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永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尽管这个部分较为特殊和不同。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存在着,一方面又在时时以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改变着自然界的原貌,使自然越来越非自然化。尤其是作为现代工业和后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不仅自然界中的大量财富和能源被掏空,而且制造了致命的自然灾难。这时候的人类才幡然悔悟,原来他们所破坏的不仅仅是自己生存的空间——自然界,而且恰恰就是人类自身。于是,面对同样的困境,人类开始大声疾呼净化环境、保护生态、缓解环  相似文献   

2.
人从自然界中走出来,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自在,而是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当人将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的同时,既影响人外部自然的变化,也影响人自身自然的变化即人体自身的人化,这是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人类应该从工业文明的社会范型转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3.
能源的种类     
能源的种类能源的种类通常有以下几种:1.一次能源与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它们在未被开发之前,处于自然赋存状态,称之为能源资源。世界各...  相似文献   

4.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去征服和改造自然,创造生存环境,给自然界打上了人类的烙印,使之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两部分。出现了“人工的自然”也就出现了人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来源于自然.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地球上最初出现植物,而后出现动物,又由高级动物进化成人类.自然界孕育了人类,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也是在自然界中形成的.没有自然界也就没有人类,人们对于这一事实都有正确的认识,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人类共同的事,与己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康旭 《魅力中国》2010,(28):228-228
一、马克思辩证的生态哲学 马克思以科学的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生态哲学的出发点依旧是作为社会的人的生产实践,马克思首先承认人的生产实践必须以依靠客观自然为前提条件。无论人或动物都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得生活资料来得以生存。毕竟“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从实践领域来说,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客观的自然界是人的基本生存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红 《中国经贸》2011,(4):126-127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以自然的主人自居并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接受并尊重人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大多数人对此的理解是: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经济效益好就是对社会贡献大。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大量耗费和废弃物质大量排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8.
曾峥 《中国西部》2012,(31):116-117
羌人对于大自然给予他们生产空间、创造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充满了感恩,因而把几乎所有与之相关的物质尊为神祗或祖先,世代崇拜。羌人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与共存的实践经验中,不断领陪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自然界和谐共存的互动关系,在有意识地力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客观的起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2008,(4):72-74
扬州凤凰岛,对久居喧嚣都市的人来说,无疑是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如果说“销金一锅子”的瘦西湖,让人领略的是扬州锦缎奢华的一面,那么凤凰岛生态旅游区呈现的便是自然界本来的面目。因为自然,所以新鲜;因为自然,所以美丽。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在尽可能不改变或尽可能减少改变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发展,从迫使自然与人口分布、与经济分布相适应,转为主动地使人的分布、经济的分布与自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文明的问世都有支撑其生成的丰富精神内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深层的精神基础和精神支撑。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唯物历史论和辩证法视角四个哲学层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人类应遵循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有效地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新形态——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人喜欢在办公桌上摆放绿植,紧张工作之余小范围的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走进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缪颖教授的办公室,室内陈设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桌子上那盆通体散发着阳光味道的水养植物和开满五颜六色鲜花的窗口。缪教授笑着称自己是"真正亲近自然的人",至今已近距离、零距离,也许是正在靠近中,与自然界中的植物"亲近"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13.
柯山 《中国西部》2010,(8):64-67
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可以说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人类的活动,主要是人对自然的活动,表现为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所以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就在竭尽全力地创造多种制度来消除这些不确定,使社会发展能得以延续。古时人类的力量与自然相较过于悬殊,于是人类敬畏着神圣和不可琢磨的自然界,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制度大都在自然许可的范围之内。工  相似文献   

15.
庄子"道"的"自然"美学品格首先是指"自然界",其次是"本然"、"无为"的意思,即事物所具有的没有人为处理或未显示出人为痕迹的情状。自然品格的第三方面内容是"真性",即人的真性情、真表现。庄子对"道"的自然品格的崇尚,成为后来中国美学所渴望获得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观点和唯物史观,认为自然界进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内在统一,并认为人是一种自然存在,因此,人类始终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天然制约作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以大量篇幅阐述其生态思想。其中,物质循环理论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最早思想渊源,而发展循环经济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入挖掘并开创性探索它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对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技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运动规律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发现、文明、实践和总结而筑成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交往,在当今理论界叙述比较多,诸如生态伦理学等,但是他们大都强调二者之间和谐交往的关系,本文主要立足于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界和谐交往的基础上,人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界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技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运动规律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发现、文明、实践和总结而筑成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葛宏  思歌 《北方经济》2010,(23):81-82
一、理论基础及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并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即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