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铁锋 《经济管理》2004,(24):81-85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建立了国债回购套利模型。研究发现.当国债现券在回购期间的收益大于现券交易手续费、回购手续费以及回购利息费用之和时,就可获得“放大”的投资收益,反之会“放大”投资损失。因此.国债回购放大套利模型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投入资金.改变了国债投资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同时也增大国债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徐青 《资本市场》2000,(1):41-42
<正> 1999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基金管理公司经批准后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购买债券、债券现券交易和债券回购业务。这一规定为基金开辟了新的投资和融资渠道,但也相应地放大了基金的风险。基金要运用好这一新的投融资渠道,首先必须对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基金在该管理规定公布前,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从事债券交易,但证券市场的债券交易与银行间同业市场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债券交易品种不同。除企业债券之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券主要是国债,有六个品种上市  相似文献   

3.
李玫 《资本市场》1997,(7):25-25
<正> 6月的中国国债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格局性调整。新的国债市场框架雏型,随着本月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而逐淅显现在人们的面前。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各商业银行停止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的通知》。自该日起,各商业银行全面停止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及各地证券交易中心的证券回购与现券交易。6月14日,媒体报道财政部已批转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实物国债集中托管业务(暂行)规则》。该规则明确规定:集中托管的实物国债方可在依  相似文献   

4.
王铁锋 《经济管理》2003,(19):83-87
本文以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国债、企业债券和国债回购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影响市场利率变动的因素,判断中国债券市场投资价值与投资风险,解读人们对债券投资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022012年由债券现券双边报价计算出的买卖价差作为衡量流动性的指标。首先,将国债按期限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再依据发行日期分为新券和旧券,文章具体分析了以上六类债券的流动性。其次,采用VAR模型分析了多个宏观经济变量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现券交易流动性水平与宏观经济走势相背离,且随着债券期限延长,流动性下降;在经济增长时期,短期国债旧券的流动性高于新券。此外,债券违约溢价对各期限债券的流动性有显著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中期和长期债券流动性分别是短/长期、短/中期债券流动性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6.
1.国债期货合约的制度建议。(1)交易品种建议以10年期长期国债为主。10年期国债由于期限长、利率波动风险大,已成为世界各国长期国债期货品种的代表,我国近几年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其做好了物质准备。(2)交易地点建议选在上海期货交易所。(3)保证金支付可采取行政限定,确定在10%左右。(4)交割品种选择上,可借鉴国外做法,引进“转换因子”,通过确定交割券与标准券的转换系数,来确定实际交割的现券和现金。  相似文献   

7.
李玫 《资本市场》1997,(6):36-39
<正> 在1996年大手笔的市场化进程之后,1997年的中国国债发行与流通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趋势—无论是在国债发行中,亦或是在国债流通中,甚或是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运作管理之中,管理层都采用了与市场化相反的选择。在此政策取向之下,国债市场出现了交易品种减少,参与者范围缩小,成交量及价格波动萎缩的局面;1996年国债市场所展现出的活力在1997的上半年似乎已不复存在,中国国债市场微带一丝茫然在调整中找寻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乔炳亚 《经济导刊》2000,(11):40-43
一、我国证券市场层次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而股票市场就是指在沪、深的两大市场。从总体上讲,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很快,但层次过于单一,交易品种很少。交易的品种只有股票、国债和基金3种。在3个交易品种的总交易量中,股票交易量占60%以上;如果剔掉国债交易额中的回购交易,股票交易量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刘丹 《经济前沿》2003,(7):42-43
国债的流动性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 作用,国债的流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而且能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提高国债的流动性,既可以增加对国债的有效需求,有利于新债发行,又有利于缩小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差距,使国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因此,各国国债管理当局都对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予以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国债的流通性不高,国债流通市场起步也较晚,市场发育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国债的期限、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3至5年的中期国债,长期品种少,短期国债也只是少量发行过。短期国债的流动性最强,是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体;它的缺乏使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先天不足。 国债不能在不同市场间自由转移,  相似文献   

