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要深刻理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意义。以人为本就要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由经济方法论、经济发展观和经济价值观所组成.经济方法论体现了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重要特色.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经济价值观是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利益忠实代表者的根本立场的鲜明体现.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林翊  吴新星 《经济师》2014,(5):41-42
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素质教育思想,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应该以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地位、基本要求、发展方向、核心内容以及根本途径等对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号召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贯穿于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是社会发展观.他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我们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应当重视他的发展观,从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必然有其立足点,有其本位的问题,三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不同的社会发展观,其主体本位也不尽相同。毛泽东强调集体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立足点是群体主体;邓小平继承毛泽东的观点,同时又强调要尊重个人利益,是群体主体与个体主体的统一;第三代领导集体则是把群体主体、个人主体与类主体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李琪 《发展导刊》2005,(1):40-40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就是他们为争取自身利益、发展自身利益而不断探索奋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许双全 《经济师》2004,(10):28-29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与我们党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丰富与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深入细致地研究邓小平经济发展观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无疑将具有深刻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的经济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加快中国的发展 ,尽早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多角度、多方位地论述了他的发展思想。邓小平的发展观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 ,乃至为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蕴涵是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坚持马克思社会发展观是社会发展实践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发展实践常常出现价值偏离甚至背离的现象。科学发展观反思发展实践,扬弃传统发展观念,实现了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的价值自觉与价值归正。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群众为本位,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民本主义人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以人民着想,这是我们说“人民主体价值观”的最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邓 小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的群众利益观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实现群众利益 ,贯彻群众路线方面 ,邓小平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认真学习和研究他的群众利益观 ,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一、坚持群众的实践主体性与利益价值主体性  的有机统一———群众利益为本的理论前提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深深懂得这一点。他熟知中国革命和建设力量最深厚的基础在人民群众之中 ,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早在革命年代 ,他就以战略家的气度指出 :“没有群众自觉参加政治斗争 ,要想削弱封建阶级的政治地位是不可能的。”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指出 :“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 ,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② 深信只要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赞成拥护 ,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因而 ,他坚定不移地把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 ,充分发挥群众实践的主体作用。坚持以群众为主体 ,就要发挥群众的创造性 ,尊重群众...  相似文献   

12.
陈国印 《经济师》2005,2(10):31-32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为实践基础,吸取和总结世界上其它国家及我国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逐步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和谐社会发展观。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历史进程,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同三代领导人的发展观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是中国和平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发展战略。研究解析其历史进程,对我们全面认识,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是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人本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全新的含义,提出“以人为本”,并使之成为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  相似文献   

14.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什么是发展及怎样发展的系统看法。发展观的确立与生产力水平直接相关,同时更离不开社会的根本属性。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观经历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观从观念到实践的转变,既需要观念内化,更需要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巨星陨落,万民同悲。苏南人民更是久久地沉浸在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无限悲痛之中。 共同富裕,苏南人民永远感谢邓小平! 掩泣而思,苏南人民永远怀念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苏南人民之所以无限崇敬邓小平同志,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人民创造的蜚声中外的苏南发展模式集中地体现了邓小平的基本理论和主张,邓小平同志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苏南进行了伟大的成功的实践,它使苏南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使苏南人民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恩泽,简言之,邓小平理论使江南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相似文献   

16.
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刘宝宣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可以看出全书贯穿着两个鲜明的观点,一是发展观,一是稳定观、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稳定观,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稳定,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相似文献   

17.
高冬梅 《经济论坛》2003,(21):88-89
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使中国繁荣昌盛,是邓小平一生的追求。为此,他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细细解读邓小平这一思想可以发现,这一思想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实现手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达到共同富裕则是致富的基本途径。一、邓小平富民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邓小平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爱国爱民思想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力争使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晋冀鲁豫边区主张“应当把生产当作…  相似文献   

18.
<正>很高兴看到《苏南模式发展研究》一书的出版。 苏南模式,是理论界多年来所称道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来自苏南人民的实践,产生于我国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过程中,是苏南人民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举。这一实践活动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苏南模式的发展,闪烁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光辉。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公有制、集体经济为主体,以乡镇工业为主体,以市场取向为主;实现地区性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和原则,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走出了一条逐步实现社区内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富裕人民。富裕人民不仅涉及加快经济增长问题,还涉及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并不否认收入差距,但要求这种收入差距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解决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于公平权利的实现,特别要关注贫困家庭的基本需要。人力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出了人的现代化的要求。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素质现代化,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达到现代化水准。发展观转到以人为本,就要高度重视消费力概念。经济增长由投资需求拉动转向消费需求拉动反映了向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人民主体论”的价值取向下 ,倾注了满腔心血 ,提出并实施了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发展 ,且各具特色的“救民、富民、强民”的治国方略。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人民主体论”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救民”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既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也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对此毛泽东有精辟的表述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一切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