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商品房买卖合同是商品房交易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是商品房买卖双方交付房屋、支付价款、追究违约责任的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签得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所购商品房的实际状况,而且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直接影响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签好商品房买卖合同对于买卖双方来讲都意义重大。但相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来讲,在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导刊》2005,(22):31-31
关键词:新购房合同 起因:商品房投诉和纠纷日益增多;一些开发商利用强势地位。在合同中单方加入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进一步破坏了买卖双方之间平等的交易关系。 时间:2005年2月 聚焦:今年2月。北京市率先制订了《北京市商品房预售合同》标准文本。全国各地陆续出台新购房合同范本。7月。《广州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也郑重面世并付诸实施。 影响力:买卖双方更加平等。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3.
郝耳 《北京房地产》2001,(12):26-27
在目前商品房交易过程中,许多开发商与购房人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前,要求甚至强制购房人签订认购书、缴纳认购款。购房人由于种种原因,一般会同意开发商的要求。签订认购书、缴纳认购款以后,如果双方能够顺利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则皆大欢喜;如因任何一方的原因导致不能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买卖双方往往发生矛盾,引发纠纷。由于认购书的内容详简不一,认购款有多有少,加上开发商在商品房交易中具有购房人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购房人解决认认购书冲突的道路总是充满困难与艰辛。  相似文献   

4.
林达 《东南置业》2011,(2):72-72
房产也是商品的一种,交易中难免出现“退货”的问题,尤其是商品房期房,买家在房屋建成之前并没看到实物,在签订合同之后,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情况,导致买卖双方解除合同情形的发生,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退房”。对于发生退房纠纷时与开发商协商不成,需提起诉讼该注意些什么事项,也是很多百姓所关心的,本律师根据多年来代理房产纠纷案件经验,结合以下具体案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冀萧然 《楼市》2011,(13):60-62
盛夏7月,又到了家长忙着为孩子升学入学操心忙碌的时候。不少开发商或中介公司抓住时机,大打"学区房"这张王牌。家长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在名校附近到处找房,举家迁移的现象正悄然兴起。"孟母三迁"的现象,昭示着"学区房"无疑成为了时下最刚性的需求之一,可是在挑选的过程中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扰。选择一个正确的"学区房"成为了广大家长共同的心愿。  相似文献   

6.
沈理文 《楼市》2014,(7):62
正在家长将子女教育作为购房决策关键因素的背景下,"学区房"也成为激活市场交易的金钥匙。而作为本土房地产企业的一面旗帜,滨江集团精心打造的"教育大盘"紫金府也成为购房者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采访了滨江集团常务副总余忠祥,看看他是如何解读教育资源稀缺背景下,"学区房"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季菲 《楼市》2011,(21):36-41
"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杭城楼市一片冷清。二手房成交连创新低、一手住宅低迷不振、商业地产贷款收紧,就连房博会这2011年最后的一个大型营销节点也没有给市场带来过多的惊喜。开发商折扣优惠"不给力"、购房者买房看房"兴致低",价格敏感时刻,买卖双方再陷胶着。房博会4天,129套的成交量似乎昭示着:杭城楼市已提前入冬。  相似文献   

8.
学区房是现如今购房热中常见词汇,也成为商品房买卖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开发商夸大、虚假宣传学区房,造成买房者维权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关于学区房问题的舆情越来越多。现就合肥地区学区房广告宣传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其出现的深层原因,以及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沈理文 《楼市》2014,(7):69
正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学区房"的价位始终飘在天上,很多初为父母的购房者只能在人间望房兴叹。而融科·瑷骊山20万左右的首付,让学区房的价格终于"天上人间"了,项目也进一步引爆了市场关注。在融科营销中心营销经理张琨看来,"学区房"的开发更能体现一个房企的公共意识,融科·瑷骊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市场认知度,除了项目本身的品质与优势,还因为融科在企业利润与社会效益之间,找到了一个杠杆支撑点。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买卖合同条款应该由买卖双方协议后共同达成,但开发商却普遍采用单方面 拟定的"霸王合同",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摆出"所有合同都是这么写好了的","不签就不 卖"的"霸王"面孔。 商品房买卖合同因其标的物特殊、交易程序复杂、履行期限较长,加上买卖双方对资 源与信息占有的不平等,以及消费者心理不成熟和相关知识的馈乏,开发商精心设计的"霸王 合同"中埋伏重重。  相似文献   

