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专列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凸显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战略部署的坚强决心,也为无锡利用运河资源,推进生态无锡城市建设, 凸显运河在生态无锡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老字号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是在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大浪淘沙而形成的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企业或品牌.无锡运河老字号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继承者.本文凝练了无锡运河老字号特征,阐释其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提出无锡运河老字号振兴策略,对于无锡提升城市品质、彰显文化标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3.
享有"江南水弄堂"的大运河无锡段,其运河遗产资源丰富,价值多样,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无锡段运河遗产蕴含的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共有的开拓创新、务实崇文精神及其孕育出的红色文化等,可以再构为彰显长三角共同体意识、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深化红色文化共识等新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无锡地方文化标识的确立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地方性文化的解码需要从大的时空尺度探寻其内在的推动力.解码无锡地方性文化的特质,应探寻在其文化基因中具有共同特征的属性,无锡的文化基因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受到水的润泽,而在水乡泽国起重要的沟通作用的是运河,正是运河的存在,无锡得以兴起并走向发达兴旺.因而,在无锡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保护利用大运河,前提是要知河懂河.无锡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人文价值.今天的无锡运河,北从洛社五牧入境,斜贯城区,南由新安沙墩港出境,总长39.14公里.无锡作为吴地文明中心和吴国故都,处于大运河最初肇源的超然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周解清、王立人为主编的《无锡文化丛书》第一辑共四册,《无锡通史》、《无锡人品》、《无锡明景》、《宜兴陶艺》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丛书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无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无锡、认识无锡、研究无锡,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提高无锡知名度,促进文化大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凌峰 《江南论坛》2012,(10):22-24
无锡是一座典型的因运河而兴盛富饶的城市,城市的建设、发展、变迁都与运河息息相关,运河已成为城市肌理的重要一部分。悠久的历史沉淀,在无锡老城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但在当前背景下,大运河沿岸的社会、文化资源与城区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来到江苏无锡,除了欣赏包孕吴越的浩淼太湖,无锡的古运河也是旅人必选的探访之地。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40多公里,纵贯无锡城区,是这座城市的母亲河。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末。三千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与其弟仲雍,弃位逃往江南荆蛮,在无锡梅里建勾吴国,为了灌溉和排洪的需要,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历史上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这条河。可见这条河当时不仅在交通和农业灌溉上,在军事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条河不仅是无锡最早的人工河,可以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河。现在无锡人叫伯渎河,也叫伯渎港。如今,运河虽然已失去了往日功能,但悠悠河水,凝聚了无锡三千年的风风雨雨,交织着水乡河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9.
正"至德名邦"是对江南人文始祖泰伯高尚品格与开拓功业的最高历史评价,是和谐文化品牌建设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无锡文化品牌群建设的主题词、聚焦点与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从历史看,唯无锡享有这一文化品牌殊荣;从现实看,无锡具有将这一文化品牌发扬光大、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各种优势条件。打响"至德名邦"和谐文化品牌,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既承载着历代先贤的厚望,也反映了广大市民的心声。我们应该也必须以悠远的历史感、强烈的使命感,以科学的态度做好无锡文化品牌建设中这个极为重要的大课题、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以往我们为"无锡文化丛书"撰写《无锡书画》一书时,曾私下谈论过无锡绘画历史上有没有存在过一个绘画流派.  相似文献   

11.
《无锡文化丛书》推出精心编著的第一辑四本新书——《无锡通史》、《无锡人品》、《无锡名景》、《宜兴陶艺》,以浓墨重彩谱写了无锡文化建设史上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正把熔铸工商文化品牌作为无锡城市品牌建设的一个基本定位,不仅切合无锡城市的历史过程,而且能够引领无锡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不仅对外树立鲜明的个性形象,而且有利于锻造内在的文化品格;不仅突出物质文明的创造,而且周延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将更好弘扬具有城市特征的人文精神。一、无锡工商文化内涵概括根据近年来各方面研究者对无锡工商文化的深入研究,拟将无锡工商文化的核心价值概括为"正心  相似文献   

