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煤炭工业》2005,(8):14-15
当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问题,我国的能源战略也已提上日程,如何看待并解决当前的能源矛盾与问题,实现能源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近日,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先生。  相似文献   

2.
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为了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要从长远的战略高度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和能效问题,在努力扩大能源供应量的同时,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要采取其他多元化战略,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采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战略,并把它作为基本国策来推进、实施和持久坚持。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的发展重点与中、日、韩三国的能源合作关系,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能源合作机制符合区内各国的共同利益.建议东北亚各国积极协调政策,共同参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成立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共同解决地区能源安全问题,努力淡化地缘政治因素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从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当前风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节约和替代部分化石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减轻环境压力,是保障我国能源与环境安全、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问题。胡  相似文献   

5.
能源问题的核心是石油问题.谁抓住了石油问题,谁就抓住了能源问题的“龙头“.石油战略是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其高度取决于制定战略的科学态度.因此,中国石油新确定的资源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是我国能源安全乃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节能作为不断发展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成为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能源消耗降低和资源节约对于化学工业十分重要,企业借助先进的化学工艺及生产设备可使能源有效节约并将生产成本减少,从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实现。当前国内面临着并不乐观的能源节耗问题,除了对资源开发同时需要进行节能,才能使能源问题得以解决。由于化学工业会有消耗巨大且集中的能源,因此成为主要的节能减排部分。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能源法》立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能源法是促进我国能源战略有效实施、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是完善我国能源立法、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从能源的概念、分类及能源领域的社会关系出发,利用法学基本原理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能源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进而探讨了能源法的定位、<能源法>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能源法的调整方法和工具,以及能源法框架体系谋篇和构架等能源立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地缘冲突问题频发,全球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变化,俄罗斯逐渐将能源市场由欧洲向亚太转移,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同时突显出能源的短缺问题,因而合理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诉求,是中国稳步发展的关键。近些年虽中俄两国能源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贸易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国际势力干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治互信有待提高、能源价格分歧等问题。结合当前全球区域热点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当前能源现状及双边贸易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两国能源行业现状提出现存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未来应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政治互信以及解决中俄两国能源价格分岐,从而中俄两国的能源贸易合作将会以全方位、多领域方式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以能源为手段振兴大国地位、实现国家复兴的战略日趋明确.在此背景下,俄正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能源合作,力图重新恢复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使中亚的能源服务于其大国振兴战略.俄在中亚地区能源外交的战略重点在于:影响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架构,努力使中亚成为俄的安全屏障和经济"附庸";维护和扩大俄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和技术专利在中亚的市场份额,解决能源过境问题,捍卫俄罗斯作为独联体能源国际过境中心的地位;与中亚资源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既竞争又协调,努力参与中亚资源国的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0.
发展替代能源的重要性应当将替代能源问题作为一个前瞻性、战略性、长远性问题,从国家的战略角度给予高度重视赵希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以及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