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研究——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综合考虑城市化内涵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特征基础上,从人口、经济、景观、生活方式、环境质等五个方面构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因子分析方法,以广西为例对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通聚类分析将广西城市化综合水平划分为四个水平梯度类型,城市化综合水平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保持区域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协调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区域外部性的客观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可持续发展成本高问题,制约了扶贫开发进程。文章运用耦合协调理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1987—2017年建设情况进行了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失衡状态,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较为突出,即区域分异明显,桂中和桂南协调度较高,桂西北、桂西南和桂东北协调度较低。其中,生态系统、城市建设、交通区位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差异是造成区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结合长株潭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实际发育状况,通过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两个定量指标构建了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空间差异,指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经济治理现状,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指明方向,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人民生活3大维度构建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经济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取西藏、广西、内蒙古、宁夏和新疆五个自治区2008-2019年12组数据13个经济类指标,运用熵值法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省际差异大;政府经济治理能力体系结构性问题突出,三大维度指标的治理能力不均衡。未来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扩大经济对外开放,优化消费结构,增加经济发展强度,构建平衡的政府经济治理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阅读经济发展质量相关文献,尝试以经济发展质量本质含义为出发点,以测度江苏经济发展质量为目的,考虑江苏实情,选取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健性、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人民生活6大影响因素,构建了包含34个科学的、合理的二级指标的江苏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江苏经济发展质量指数,通过冗余度和灵敏度对所建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弥补现阶段经济发展质量研究对指标体系有效性检验的缺失,结果表明:文章设计并构建的指标体系冗余度较低,指标微小误差并未造成测度结果的巨大程度变化,灵敏度检验通过,指标体系结构合理,分析结果有效。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吉  沈正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8-12
江苏沿海经济带既是我国发达沿海中的“断裂带”,也是发达江苏省中的欠发达地区。文章首先构建用来定量分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指标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2005年这一经济带中17个样本(县、县级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得出各样本的得分;然后,以所有样本的3个公因子与各自贡献率之积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其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并相应作出评价;最后,将江苏沿海经济带与沿江开发地区作了扼要对比。主要结论有:江苏沿海经济带内绝大多数县(县级市、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并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南通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后各县(县级市、市区)与其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7.
孟秀兰  金晓燕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26-130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获得学者的普遍关注。为探究两者的协同发展情况,构建了科技创新、地区经济发展两大指标体系,共形成科技创新11个指标,经济社会发展4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利用协调度模型进行测度。研究发现金华市2015-2018各地级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综合水平发展均不同程度的有所提升,协同度基本稳定,但存在明显差异。各地级市科技滞后发展情况严重,应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2005-2014年人均GDP为变量指标,运用极差、标准差(绝对差异)和极比、变异系数(相对差异)对青海省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选取2014年各县的9项指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GIS方法分析各县经济空间差异。研究表明:近十年来,青海省东部地区各县的总体差异呈扩大的趋势,地区间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虽然近几年差异开始进一步缩小,但与前几年相比,整体差异还是较大的;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各县的综合得分可以将其划分为较发达型、欠发达型、不发达型三种区域类型。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综合得分排在前两名,在七个县中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因此属于较发达型。湟中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综合得分次之,因此为欠发达型。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及湟源县综合得分为负值,由此可知发展水平位于平均水平之下,因此属于不发达型。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为标准,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保持良好上升趋势,但是北京、天津、河北差异较大,数字经济等级体系分级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志燕 《山东经济》2009,25(6):143-148
本文根据城镇化内涵,从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六个方面,建立城镇化水平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城镇化质量指数的概念,对山东省2003—2007年度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采用锡尔(Theil)指数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差距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但区域内的差距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应引起足够重视,而西部地区城镇化具有低水平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这种不均衡性造成了该地带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既不利于东部沿海地带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通过对沿海地带及其欠发达地区的确定,探讨欠发达地区的形成原因,对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东部沿海地带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文章结合已有研究,以贵州省的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选取了8个能够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个评价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融入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绿色经济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指数始终高于上中游地区,流域9省之间的绿色经济指数存在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研投入等促进了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区域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是对区域创新能力现状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以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省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合理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和评价,相关结论及对策建议将为甘肃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姚瑶  周兴  黄冬婷  郑惠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9-114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绿色经济、绿色创新、资源绿色利用、绿色环境、绿色生活5个方面,构建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熵值法计算广西2009—2018年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分值及平均分值,运用自然断裂法、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9—2018年广西各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总体而言,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生活和资源绿色利用两个指标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选取2013年度辽宁省14个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建立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得出辽宁省14个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继而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提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山东省为例,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来描述2000-2016年17个地级市的经济差异性;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6年该省各市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其17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四类,即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建议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等促进山东各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分析方法,从开放基础、开放规模与程度、开放效益和开放潜力四个层面构建包含24个指标的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依次呈现由苏南、苏中向苏北梯次递减的区域特征;苏北地区的连云港和宿迁开放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西南、西北作为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综合发展指标上。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地方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新条件下,如何重新审视与界定地方性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地位,对区域发展与地方性高校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许启发 《山东经济》2004,20(6):82-85
构建了用于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山东省各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评,发现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提出了相应的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