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博客”成为互联网上的流行语。这种借助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的形态,成为草根阶层发表言论的平台。其具有的个性化、自由表达、真情流露的特性造就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评论特性。同时,其接近新闻真实、倡导尊重人的理性选择,以及与众不同的“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也彰显了博客巨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一、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相比公信力的弱化 (一)片面追求时效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闻的特性之一即是时效性,但新闻的根本特性或新闻的生命则是真实性.网络媒体传播速度的快捷性是其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人们可以突破空间的界限,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世界.因此各个网站也都把时效性作为竞争的重要内容.网络新闻评论通常都是紧跟网络新闻出现的.在重大事件中我们看到,网络媒体给我们提供了第一时间的资讯.  相似文献   

3.
从博客到播客,从2G到3G,从音频到视频,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对传统传播形态带来巨大的冲击,并开始抢占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4.
黄迪 《活力》2013,(17):54-54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新生媒体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生媒体之间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态势.新闻信息采集的多样化、便捷化和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对于传统媒体的报纸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报纸不但要应对传统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还要迎接新生媒体的不断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报纸还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广大读者需求.特别是在新生媒体的进一步影响和熏陶下,广大读者的角色意识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和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读者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接受者迅速转换为主动的新闻信息选择者和新闻信息提供者,热心的读者不但使用快捷的新闻信息,还采集新闻信息、提供新闻信息,同时还评价各种新闻信息并及时反馈新闻信息.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工作;新闻意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岩  康奇 《活力》2009,(13)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信息的开放对于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与舆论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意义或革新意义.网络媒体正处在发展时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强大,对电视新闻造成冲击,要求和影响电视新闻信息更加开放化.有研究表明: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主要存在着两种基本方式:其一,议程从网络流向报纸等传统媒体,其二,议程从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对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打破地域限制,有利于推进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实行信息开放,灵活的"信息超市"建构赋予了观众更多的"自选动作",较之昔日的"规定动作"显得更为人本化.  相似文献   

7.
今天,你靠什么获取信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还是手机短信、网络博客等新媒体?如果你还仅仅依靠传统媒体,那么你要小心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势弱,一个以各种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崭露头角.随着年青一代的成长,这个趋势必将演变成为巨大的浪潮.毫无疑问,企业领导人最好对此多加留意,并积极顺应潮流.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广播、 电视的主导节目,也是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拥有庞大且固定的受众群.近年来,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冲击.新闻播音作为媒介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只有不断改变风格、 创新形式,才能获得更庞大的受众群体,在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形势下国内新闻播音风格的特点,探究其创新方向,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媒介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9.
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强大挖掘新闻功能,给传统媒体网站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传统媒体网站自己矮化自己,缺乏自我进化能力,同时也承受着舆论导向的压力,凡此种种都需要传统媒体网站在商业盈利模式上和技术跟进上求变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申岩 《活力》2009,(15)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新闻"总是与"严肃"甚至"刻板"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当下的新闻传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新闻的传播方式正在向娱乐化转型.这类新闻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齐鹏飞 《活力》2011,(19):52-52
新闻的娱乐化和娱乐新闻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巅倒了几个字吗?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似之处。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  相似文献   

12.
李壮 《活力》2011,(5):155-155
一、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相比公信力的弱化 (一)片面追求时效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闻的特性之一即是时效性,但新闻的根本特性或新闻的生命则是真实性。网络媒体传播速度的快捷性是其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人们可以突破空间的界限.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世界。  相似文献   

13.
孙佳薇 《活力》2014,(3):74-74
近年来,一些地方党报坚持紧紧围绕中央和地方党委工作大局,不断探索新闻改革之路,积极创新办报理念、办报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为焕发传统媒体生命活力做了有益尝试。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新时期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相比,以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来衡量,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须从新闻传播规律出发,改进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党报的新闻宣传,提升报道质量,增强可读性、权威性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是每个人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公众可以快速接收并传播信息,公民新闻勃然兴起。人们开始通过博客、微博和公民网等形式积极参与信息的传播。然而,在公众享受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信息海量聚集且良莠不齐。如今,公民新闻兴起的繁华现象已经展现在大众的视线之中,但其背后的不足和弊端却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李爱民 《活力》2013,(9):52-52
一、网络新闻的特点 其一.发布速度快。由于节省了印刷、制作周期,网络新闻的发布速度相比较于传统媒体要快很多。网络新闻一般在事件发生后几分钟,多则数小时之后就会在网络上发布。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将新闻的时效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其可读性也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6.
浅谈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是新闻传媒取信于社会和公众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媒体品牌塑造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媒体公信力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更是不容乐观.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尚不如传统媒体.网络新闻在公信力的塑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障碍,其原因植根于新媒体发展的道路、政策限制和受众心理特征等等.  相似文献   

17.
当年,第一个报道“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的不是传统媒体,而是博客; 前年,对“9·11”事件最生动、最真实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幸存者的博客日记中; 去年,博克大本营Blogger.com所在的Pyra公司被全球著名的《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酷公司”,并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18.
一、新媒体评论更强调时效性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和舆论进入了网络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程度很高,也由于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相当自由、快捷,从而孕育和产生了大量的时评写手.这些写手除了在网上通过在线传媒刊物、博客甚至是BBS论坛等载体评说是非,表达见解,并将其言论等作品像天女散花一般越来越多通过投稿、"灌水"、甚至是群发短信的方式传播开来.于是,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短信言论等各种以新传媒为传播载体的新闻评论作品.  相似文献   

19.
贺海腾  张长虹  施虹 《活力》2004,(8):123-123
近年来,传统媒体对网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大部分传统媒体都建起了新闻网站,并在较短时间内有了很大发展。但新闻网站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困难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站的正常发展。正确地分析认识媒体网站的优势、劣势,有利于促进网站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娱乐新闻是根据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因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而新闻娱乐化,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从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使新闻内容变为趣味性,增加戏剧化、故事化、文学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