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陕西437户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陕西省437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是否是村干部、人均年纯收入、粮食补贴政策评价、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投资主体、近五年是否修筑新农田水利设施、能否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维护状况、变化情况、区域比较等;性别对农民评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规模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农民评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卢林 《新疆财经》2005,(6):26-30
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其建设和营运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增长。目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供给仍以政府为主,由于国内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强劲和政府投资预算相对不足,资金供给缺口严重,基础设施市场投融资体制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本文着重对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供给进行分析,对基础设施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在制度创新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投资供给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8年在广东英德、鹤山两市实地调查的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优先序的选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的投资比例远远高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比例;但是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更加需要,这一情况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优先序选择受到农户土地类型、土地流转情况以及村级过去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光旭 《特区经济》2010,(11):157-158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支持中小融资制度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集中表现在有效融资制度供给不足和无效融资制度仍旧存在。本文从银行和政府层面分析了由于国有银行一股独大的产权因素、新制度设计存在"搭便车"现象、政府制度供给成本过高以及政府有限理性等原因制约了新的融资制度供给,进而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制度非均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基于政府层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俊 《改革》2012,(3):59-65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其供给要素不同于其他大中型水利工程,需要结合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供给要素的具体特征进行研究。完善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应强化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保障各级政府有效投入,激励农民共管共用,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长期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从实践结果看 ,产业化无疑是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的新出路和新方向。本文拟以现代制度经济和产权经济理论为指导 ,对农田水利的产业化发展作出理论概括和解释 ,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农田水利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取向及现代水利企业制度建设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一、对农田水利产业化发展的经济理论分析1 .农田水利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内涵与特征。农田水利产业化的核心内涵是水利经营管理制度和水利设施供给制度的创新 ,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利服务环节分化成长为相对独…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建设视野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文  张应良 《改革》2012,(1):93-100
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满足不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根源在于资金匮乏和动力不足。改变这种状态的逻辑起点是进行供给制度创新。政府主导是其基本职责所在,社会参与则需要动员激励。农田水利建设动员机制应该是国家动员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的整合,动员主体的培育与动员方式的选择就成为农田水利建设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应从建设法律规章、完善公共财政、建立合作机制三个方面着手,促进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政府如何优化在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行为,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成为衡量政府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的分析,总结我国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政府行为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2009—2011年获准跨区域经营、金融市场业务资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首次对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获取政府及监管制度供给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经验考察。结果发现,作为国内银行业增量改革的重要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获准跨区域经营以及相关金融市场资格的获取与其规模显著相关,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绩、风险管控水平并无一致、明显的相关,大中型城商行从政府及监管制度供给中获取远比中小型城商行更多的政策安排,在跨区域及综合化经营中占据着先发优势。大范围的城市商业银行样本面板数据搜集,并利用Probit及O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支持了现阶段政府及监管层在城市商业银行制度供给上的规模偏好。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对淮河流域农户调查数据,利用DEA方法测算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灌溉管理后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前灌溉用水效率普遍较低,而且变化范围较大,目前灌溉用水的使用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参与式灌溉管理可以提高灌溉的及时性,能够激励农户更加高效地使用灌溉用水,而且对低收入农户高效用水的效果更为明显。这些表明加强农户参与有助于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节水增效目标的实现,能够推动灌溉管理改革健康、持续、深入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在对新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新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新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并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平  谭琼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1-113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县——四川省平昌县进行调研,着重分析了该县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布局、完善组织结构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琦 《南方经济》2018,37(2):41-60
公共投资对居民消费存在拉动和挤出两种效应。文章利用2000-2010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计算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中部地区也同样呈现出"挤出"效应,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不明显。从基础设施结构来看,电力、燃气、水利和环境基础设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基础设施对居民的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以及信息传递和软件业基础设施,教育设施、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探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就此,应加大对西部及落后地区的投入,中、东部地区适当控制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增加对电力、水利、交通、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长渠道单一,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该文结合新疆农业特色,把新疆农业现代化具体界定为农村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和农民人力资本化。通过理论分析,假定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间存在正相关性,且对实际数据利用EViews6.0进行回归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最后提出通过推进新疆农业机械化、完善农田水利设备、培养新型农民和落实农村信息化,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农田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以及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皖省例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背景,对安徽省水库移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从长期看,农民纯收入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水利建设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预测显示,未来五年随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总支出等投入的较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呈现规模报酬递减趋势,但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到达万元以上。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仍然不足,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应通过建立稳定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的长效机制,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区间和项目间优先序等措施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金笑萍 《特区经济》2008,(4):193-194
农村公共商品投资的内容较广泛,从农业生产性公共商品方面来看,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道路和公共性运输工具的投资、部分大中型农用机械和设备的投资、公共性农产品贮藏加工设备的投资和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公共性投资等。国家有责任让农民休养生息,农民应该得到回报和补偿,让他们享受工业化的成果,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公共商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一个政策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发展历史经验的梳理,基于对11个省份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现状的全面调查,提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的总体政策框架。必须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和保障农民用水权益为核心,明确小型农田水利的公益性质,明晰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在资金投入、工程建设、建后管护等方面形成新机制,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可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