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舞弊三角理论将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作为舞弊形成的三个因素,本文从舞弊三角理论三因素角度,解析舞弊风险因素、特点及影响,提出必须执行“风险分析”——即对舞弊暴露的分析的防范机制和相应的防范舞弊的对策方法,进一步探讨促进审计机关在舞弊防范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炜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140-141
识别存货舞弊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难题,本文分析了存货舞弊动机和手段,同时提出了重视风险控制、合理分工审计人员、加强存货盘点控制等对策,对于解决存货舞弊问题起到一定的效果,对存货审计业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姚明菊 《中国经贸》2012,(10):283-284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做了严格规范,但收入舞弊仍然是会计报表舞弊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分析企业收入舞弊的动机、手段分析,提出注册会计师防范、发现企业收入舞弊的审计策略,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4.
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财务舞弊,不仅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失,也会对企业股东、投资人与其他利益有关的物质收益造成极大的损害。如何识别并抑制企业财务舞弊,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企业财务舞弊的含义、动机、手段、危害进行剖析,结合财务舞弊审计现状,识别财务舞弊,探讨如何用行之有效的财务舞弊的审计措施,杜绝公司财务舞弊行为产生,建立企业健全的财务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红英 《新西部(上)》2007,(10X):70-71,52
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舞弊的先发制人的方法。舞弊审计具有重要性、目标明确而具体及实施过程具有风险性的特点。我国最近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及《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考虑》借鉴了国际舞弊审计准则——ISA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责任》及Ⅱ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但彼此间又有不同。该文试图通过对准则的框架和内容进行比较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管理舞弊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错误而言,管理舞弊具有预谋性、隐蔽性和危害性等特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管理舞弊的概念、种类及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成因;综述了美国、中国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关于管理舞弊的审计制度;最后,基于管理舞弊的治理及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需要,构建了管理舞弊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期为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揭示管理舞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发展创新一个有效的审计模式或程序来发现、遏制舞弊行为,缩小民众对审计的期望差距,降低审计风险,文章提出了管理舞弊导向审计这一审计模式,试图从审计的技术层面来创新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以提高注册会计师揭露管理舞弊的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雪 《辽宁经济》2007,(11):49-49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比较严重,结合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失真的现状,本文通过舞弊动机和条件等方面来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舞弊产生的原因。一、舞弊动机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其舞弊行为  相似文献   

9.
巩冰冰 《科技和产业》2013,13(3):113-116
针对应收账款审计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舞弊的动机和主要表现手段,提出加强应收账款函证、合理利用辅助工具、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等审计对策。研究结果为控制应收账款审计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磊 《魅力中国》2014,(25):79-79
一、舞弊的含义及与错误的界定 舞弊是一个人们常用的行为术语,它包括人类智慧所能设计的所有复杂的方法,这些方法被某个人通过虚伪的表现用于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好处。正因为如此,民间审计从其诞生时起便与审计舞弊结下不解之缘,然而,社会的需求和企业信息的使用者总是在不断变化,审计人员对于舞弊审计责任的承担也一再变化。舞弊,简单的说就是作弊,它是指企业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杨俊  李菲 《湖北经济管理》2014,(15):120-121
本文在阐明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应承担审计责任的基础上,对最重要的一类舞弊即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成因、手段及其审计方法进行研究,希冀对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管理舞弊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学华  佘晓燕 《特区经济》2007,221(6):68-69
管理舞弊引发的审计失败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出了严重挑战,危及到审计职业的生存与发展。审计界虽然通过修订审计准则对其进行了改良,但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为此,本文提出,风险导向审计应当继续更新审计理念,即引入舞弊推定和心证,以切实提高审计师揭露管理舞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舞弊理论研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昊博 《辽宁经济》2006,(8):107-108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企业财务舞弊也以空前的规模在蔓延,日益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全球性焦点问题,因此,以财务舞弊活动为对象的舞弊审计成为世界各国理论界和补血界研究人员的共识。舞弊审计的起点就是需要对财务舞弊的客观存在有一个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孙晓媛 《中国经贸》2011,(2):166-166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常有发生,使得企业会计作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弊行为主体的范围很广,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管理层、员工或第三方,这就要求会计师必需具备识别会计作弊的手法,以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本文笔者分析了企业常见的会计舞弊行为和识别的方法,并提出了针对会计舞弊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在组织现代管理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而防范舞弊的发生正是现代内部审计本质的自我回归。本文基于舞弊的危害性,阐析了舞弊防范的主要途径和内部审计在舞弊防范中的具体应用:第一、检查应由审计人员和专业人员共同实施;第二、掌握审计要点;第三、设计延伸性审计程序,借以发现和揭露舞弊;第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同时提出要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由起初的查错纠弊发展到目前着重抓效益审计,是组织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和组织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一致的。对舞弊的审计在国际上一直有争议,但大多数认为,如果不对舞弊行为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就没有生命力。而且,内部审计师凭借其在内部控制领域的关键地位,容易获取信息,便于上通下达,成为防止和检查舞弊问题的专家。本文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内部审计对防范舞弊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李学斌 《中国经贸》2013,(10):277-277
对我国的审计舞弊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审计舞弊原因的有效策略,可以使我国审计舞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的事件不仅给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遭受质疑.本文首先厘清了关联方交易以及舞弊的概念,并在揭示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常用手段的基础上,基于审计过程风险评估、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及终结审计几个不同阶段提出了针对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师必须查找重大的错误和舞弊事项,以确定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但是舞弊事项的特殊性决定了查找舞弊事项的特殊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财务报表一般审计程序中,了解程序、分析程序、询问程序、实地调查程序和向专家咨询在查找舞弊事项中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应该针对管理层逾越内控行为执行专门测试程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但尚不健全,导致大量上市公司发生舞弊事件。财务舞弊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且严重危害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识别舞弊,抑制舞弊是审计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国泰安数据库选取了2010~2018年间舞弊的135家上市公司,并根据配对原则选取了135家非舞弊公司,构建非财务数据间、财务数据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间的舞弊迹象审计模型,最后将搜集的数据导入构建的模型中,检验模型发现舞弊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