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人口主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问题,其中失地农民问题是中国农民问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尖锐反映。按照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未来中国失地农民将达到1.1亿人,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因此他们的积极性是不是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生活是不是得到极大改善;他们的利益是不是得到有力保护是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实现。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实现城乡统…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3.
要真正解决好农村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放在首要位置。保障农民经济利益,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有效激发农民的热情和智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解放初期,农民对政府的信任,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高涨的热情。这种信任源自:一是分得了土地有了经济利益的保障;二是参与政治有发言权有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需要征用大量农用土地 ,不可避免地产生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妥善地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 ,关系到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关系到中国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拥有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权利的实现,而农民政治利益是所有权利的基础和前提,研究新形势下农民的政治利益保护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云霞 《农村经济》2007,(10):74-78
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集体土地的国有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如何依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关键.被征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针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条例》,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保障资金、主管部门等问题进行统一规定、以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利益补偿机制是农民土地合法科益保障的制度创新.文章结合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安全隔离区建设中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做法与问题分析,提出不能只用净收益来确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后,文章从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方式等方面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利益补偿机制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相似文献   

8.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农村改革关注的焦点。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提高使用效益,而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受到种种侵害,因此为了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探讨土地流转情况下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利益分配博弈失衡是征地冲突的根源。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之间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征地权力滥用、村集体组织违规执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机制虚置,以及土地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基于此,建议从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平衡利益主体博弈力量格局以及提高失地农民的补偿收益和生活保障等三个方面优化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地征收利益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农民利益保障提供对策建议,以利于"增减挂钩"工作的健康推进。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目前"增减挂钩"中,拆迁补偿标准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集中安置是大多数农民的安置意愿、方便耕作是安置选址的关注点、生活成本的提高是农民集中安置到城镇最担心的问题;"增减挂钩"中影响农民利益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工作理念的偏差、农民利益保障的理论基础薄弱、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缺失、忽视区域差异而盲目推进。研究结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增减挂钩"中的农民利益:(1)正确树立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城乡统筹的工作理念;(2)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3)实施区域差异化城乡增减挂钩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推进;(4)建立严格的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5)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利益连结机制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多种利益主体并存具有现实基础和法律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连结机制是基于章程或契约的有效约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制度设计保障了合作社与其成员间的利益连结机制。本文最后从防范利益输送的角度,对法律制度设计中的利益连结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的相关利益未能得到合理补偿,他们大多数人失地后进而成为“失业”者,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农地发展权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而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额偏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土地产权制度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现状展开分析,明确指出农地产权不明晰是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而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设立和实施农地发展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明亮 《农村经济》2012,(6):37-40
本文在对关于土地调整的相关农地制度安排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的形式呈现了以土地调整为线索的自发性农地制度变迁过程。鉴于农民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形成多元化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农民的利益状况,尊重其自主选择权,而非仅仅追求理论逻辑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和服务目标已经转变,不适应性和滞后性日益彰显,引发了大量的农民上访、对抗事件。鉴于土地征用制度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都将是一个涉及面甚广的公共问题,本文在制度层面对现行土地征用体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分类和归纳,提出新的土地征用制度,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土地》2012,(12):5
"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将"改革征地制度"写入党代会报告尚属首次。新华网认为,这预示着中央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村目前上访量最集中的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国内“土地换保障”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回顾和评述"土地换保障"的已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和明确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换保障"有利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制度,但需要依据自愿原则谨慎实施。研究结论:应当分类分层分步实施,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基本准绳,通过生命历程和生命周期等理论分析农民的保障利益需求和代际间利益关系,探究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间的契合点,探索出既有利于农业规模集约经营、又能够满足农民社会保障利益需求的制度安排,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农地征收中的补偿机制仅体现了对农民的利益让与,并未反映农民在土地物权变动中的权利配置.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因其权利的缺位出现了利益保障的困境,阻碍了经济的良性运行.今后当以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为起点,以农民的参与机制为基础,以便捷的救济渠道为依托,以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为后盾,建构农户在征地过程中的权利体系.赐农民以利益莫如赋农民以权利,以权利的主张制衡权力的滥用,以权利的行使达到利益的均衡,应当是解决现实中农地征收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实施绩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展与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作为一项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权宜之策,正向绩效与负面问题同在。该文在分析增减挂钩制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结果,深入探讨增减挂钩实施的正向绩效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增减挂钩作为一项国土管理创新制度,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正向绩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违背农民意愿、耕地质量难保障、利益分配不公平、实际操作缺乏监督等。在此基础上,认为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都不可避免存在问题,正视问题、弥补缺陷是增减挂钩制度改进应该坚持的方向,提出农民利益保障、城乡利益共享以及耕地生产能力保护等是今后增减挂钩制度完善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必要性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问题的解决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一个合理的利益表达和实现机制。因而 ,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各种非政府组织 ,把单个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 ,保护并实现农民的利益 ,就成为解决农民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