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服务对象(顾客)的存在是分不开的.当今的市场环境是绝大多数行业已是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就是顾客的竞争.而顾客与企业间的联系是靠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来维系的。最能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掌握和了解顾客的需求是满足顾客的前提.只有掌握和了解顾客对提供的产品服务的满意情况.才能够充分地正视自己。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进入WTO拍浪而来的新一轮空运市场竞争,"顾客满意"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将被广泛应用.2000版SO9000标准对顾客满意给出了以下定义: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某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关键词是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换句话说,顾客满意=顾客期望-产品/服务结果(对航空运输企业来说顾客就是旅客和货主).顾客满意不是企业拿着自己的产品/服务去询问顾客"我准备为你提供怎样的服务"或者是对于"我已经为你提供的这些服务"你是否满意?真正含义的"顾客满意"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的最终表现与顾客期望、要求的吻合程度如何,从而所产生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3.
顾客忠诚度的三个不等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忠诚的顾客是企业真正的“上帝”。所谓忠诚顾客 ,是指那些能抗拒竞争者提供的价格优惠 ,持续地购买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甚至为公司作免费义务宣传的顾客。从我国企业现状看 ,许多企业管理者对顾客的维系重视程度不够 ,对顾客的忠诚度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顾客满意不等于顾客忠诚直到现在 ,国内有些出版物和管理者还在大力宣传顾客满意的重要性 ,认为企业必须致力于争取顾客的满意度。他们的观点是 ,如果顾客满意 ,就会频繁地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从而为企业创造正面的财务成效 ,增加企业收益。实际上 ,顾客满意是顾客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余艳 《物流技术》2002,(10):26-27
物流活动的目的在于向顾客提供及时而又准确的产品递送服务,是一个广泛满足顾客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需求的过程。因此,无论物流企业的性质如何,接受服务的顾客始终是形成物流需求的核心和动力。如果顾客的期望得不到充分满足,物流工作也就毫无意义可言,更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物流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顾客为核心的战略服务观念。由于顾客服务是一项综合性活动,一方面,为了使顾客保持满意,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同心协力地工作;另一方面,发展与用户(包括供应商)之间特殊的长期关系,有助于加强物流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5.
体验营销的兴起,主要是因为顾客所感受到的一切,决定他们的购买决策。然而,许多经理人和营销人员却偏偏忘记了什么能为顾客带来价值。企业的业务流程、核心能力甚至品牌本质上都不能带来价值。企业只能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提供价值。在这样一个消费者的多数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世界里,通过满足顾客的体验性需要,即他们的审美需要,企业便可以轻而易举地为顾客带来价值。如耐克公司建立的名叫耐克城的高科技零售大商场是顾客体验耐克公司的产品与服务的地方,而非只是销售窗口。  相似文献   

6.
陈兰  方芳 《物流技术》2003,(9):26-27
1 引言 通过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营销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到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实现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是其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领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那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战胜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就必须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多“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这样才能提高顾客满意程度,进而更多的购买本企业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测量顾客的满意度顾客反馈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反馈,公司可以了解顾客对其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有时还能知道顾客对于竞争者产品和服务的感受。顾客满意度指标使企业能够:(1)了解顾客对于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感知,识别引起不满和没有满足顾客期望的原因,明确顾客喜悦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电子服务质量与卡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视为服务性企业,利用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地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他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把产品销售给顾客,而是要通过服务向顾客传递价值,并最终使顾客满意。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服务(e-Service)在越来越多的行业  相似文献   

9.
消除顾客不满意不如赢得顾客满意 善后性服务,就是产品出售后出现质量问题时,企业向顾客提供及时修理或退换服务。长期以来,一般都局限在因循企业善后性服务承诺就事论事地解决顾客申诉的问题,而很少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了解顾客的感受,主动做一点什么来补偿顾客的诸种损失。  相似文献   

10.
用户满意管理体系的提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曙东 《中国质量》2004,(12):10-12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向顾客提供满足甚至超越其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在每一次的购买过程和购买之后的体验中都能获得满意,它将不断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的盈利与发展.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变真理.  相似文献   

11.
张莉 《企业活力》2007,(10):10-11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性行业已经被公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但是由于其进入壁垒比较薄弱,其竞争也日趋激烈。服务性企业能否取得长足的发展,关键是其能否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服务企业必须不断地了解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价值,也就是要不断地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与其偏好一致的新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服务企业战略定位的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市场国际化竞争程度日益复杂和激烈的今天,CS战略(顾客满意战略)热正在我们的企业中形成。我公司所确立的"质量方针"中明确地提出,推行顾客满意工程,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是我公司对用户的神圣承诺。CS经营的基本思想是顾客满意,其精髓是坚持"顾客第一"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争取顾客信赖,掌握市场主动权的法宝。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眼里有顾客,心中有顾客,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最大限度地让顾客满意。顾客满意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理念满意、行为满意和视觉满意。而且顾客在购物中,首选的是满足视觉要求的物品。因此,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应是多方面地满足顾客所需求的,既要有内在的高质量(品质、性能好,安全无污染),又要求有外在的高质量(包装美观大方,符合潮流和顾客的心理、民俗要求)。有的同志说,我们的产品已经按国家标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质量文化是伴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形成而逐渐出现的。在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狭义的产品质量上,认为质量管理只是企业专职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产品仅仅“符合”某种要求,就很难赢得市场主动,这时不但要满足顾客的需求,更要超越顾客的需求,并使顾客持续满意,  相似文献   