10.
建立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华夏证券公司国债部江旭东1997年6月份,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回购市场,对国债场内回购市场,现券市场以及股票市场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消化后,逐渐显示出规范和监管在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所起的长期效用。应当说目...  相似文献   

11.
国债投资:策略与技巧●张海星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因其安全性、收益性、流通性具佳,被誉为“金边债券”,深受广大投资者的欢迎。那么,买卖国债有什么技巧?怎样投资才能获得较高收益?笔者拟结合市场实践对此作一简略分析。一、影响国债价格走势的因...  相似文献   

12.
国债的利率效应是衡量政府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OLS方法和Granger-Causality检验,对我国中长期国债的利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长期国债对市场利率具有微妙的正面效应,长期国债利率效应相对显著;我国国债对市场利率的托宾效应并不显著,政府投资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研究政府债务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关系的理论研究以及避免政策失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债的性质与国债发行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中国的国债发行是很不规范的.本文从准确认识国债的性质出发,对我国今后的国债发行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转变国债发行对象、转变国债发行品种、财政部门自设国债发行机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杜改萍 《经济师》2001,(2):171-171
国债以其安全可靠、收益稳定、流通方便、风险性小的特点被赞誉为“金边债券”,已成为广大投资者理想的选择,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尤其是1994年,我国首次对国债的发行进行了承购包销,使得我国在国债发行机制上引入市场调节因素,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竞相购买国债,持有国债的比重年年上升,银行为何热衷于国债投资?就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国债灵活方便、流通、变现快自1995年以来,我国加快了国债市场的改革步伐,先后发行了三个月、六个月、三年、五年、七年与十年的实物式国债、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等,丰富了国债市场…  相似文献   

15.
倪向荣 《时代经贸》2009,(10):173-173
凭证式国债与凭证式国债(电子记账品种)作为普通个人投资者的两个投资品种,即熟悉又比较迷惑,形式接近,又难以准确区别,本文从这两个国债品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加以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比较,并且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以及投资特点,进行对比,选择更适合自己投资的国债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李国旺 《资本市场》2001,(12):31-35
<正> 国债市场化改革回顾完全市场化的国债市场,富于流动性,对于筹集财政资金,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以及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市场统一、利率市场化、品种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券商作为富有活力的投资主体,可以利用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投资主体的双重身份,为国债市场化改革作出贡献并为自己创造获利机会。 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后,发行方式和流通形式不断改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发行方式方面,1981年至1991年,通过行政手段摊派给单位和个人。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后,国债发行由国债一级自营商承购,通过交易所交易网络向投资者分销。后来,承购包销转向招标发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开始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是创新国债品种。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储蓄国债创新提供了契机。从我国国情来看,保留目前中短期国债,这类国债符合追求稳定收益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投资群体。创新变动期限类和长期固定期限类国债品种。变动期限类国债最长设计为10年期,可选择3年、5年、7年终止投资,适合于想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更高收益但未来支出不确定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6月6日进行国债期货合约交易结算测试,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各单位的软件系统在国债期货合约的交易、结算、行情等方面能够正常运行。此举意味着,国债期货将进入到实战阶段,作为重要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工具,阔别17年的国债期货再次向我们走来。我国曾于1992年推出国债期货交易,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国债效应有五个,即国债的强行挤出入效应、国债的扩张性货币化效应、国债本息的支付效应、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及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它们是相互补充、彼此关联的。今后几年中,国债政策宜取向于:(1)适度减缩国债增长规模;(2)实行国债弹性化政策;(3)致力于国债制度的创新。与此同时,出于国债各效应及政策考虑,国债政策必须同财政、货币及税收政策联袂:1、复归财政预算平衡原则;2、运用货币政策协调与制约国债政策;3、施行刚柔相济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20.
李素梅 《现代财经》2003,23(11):28-30
国债的发行、交易和偿还三个环节对货币能够产生相关效应,认为国债与货币流通关系密切。国债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结合的契点,国债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金融问题。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和深入,国债的货币效应问题,会越来越引起理论研究和政策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