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他所倡导的“仁政”上,在孟子的观念中,是指以一种怜悯同情、爱护他人之心来处理国事民生。孟子说,亲亲为仁,敬长为义,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够“亲其亲,长其长”,天下就太平了。  相似文献   

2.
同情是什么?权威人士说:“是善良的心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 所有伟人,无不具有同情之心。罗素就有“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们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沏肺腑的怜悯。”雨果在他的遗著里说要把他的财产分给巴黎的穷人。杜甫在  相似文献   

3.
井田制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07,69(12):66-66
所谓井田制,就是把土地划分成许多方块、形状如“井”字形状那样一种土地制度,据说它是西周封建分封制的产物。在孟子那里,井田制是与仁政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是其推行仁政思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慈善是施舍吗?“那样就成怜悯了,怜悯是多少有一些同情成分的,而实际情况是有尊严的人不喜欢被同情的感觉。”有人说。“慈善是一种博爱,是公民社会的智慧法则;很难想象没有善心的人能把事业做大。”美慈集团创始人Ellsworth Culver说,“人都应该、都有权力获得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杨晓静 《商场现代化》2007,(10S):129-130
孟子的“仁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我国的管理理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了解根植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这些“仁政”的管理理念,然后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对我国企业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商》2016,(7)
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具体来说,孟子在政治上奉行"与民同乐",在经济上主张"制民之产",在教育上提出"谨庠序之教"。研究孟子"仁政"思想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世界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骆萍 《商》2014,(44):108-109
人性论在中国伦理思想吏上占据基础地位,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围绕人性问题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孟子认为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但人性可失,所以要通过修身养性、反身内省等方法找出人本身的善良之心。所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而荀子却认为人性向恶,他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自然本性,但人性可化,所以可以通过注错习俗、进行师法之教,从而成为圣人。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虽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一致的伦理目标,就是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8.
禅让与革命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07,67(10):66-66
在战国这种社会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孟子提倡施仁政、行王道,反对暴虐之政。  相似文献   

9.
侠骨仁心     
叶子 《大经贸》2005,(7):95-95
黄文波曾经是一名瘦弱的医生,一名瘦弱的外科医生。但在他瘦弱的身体内却有着侠客风骨和仁义之心。以救死扶伤为使命,视帮助他人为本职,黄文波在面对患者的病痛时是这样做的,在面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时也是如此。对他而言,强大并不等于强者,真正拥有侠骨仁心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而他,一直在为成为真正的强者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申舵林 《商》2014,(46):99-99
一、民间伦理的基本概念民间慈善活动的产生需要相应的伦理根基。“伦理”是指引人们行为活动的一种观念,是以概念维度对道德行为哲学方向上的思考。“伦理”牵扯到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规范问题,而且它也有按照一定人伦原则来规范人们实践行为的意思。《礼记·乐记》中载:“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郑玄注:“伦,犹类也。理,分也。”可见,我们在一般认识上的“伦理”,就是统类条理的意思。东汉经学家郑玄在做《孟子》注时这么解释,伦即序,企者辈也之序,就是秩序、序次,是“识人事之序”,是“从人从企”。“理”就是道理和规则。这样我们就能从概念上更好的把握伦理之于民间慈善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晓静 《商场现代化》2007,(28):129-130
孟子的"仁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我国的管理理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了解根植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这些"仁政"的管理理念,然后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对我国企业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伍星 《广告大观》2008,(7):60-61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经历了从惊慌到震惊、从痛心到行动的复杂心理历程。在这场巨大灾难面前,人的力量显得那么渺小无助、脆弱无常。但同时,我们感受到了灾难能够唤醒人性中最美好的因素,激发出国人的仁善、公益之心。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大地震中人们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同情、关爱、无私奉献精神,能在多少程度上凝聚为相对稳定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观念里,“诚信”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从语词意义来看,“诚”与“信”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所表征的意义又有一定的差别。“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即所谓“内诚于心”。“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即所谓“外信于人”。“信”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然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诚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我国流传着许多有关诚信的名言,如“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等等。的确,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失掉了别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信任,我们岂不是会成为人人避之的独行者?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不胜数的诚信的人有如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4.
我向来不屑于同情想贪小便宜反而吃了大亏的消费者,谁让他们听信骗子们的巧舌如簧;我也向来不施怜悯于那些异想天开的受骗者,连七岁小孩子都骗不了的假话,他们怎么就那么言听计从?但是有一种人,我无论如何不敢嘲笑他们的轻信和受骗时的义无返顾:当他们的挚爱亲朋患了绝症,命在旦夕,这时一个向来被我们称为“喉舌”“阵地”或者“社会良心”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出一篇“专访”或者“广告”,称某某大夫或药品专攻这一绝症,甚至可以“药(人)到病除”。这时他们会怎么办?尽管常识告诉他们,既然被称为“绝症”,就意味着起码目前无…  相似文献   

