年度混合横截面的计量方法,考察了董事会的两个职能——监督与决策职能对董事会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监督强度因素方面,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规模负相关,自由现金流量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经理持股比例与董事会规模负相关。其次,实证研究并没有发现决策效率因素与董事会规模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公司规模、行业特征等因素也会影响公司董事会规模。据此,本文认为董事会规模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视角,本文从企业的投资支出与股利政策角度考察了管理层薪酬与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薪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投资支出;同时,管理层薪酬能够促使公司将自由现金流量以现金股利的方式返回给股东。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薪酬的提高能够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所引致的代理成本,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更好地发挥现金股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4年在沪深股市交易的1172个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样本分别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所有权性质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分咸3组、2组和3组,共组成18个组合,先後考察了股权集中和私有制封大股东侵占的治理效果,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性质没有差异的情况下独立董事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私有制并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大股东侵占的概率;股权集中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股东侵占的概率;国有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侵占概率负相关;当私有产权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大股东侵占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刘斌  刘毅 《特区经济》2011,(6):115-117
国美控制权之争让家族上市公司创始股东控制权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从公司内部权力机构的配置、公司章程的设置以及职业经理人的规范等三个角度深入分析,可以探寻到家族上市公司创始股东控制权弱化的制度根源。健全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完善公司章程与规范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措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进朝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72-77
利用2000-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的CFO变更数据,对影响CFO变更的公司业绩、公司内部治理、公司外部治理、CFO自身特征和公司特征五个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CFO变更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2)公司的内部治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开会次数对CFO变更影响显著,CEO变更对CFO变更呈显著正相关;(3)CFO变更与作为外部治理的公司年报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4)CFO自身特征中的年龄、性别、任期对CFO变更影响显著;(5)CFO变更与控股股东变更、公司是否为ST和PT公司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顾晓伟 《特区经济》2012,(1):106-109
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股权制衡的内部监督效应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非制衡的股权结构不存在内部监督效应,无法对公司绩效进行提升;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通过董事会、管理层薪酬设置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并购绩效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国有股东属性与公司并购绩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差;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公司并购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16.
柳玉珍 《特区经济》2009,(11):95-97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2000~2008年上市财务困境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化与管理者变更情况及原因。研究发现:陷入财务困境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公司管理者变更频率显著高于非财务困境公司,而股权结构与管理者的变更显著受到公司治理结构本身的影响。最后,本文认为,正确应对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重视股权制衡机制的作用以及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治理职能对我国财务困境公司而言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终极控制人视角,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获取途径、实施控制方式以及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三分之二以上的终极控制人选择通过买壳上市等途径来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在控制方式上,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普遍采用金字塔持股方式、指定管理者等方式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这些控制方式的运用,使得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9年非公开发行的大样本数据,从股价操纵视角,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中大股东侵占行为。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过程中,大股东会通过操纵发行基准期内公司股价的方式进行利益侵占。在大股东直接参与股份认购时,民营性质特征、资产负债率越高及流通股占比越低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程度越严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使得大股东在非公开发行中有机会侵占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监管部门应该不断完善非公开发行制度,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加大对非公开发行的监管力度,抑制大股东在非公开发行中的侵占行为,保障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合理利益,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终极产权的框架下,通过对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的研究,文章检验了公司大股东的激励效应与壁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适当集中,一方面具有提高公司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控制权超过现金流权,二者发生偏离,公司的价值下降。对国有公司而言,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对价值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家族公司而言,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却与价值显著受相关,二者的偏离程度越大,公司的价值就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