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化提速带来城市建设高强度投入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被城市包围,从而形成了城中村.城中村的现状与城市的发展存在许多不协调甚至相悖因素,城中村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改造“城中村”的呼声和行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热浪。但“城中村”这道城市中特殊的风景线依然站立。从城中村存在的现状入手,结合生态文明对城中村建设、发展等方面的新要求,寻求一条适应城中村建设和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这个交响乐中出现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阻碍着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研究城中村的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这个交响乐中出现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阻碍着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研究城中村的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毕忠松  陈坚  樊智丰 《城市建设》2011,(3):25-25,27
在城中村改造的实践中,我国大多数城市惯用的是推倒重来的改造理念和改造方法,这种孤立改造并没有式城中村真正融入整个城市的发展当中,用融合理念指导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魏珊  张彪 《当代经济》2010,(15):28-30
本文对武汉市城市建设项目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柳钦 《经济前沿》2008,(11):26-29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城中村”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导致大量农村被城市包围.由此城中村大量涌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阻碍城市未来发展的城中村改造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9.
韩冉  李红 《经济师》2003,(9):62-63
“城中村”是城市 (区 )地域范围内的农村 ,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集中反映 ,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琳 《广东经济》2006,(4):55-60
“城中村”属于以街区巷道、道路河流自然地域划分出的地缘型社区。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在确定的城市建设发展预留地范围内,或因国家建设多年来大量征用土地后仅剩下少量农用地,农民不能靠耕种土地维持生产生活,城市建设征地补偿是村集体经济收益主要来源的行政村。“城中村”是一个类型独特的社区,是以紧紧嵌接在城市社区内或该城市边沿地带的农村社区,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化,是“城中村”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改革改造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全面实施城市化战略为抓手,苏州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扩展时期。“城中村”,处在城市扩展的前沿地带,它与城市化的质量、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现代化、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极大,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城市建成区和建设区中的农村叫“城中村”,城市规划区中的农村也应叫“城中村”。建成区和建设区中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12.
韦芳  赵之友 《经济论坛》2006,(16):26-27
“城中村”是指伴随城市郊区化、产业分散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贵阳市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中心城区或城区边缘形成的一个个所谓“城中村”,已严重影响到贵阳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对“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一、贵阳市“城中村”现状及类型在贵阳市城市总体确定的49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范围内,共包含行政村78个,贵阳市“十一五”期间列入改造的行政村有29…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城中村为典型代表的郊区土地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在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大背景下,城中村建设用地要入市流转必须先经过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各地普遍面临矛盾尖锐的城中村问题。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宏观视角出发,探索城中村的治理困局,较全面地评析既有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揭示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治理误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破解城中村困局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中村"改造若干探索——以黄冈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已经成为政府、学术界、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以黄冈市为例分析了"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对黄冈市"城中村"改造提出了政府调控与市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建设,处理好集体土地关系,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等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孟祥林 《发展研究》2012,(6):101-106
城中村越来越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议题,城中村改造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讨论城中村与建成区有效融合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城中村是在历史条件下土地集体产权制度设计的产物,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城中村诸多社会问题,二元社区的独特城市现象使得城中村改造的困难升级。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景观的改造问题,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至少不能降低前提下的城中村改造才能使城市底层的百娃自愿加入到城中村改造的队伍中来,城中村改造、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才能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7)
PPP作为公共物品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途径,通过其特有的相互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公共物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资金寻求良好的出路。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城中社区文化建设内容简单、资金缺乏、人员缺乏、设施不能持续运转。PPP在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加速整合资金、人才、知识等资源,改善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也为PPP的实施提供了低门槛、低风险、低技术要求的实施项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2006年初,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市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本文以兰州市城关区5个"撤村建居"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从关注改造给村民带来的生活变化这一视角出发,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兰州市城关区自2006年初启动"撤村建居"工作以来, "城中村"改造工程的效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千钧 《经济师》2013,(1):39-41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物,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农民可耕作的土地被国家逐步征用,村庄被逐步包围,而村民集聚而居的村庄仍然存在,遗留的土地、生活方式及管理制度等仍保留传统农村特征。为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味,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曼 《经济导刊》2012,(3):22-23
西安是全国城中村数量较多的城市之一.目前,西安市共有城中村457个,涉及农村人口36.49万人,集体土地19.81万亩.这些城中村的地理位置优越,但村庄建设无序,村内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村中居民主要以房屋出租为主,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成为社会不良现象的多发地.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是城市建设发展急剧扩展与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为了加强对城中村的改造,各地提出了不同的开发模式,本文对深圳市以宅基地作价八股模式进行了一般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以期能够为将来城中村改造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