15.
佛家人才观     
佛家讲四大皆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哪里来的从才观?其实不然,世间各种宗教中,也许佛家是离人世最近的。佛也好.菩萨也好.其实他们都没有坐在大雄宝殿里(坐在那里的只是佛像).而是就在你我身边。佛家提倡“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要求菩萨入世度人救人;反过来说,凡是现实生活中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16.
王美玲 《商》2014,(46):224-224
《孟子》中儒家哲学概念具有模糊性,因此,翻译《孟子》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书中的儒学术语.孟子常论及“仁”、“义”、“利”、“孝”、“善”等观念,这些孟子思想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在英语之中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词语.要想准确理解阿瑟·韦利(Arthur Waley)英译《孟子》所蕴含的思想,首先要明白其中的字义、词义.  相似文献   

17.
真谛与俗谛     
纪华传 《三联竞争力》2006,56(10):70-70
“慎独”是儒家关于道德修养最重要的功夫之。慎独之“独”其实不只是闲居独处,更深的意义是指人的意念或者动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顺性而动,则其意念与动机必然是善的。善与不善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秉承天命,按照天命赋予人的本性行事,就是善的;逆天命违本性而行,就是不善的,只要违逆天命本性的,即使未形诸于外,意念已经发动,他人不知,自己却知。因此需要时刻警醒自己,要通过内心自省来使动机与意念善良而合乎道。  相似文献   

18.
郑向东 《中国市场》2012,(1):115-117
孟子性善论建立在承认人类生物本性的基础上,剥离掉其生物本性,提炼出人的社会性——人性善,把人性善看做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质特征。在人性本善的基点上,倡导个人道德修养,通过存心尽性寡欲,养浩然正气,反求诸己为善,营造德治的社会环境,实现仁政。在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孟子"人性善"的高瞻远瞩比荀子"人性恶"的短期功效更显伟大。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所大学校,教人做既有人道又懂商道的生意人。所谓“意”字,上边是一个立字,就是说让人要学会立起来;简单说,见到买主一定要立起来,不能坐着接待客人。其中间一个“日”字,即人不但要立起来,还要主动与对方讲话;而且要和颜悦色,有诚心,下边就是一个“心”字。这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做生意要与对方达到共心,讲诚信,有信誉。只有树起人道,才会有商道的兴起,其秘诀为五字:“健”、“变”、“诚”、“轮”、“和”。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思想丰富多彩:有他作为自”、有关于政治管理的“仁政说”、有关于政治统治技巧的君为轻,社稷次之),还有其作为经济管理思想基础的“义利说”等等。本文只对他的“义利说”进行一次再认识,以便发现其对现实经济生活的指导意义。一、 孟子是公民所应该享有的个人利益,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其目标当然不外乎推进公共利益和增进公民的个人利益包括自身的利益了。然而这些利益并非等量齐观,不分先后和主次的。由于政府是国家公共意志的执行机关,其首要职责当然是实现国家的公共利益,实现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