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区建设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项目,其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相融合为基础,以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内容,全面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有效拉近了城乡的距离,推动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扎实的后备力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下的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阜康市为主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瓶颈,在归纳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村区共有194个行政村(社区),含15个城市社区、15个村改居社区,总人口2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万人。近年来,周村区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新型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山东     
《走向世界》2014,(45):10-11
山东计划2020年建成6000个农村新型社区 10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相关内容。《规划》指出,山东将合理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因地制宜确定社区建设模式,完善社区配套,加快产业发展,2020年建成6000个农村新型社区,其中2000个达到条件的纳入城镇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以城镇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覆盖农村,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支撑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新型社区的健康快速发展,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大动力。近年来,烟台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创新性提出"走以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在实践探索中,烟台城镇化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应从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示范镇带动发展步伐、稳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突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方面推进烟台新型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了中国城镇化道路和对传统发展经济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认为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并行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为天津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效应,为推动地方治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识别当前天津市农村社会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未来提升公共服务与社区治理的关键和前提。文章系统梳理了当前天津市农村社会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归纳了六个方面,为下一步社会治理提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试点开始,迄今已有10年历史。从六城市试点到全国试行,再到2011年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制度列入法条,社区矫正工作终于进入有法可依的"快车道"。然而近两年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建设体系不尽完备,社区矫正工作任重道远。尤其是地方司法所与专职人员的匮乏,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新型社区成为政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阵地,大量村民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集居于新建成的商品小区。本次通过对农村新型社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管理情况的实地考察,从新型社区居民的年龄、性别、学历等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中青年居民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高于老年人满意度;女性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比男性满意度高;学历与新型社区居民公共物品满意度呈现"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拆迁农民集中居住地和农村集镇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是浦东开发以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型社区。它的产生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本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打破和更新了镇管村传统基层行政管理的体制和内容。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适应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新的社区基础上重新把镇级行政管理渗透到农村社区中去,迫切需要从管理的法制、体制和工作机制、工作范围等方面,构建镇管理社区的新型基层管理模式。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与联系 社区是伴随着衍生于计划经济之上的“单位”体制被打破以后,以相对独立、公用配套较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先前的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弊端突出,问题、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诸城市进行"村改社区"过程中将会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置换和复垦,不仅增加了耕地而且还节约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矛盾以农村社区为主要发展方向,建立起统一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文章介绍了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实现城乡融合,彻底打破二元制分割式的发展格局,顺应老人照护的主体和主要模式应是社区和家庭的社会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3.
创办农村社区发展学院既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也符合农村教育发展要求 ,不失为一项可行的、有益的举措。借鉴总结国外兴办社区学院的经验教训 ,对我国创办农村社区发展学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罗辉  郭久辉 《西部大开发》2013,(Z1):101-103,100
为避免中国传统城镇化产生的"城市病"和"农村病",自2011年始,河南省积极探索"农民就近城镇化"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省已有300多个基础设施齐备、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入住,2000多个在建设中。由此,大批中原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15.
现在,全国各地农村都在积极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陕南山区农村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并以此带动"农家乐"建设,从而给自身社区建设带来了较大影响和新活力,同时也给自身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陕南山区万湾村为例,通过对其"农家乐"社区建设现状分析,进一步探讨陕南山区农家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舒振宇 《特区经济》2014,(11):157-160
将农村社区建设置于"三农"问题的视域下加以审视与分析实有必要,本文在论证这种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启示意义:将农村社区建设置于"三农"问题的视域下加以审视与分析,一是有助于确保理论上理解的正确性、增加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多元、立体化认识;二是有助于确定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增加对农村社区建设紧迫性的认识;三是有助于确定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与内容,方式与方法,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非 《中国西部》2014,(21):43-44
本文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年社区景观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先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概念和实践出发,结合当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生理特征,对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景观设计师只有在充分了解社会发展背景与老年人群诉求的情况下,才能为当代老年人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景观环境,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8.
张建平 《发展》2012,(12):38-41
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规范农村社区管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的必要措施,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肥城以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为契机,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工程,努力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幸福家园。去年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市。  相似文献   

20.
周沛  孙霞 《江苏经济》2001,(6):25-27
农村社区发展道路与模式既受制于具体社式的客观自然历史条件,更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创造性抉择。本作在对华西村、南街村、小岗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引发了发展模式这一现实而有趣的论题。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的南街村虽因“意识形态立村”、建立“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实践而引发争议,但其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走农业产业化和乡镇工业化的道路却使其由归初的传统农业区成闻名迩的现代化农村社区;华西村则高举大富、大农业、大天地的旗帜,一二三产业并举,两个明一起抓,进而成为“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曾以“大包干”晓誉天下的凤阳小岗村,因家庭经营分散,缺乏权威领路人,而最终难逃落后农业社区的窠臼。由此看来,选择好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模式才是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