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现实与理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地流转目前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产生的剩余、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土地流转的剩余的分配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文章认为,土地流转没有改变目前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也没有给农业生产带来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正代管户生产的农业剩余事实上被企业占取了。农业转型意味着农业经营基础的变迁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它关系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发展,因此,工商企业下乡流转土地如何影响目前在数量上仍占大多数的普通小农,二者如何互动,就值得密切关注。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流转到工商企业的土地面积增长了115%;2012年,全国工商企业流转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调查数据为例,从农户特征、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生产用工行为、生产投入行为四个方面探寻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并对农地流转行为特征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土地流转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暂时性流转,农户生产效率低,农业效益不高,土地流转的意愿不强烈,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从而转移农村劳动力成为土地流转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高原特色农业本质上是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方式。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高原特色农业。分析云南农村土地流转慢的原因,探讨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章官 《开放潮》2002,(9):41-43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期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没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或者说没有土地使用权结构性的调整,就没有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制”有方,但“活田”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土地流转不适应、缺规模、引导不得力等现象。今后怎样使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权的流转有新突破呢?“瓶颈”必须突破 土地使用权流转,就需要突破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瓶颈”,建立新的土地经营机制,也就是说要进行土地制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定、分权、放活原则和集中、规模、增效原则,通过组建土地流转中心,连接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入园企业,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流转利益。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江怡 《宁波经济》2015,(4):19-23
经过多年探索,宁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呈现出由土地的分散、集中向土地的流转转变,由土地的种植收益向土地的流转收益转变,由承包土地的资产性收益向流转土地的资本性收益转变等特点。进一步推进宁波农村土地流转要从实际出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加快建设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客观要求各生产要素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的一大要素就是土地,所以农村"土地流转"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一般涉及投资方、农户、村集体、政府四方,关系较为复杂,存在着较多问题.本文认为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内,通过变集体土地所有为国有土地所有,可以将"土地流转"的关系转化成政府对农户、集体,政府对投资方两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十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力的承载能力不断被释放,目前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有一些不适应也显露出来。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应县的土地流转率在朔州市也是首屈一指。应县土地流转的特点或多或少的反映着中国北方农村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切面。应县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农业劳动力人口的年龄与土地流转的愿望成正比;土地肥沃程度的高低与农村土地流转率成反比;经济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带动土地流转价格和规模等等。应县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土地流转时间不长;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土地流转价格不高;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不完善等等。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保障,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对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土地流转的形式、特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机化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视角     
土地流转是“第三次土地革命“《浙江经济报》报道,目前浙江省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土地流转潮,土地返租倒包、转包、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土地银行“等多种流转形式纷纷出现。新一轮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还包括山地、水面等。流转不是为了解决小规模种粮效益低和土地抛荒问题,主要是为了实现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更快地发展效益农业。绍兴县县长徐纪平认为,解放初期的第一次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第二次土地革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眼下的土地流转是“第三次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广东的土地流转状况,解释了为何土地流转难以发生的原因,指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已经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保证农业安全需要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前提是政府必须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并且对粮农进行补贴,否则可能导致农业安全面临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保障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建议采取完善服务组织、建立纠纷调处机制、明确土地流转方向、清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有效措施,以此突破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土地瓶颈.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兖州区地处鲁西南、全境平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部部长联系点,2013年撤市改区,曾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近年来,随着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兖州区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园区企业转移,推动了全区土地快速健康流转,截至目前全区土地已流转48%。  相似文献   

15.
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本积聚带来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和结构优化,消灭小规模土地经营劣势,迫切需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符合本地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最近,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课题组针对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和模式适用问题,对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市的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粮食种植业和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而言的。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关键是实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实施劳务输出产业化,规范城市劳务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土地流转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能否正确处理农村土地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如何推进农村的土地流转。文章以来安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情况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来安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实地调研总结来安县目前土地流转的现状和流转模式,进一步分析来安县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推进来安县土地流转的一系列政策启示,以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林静国 《宁波通讯》2005,(10):46-47
针对农业产业化推进难,传统经营模式变革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我县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业特色化,探索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之路。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4.6万亩,  相似文献   

19.
《江苏经济探讨》2009,(9):58-62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流转、农民财产增收等都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地处粤东的梅州实施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具有良好条件。尽管其存在土地抛荒、土地观念比较传统、土地所有权含糊不清、土地缺乏规范市场和农民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但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利用土地流转和发展精致农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动力、更规范的土地管理模式,找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切合点,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