14.
周华 《集团经济研究》2006,(32):199-200
一、引言 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一方面,企业通过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而获得货币,以满足其追求利润的目的;另一方面,顾客通过支付货币而获得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对这种价值关系的正确审视,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的选择以及运作行为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15.
市场竞争的本质在于企业间对顾客的争夺。企业要赢得顾客,就必须了解顾客的期望并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来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服务顾客已成为企业运行的准则,只有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有机结合起来,重视顾客利益、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顾客满意已成为所有优秀企业追求的重要经营目标之一,因为顾客满意度不仅可以体现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而且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企业的质量文化、经营理念等等。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标准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作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首要原则。六西格玛管理的理念倡导企业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方针,以满足顾客期望为始点,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终点,为了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确保顾客满意,企业必须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倾听顾客意见,了解顾客需求,力争顾客完全满意。本期栏目就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如何落实以顾客为中心原则、激发顾客满意、建立顾客满意战略进行探讨,期待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物业管理》2011,(10):15-I0058
<正>一、背景情况随着内地物业管理的蓬勃发展,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日益朝着差异化、多元化和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他们不仅追求物业服务的人性化,更希望物业服务企业向他们提供一种"超值"服务,这种客户需求已经渐成潮流;另一方面,缺乏个性的服务产品,日趋同质化、大众化的平庸管理,已经很难保证长久地留住客户,更难将企业做大做强。因此,物业服务企业要想进一步拓展业务,得到客户的认可,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需要建立起适应新形势下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向客户提供不一样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7.
市场竞争的本质在于企业间对顾客的争夺。企业要赢得顾客,就必须了解顾客的期望并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来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服务顾客已成为企业运行的准则.只有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有机结合起来,重视顾客利益、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顾客满意已成为所有优秀企业追求的重要经营目标之一,因为顾客满意度不仅可以体现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而且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企业的质量文化、经营理念等等。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标准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作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首要原则。六西格玛管理的理念倡导企业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方针,以满足顾客期望为始点,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终点,为了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确保顾客满意。企业必须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倾听顾客意见,了解顾客需求,力争顾客完全满意。本期栏目就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如何落实以顾客为中心原则、激发顾客满意、建立顾客满意战略进行探计。期待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对许多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最终愿望就是使顾客获得满意感。但是美国维特科化学品公司总裁威廉姆·泰勒认为,使消费者感到满意只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第一步“。我们的兴趣不仅仅在于让顾客获得满意感,我们要挖掘那些顾客认为能增进我们之间关系的有价值的东西。”泰勒还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向顾客展示产品的实用价值的“爱”更重要。然而许多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去评估顾客的满意感,但这些活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好处。其原因之一在于对顾客满意感的传统评估范围太小,许多评估方法不足以反映顾客的满意感。他们没有意识到顾客的呼声远远…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市场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单一的“企业活动”,即企业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信息沟通和促销手段,向适当的顾客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尽管越来越多持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满足顾客需要、保护并提高顾客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但却普遍地忽视顾客的参与,把顾客看成是单纯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受惠者。他们忽视顾客参与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低估顾客的参与需求,事实上,今天的顾客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消费,其自主意识增强,希望通过参与,获得成就感;二是低估顾客的参与能力;三是害怕顾客参与会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四是害怕顾客监督性参与会增加企业成本和营销风险,对企业构成威胁。与此同时,一些成功企业则在积极探讨如何强化顾客参与,进而建立一种在互相尊重、信赖基础上的伙伴式合作关系,不仅企业努力满足顾客需要,而且让顾客通过各个层面的参与“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营销方式可称之为“顾客参与型营销”。  相似文献   

20.
文化背景影响顾客抱怨行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顾客在经历产品或服务失败之后,倾向于将其归因为"缘分"、运气等不可控因素,不满意程度较低;而重视面子和讲求中庸等观念使得他们往往不愿意直接向企业投诉;集体主义和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价值导向则使得他们可能会进行大量负面口碑宣传。因此,企业需要认真审视这些行为表现及其文化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鼓励顾客直接向企业投诉;管理顾客负面口碑;同时,还需开发测量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