13.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自2014年申遗成功以来,在国家、有关省市的强力推动和沿线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让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一条运河文化带,逐步从蓝图变成现实.2021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出台,为"十四五"时期再出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品位合力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导,奠定了良好基础. 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是其鲜明特征.沿线城市要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在统一规划大框架下,切实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运用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推进,真正做到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坚持把绿色理念、现代技术、文化元素贯穿到大运河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努力把千年运河打造成新时代沿线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被马克思誉为"世界第一哲人"的泰勒斯,在揭示万物之本源时强调"水是万物之源",世界上存在不同的事物,皆因水的密度有所差别而不同.毫无疑问,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水,在人类文明的变迁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源起及发展走向皆或多或少受自然界水环境的影响,如沿地中海国家、波罗的海国家、环太平洋国家,等等.可以说,水对成就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不同形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中华文明而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明形态与水息息相关,地处江南的无锡亦为自古至今皆因水彰显其底蕴与魅力的城市.可以说,无论是先天的特质还是后续的沿革,无锡这方土地与水交融,"以水为本"开启了无锡城市发展的纪元.与无锡城市濡沫与共的太湖、梁溪河、运河,滋养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无数生灵,也造就了无锡古今相接的荣光,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若缺乏对水的深切感受与理解,就无法找到客观理性阐释和理解这座城市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大运河是唐代物资转输的主要水路通道,运河的水情与航情关乎唐代国计民生,但是,唐代运河水道长期存在易淤、水浅等航行困境,故兴建和维护运河工程成为唐代政府经济管理要务之一。本文借鉴"成本-收益"的研究视角,以唐代运河工程的兴建和维护为中心,考察运河工程的人工、物料等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百姓赋役等社会成本,探究唐代政府、官员、公众等不同参与主体所得收益,并尝试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厘清唐代不同时期运河工程效益波动,剖析唐政府运河工程决策的影响性因素,揭示唐后期运河工程经济效益低下与运河工程数量激增这一"悖论"出现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无锡文化大观》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无锡人文景观、文化历史和文化成就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物,内容包括历史文博、山水胜迹、文学艺术、科技教育、文化传播、工艺美术、群众文化、民俗宗教等各个方面,地域包括无锡一城三市(县),时间跨度从古至今,总字数约 80万字,是一本荟萃无锡文化精华,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同时又具有真实性、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大型权威作品。读者一册大观在手,无锡文化尽收眼底。该书为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内外朋友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累和进行文化研究交流的丰富资料,从而填补了无锡市这方…  相似文献   

17.
周炎运 《江南论坛》2011,(11):60-61
一、历史上的运河与漕运京杭大运河整整伴随着我国封建制度从形成到没落的漫长岁月,在长达20多个世纪中,它作为惟一优越便利的交通水路,完成了这个漫长时期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无锡历史上就是民营经济很发达的地区。最近三年,无锡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无锡个私经济已占经济总量的44%。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排名,无锡民营经济活力指数由前年的第43位上升至去年的第7位。可以说,无锡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阶段,成为影响无锡长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特殊的文化禀赋、良好的经济基础及务实创新的工作,为无锡民营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一,工商传统是无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丰厚文化土壤。无锡是一个有着深厚工商文化积淀的城市。自1895年无锡第一家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3000多年历史浪潮的吴地文化中,无锡吴歌是多种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伴随着吴文化的起源而生,在历史的长河中载浮载沉,时而光华夺目,时而黯淡蒙尘.而伴随着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无锡吴歌终于带着它特有的魅力站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它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正无锡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毋庸置疑的古吴国政治文化中心,许多史料和考古发掘都成为科学佐证。作为一个国家的吴国虽然消亡,但留下的文化却依然璀璨,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吴文化扬长避短,在扬弃中不断嬗变提升,逐渐形成了"尚德向善"、"灵动智慧"、"开放包容"、"义利兼顾"、"开拓进取"、"刚柔相济"等人无我有或人有我强的区域文化内涵与特色,极大地促进了吴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支撑了城市社会的整个生态系统(包括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