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青 《价格月刊》2008,(1):58-59
产权明晰的由来始于科斯,但科斯本人并没有对产权明晰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西方各学派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把"产权明晰"归结为"产权的私有化"。笔者主要讨论了产权明晰的概念、判断标准,以及公有制企业能否做到产权明晰。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不仅源于企业产权不明晰、没有人格化,以及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更在于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的关键所在是建立企业物质财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的有机结合与运作的产权结构。本在抽象概括了企业产权结构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产权结构的选择应基于对中国企业现实状况的剖析。由此本认为,正确界定和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理顺产权结构,并由此调整权利的实现方式与途  相似文献   

3.
激励和约束、促进交易是产权的两大重要功能。中国农地产权的这两个方面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在于土地产权存在诸多缺陷。改革的方向是重新界定产权主体,赋予农民更完整更持久的产权。  相似文献   

4.
“结构产权”论与企业产权改革剧锦文企业产权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重要方面,这几年国内经济学界对产权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理论及政策建议。但是,就产权研究的整体而言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是没...  相似文献   

5.
王群英 《华商》2008,(14):15-16
一、产权及产权配置的相关理论产权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具有激励功能。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产权体制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由于国有产权的"虚置",使得产权的激励功能无法发挥,从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我国早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行的放权让利、承包制等形式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仍然无法有效地发挥产权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对产权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没有明确的界定,总以为解决了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之后,现代企业制度就会建立,收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就会实现。其实,在产权明晰的制度环境中,产权冲突仍然存在,这种现象伴随着制度变迁的全过程,本文在解释产权冲突实质的基础上,指出产权冲突贯穿于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并指明产权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范方志  谢朝华 《商业研究》2003,(22):104-106
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效率,效率的前提是公平,而公平的前提是产权明晰,而产权的改革则是塑造适应市场机制的微观经济组织。转轨时期四大国有银行在不触动所有权的条件下,单纯进行内部产权改革,并没有导致有效的经营机制。长期回避产权问题,产权不明晰是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艰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会计等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权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状况。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其会计等式只记录“企业”使用物质资料和物质资料在“企业”里的分布情况,国家是生产资料的完全所有者,没有产权的存在。现阶段的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有自己的生产经营权利,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组织活动本身又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影响,其会计等式反映了一定条件下的产权关系,说明了产权理论在会计核算上的运用。文章指出,会计等式中体现的产权思想只是产权经济学的一部分,用会计等式和会计的语言说明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利益形成和分配过程的权益,即会计反映的是权力怎样计算为权益的。  相似文献   

9.
产权制度,就是规定财产关系和权力的一种经济制度。改革以前,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是国家,企业没有产权,以致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  相似文献   

10.
唐俐 《价格与市场》1998,(11):27-2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清一直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明确的产权,就不可能建立起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产权问题是伴随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步得到完...  相似文献   

11.
重塑产权机制是国有经济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形式。然而在近年来探讨国有制经济产权转换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并没有真正把握住产权转换的症结所在,忽视对我国既定国有制经济本质和西方产权问题实质的研究倾向比较明显,从而形成了许多产权问题研究的理论误区。这可通过下述分析得到证明。 一、“两权分离”中的理论盲点。 国有制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即“两权分离”式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构想和实践。这种改革形式的实质意义在于摆正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产权所有者  相似文献   

12.
南焱  胡侃 《中国市场》2007,(3):60-63
中国的国企改革一直以产权改革作为标志。作为老牌国有企业的古井集团,在产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却掀起了一场所谓“批判与再造”的改良运动。与众多的国企一样,古井安逸、迟缓的文化观念固如坚冰,面对此情,这场改良运动有没有意义?改良的结果能否在本质上解决古井的成年痼疾?改良的成效能否成为国企改革的“另类”版本?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国企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重道远。经济学家王珏认为 :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还没有解决 ,没有真正清晰起来 ,还是以国家独资为主 ,上市公司 90 %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最大问题是产权主体缺位 ,产权到底是谁的还是不清楚。王珏强调 ,国企改革要改革到位 ,还必须有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因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因社会交换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但社会交换的前提 ,必须是财产主体多元化 ,如果产权归国家一个主体拥有 ,就不存在交换了。不存在交换 ,就不能体现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效益的好坏 ,就…  相似文献   

14.
江春 《财贸经济》1994,(1):60-62
我国银行的企业化已喊了多年,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在银行体制改革中没有真正触及到银行的产权问题.本文试图将产权与银行企业化这两大问题联系起来加以深入探讨,以寻找实现我国银行企业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代表着国有经济的希望和未来。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从表面看源于产权不明晰、没有人格化,这一方面导致企业职工责任不明,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不够,缺少生产积极性,也不会去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产权模糊也损害了交易活动,阻碍交换行为的发生;使人们难以通过交换行为来提高经济效率。此外,运行委托代理方式分散产权的方法,也因委托。一一代理链条过长,难以达到初始目标,不能有效解决企业低效率问题。但是,我认为,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问题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受…  相似文献   

16.
代理关系理论与代理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理关系理论与代理成本研究杨淑娥代理关系理论是西方产权经济学理论出现之后30多年提出的。虽然产权理论所包含的四大主线: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的效率分析、产权制度的选择和调整理论以及甚至用产权理论重新推断经济历史的新史观学说,都没有直接提出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子林 《财贸经济》1991,(10):47-50
近几年来,产权界定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心的热门话题,但对产权界定的内涵、目标、规则和现实任务等还没有取得基本的共识,明显地影响改革深入,还需要认真探讨。一、产权界定的要害是塑造什么样的国有资产体制产权范畴在我国广泛运用,根源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这样一种实践:由于所有权代理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使得源于所有权的代理权和经营  相似文献   

19.
产权不明晰是制约国有企业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无数事实证明,产权不明晰,产权制度问题不解决,改革就不可能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无从谈起.武汉璇宫饭店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产权不明晰",而且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更棘手、更复杂、更严厉的"产权不到位"问题.作为一家省旅游局直属的三星级涉外旅游饭店,其主体资产(房产)产权竟归武汉市房地产管理局直属房地产公司所拥有,璇宫饭店不可思议地成为一家仅有品牌和机构而没有相应资本金的"空壳"企业,成为一家没有法人财产权的法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出口快速增长与国企数量迅速下降并存这一重大经济现象背后,国企产权改革是否直接促进了企业出口。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和倍差法(DID),通过对2002年为全资国有、并在随后5年中经历产权改革的10694家工业企业的研究,我们发现:产权改革并没有直接促进企业出口;产权改革没能显著提高企业生产率是潜在"产权改革→提高生产率→促进出口"作用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表明,所有制因素并非样本期间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间出口表现差异与生产率差异的根本原因,进而为探究出口推动因素与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