11.
郭建玲 《楼市》2014,(7):80-83
不少家长买了名校附近的"学区房",却被告知孩子无法入学,"动态调整"之下,如何顺利买到合意的"学区房"?随时关注新政和动态才能成为真"达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地产》2008,(2):47-47
为较早落实客户、降低市场风险,开发商往往会与购房者订立认购书。但近年来商品房在短时期内价格高涨,涨到一定程度,不少开发商不想按认购书上的价格出售,而宁可双倍赔偿订金,致使购房纠纷频发,这一切都源于开发商违约成本太低。近日针对于此,广州市法院有关人士称,开发商如果故意违约或“捂盘”,购房者除可获得双倍返还的订金外,还可以最高获赔房屋涨价后与原价的全部价差。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导刊》2014,(1):39-57
2013,中国房地产加速向前,市场以不可阻挡力量冲破了重重障碍。第一季度,政府"新国五条"发威,"限购、限贷、限价"等组合拳频出,但"二手房交易征收20%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反而令二手房买卖持续发烧,而一手房市场也"水"涨"船"高,涨价预期再度坚挺。第二季度,当史上最严重"钱荒"来袭时,第一阵营的房企们已开始涉足海外地产或金融行业,"不差钱"的大型房企依旧在一线城市争抢"地王","地王"的频出使买卖双方均看好后市。第三季度,对后市的看好令北京频现"千人抢房"盛景,"刚需""改善型"  相似文献   

14.
图表     
《楼市》2012,(6):24
销售价跌量升,成交复苏买卖双方经过1月淡季的冷静思考后,终于在2月有所反应。更多矜持了大半年的开发商也难耐寂寞,纷纷选择低开应市,而在价格的触动下,不少观望已久的购房者也打消疑虑,下手买房。2月,杭州主城区共成交商品房1256套,环比前月增长53.2%。而且从柱状图上看,成交先抑后扬,在价格下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楼市》2011,(Z4):125-128
政策变化、开发商诚信,甚至亲友之间的利益冲突等都将成为买房前后的困扰和纠纷,对于购房者而言,着实是"房不胜防"。那么,对于购房者而言,究竟哪些问题需要特别留心?与哪些人之间的纠纷需要特别提防呢?  相似文献   

16.
《楼市》2008,(Z3)
当楼市陷入萧条期,新政"24条"作为重大利好重磅问世,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其中,购房入户政策借着救市的大背景再次"露脸",且被业内评为"24条中对楼市刺激作用最大的一项"。在刚刚落幕的房交会上,中介公司和部分开发商憋着最后一股子劲开始吆喝,"80万入户"、"购房入户学区房"等标语赫然醒目。而曾被视为杭州房价飙升"罪魁祸首"的外来购房者,此次也被视为"托"热杭州楼市的"宠儿",再次登台亮相。购房入户政策下,您是否也蠢蠢欲动?  相似文献   

17.
自实行土地"招拍挂"以来,在"价高者得"原则的催化下,国内土地价格一路走高,"地王"记录屡被刷新,甚至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让不少开发商对拿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数家开发商不得不组成一个联合体参与土地竞标活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也认可了这一竞买方式。但与此同时,联合体内部的利益纠纷也随着土地利益分配不均而尖锐起来,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底,中消协报告,全年全国每天竣工的商品房多达16,000套,有关房产面积的投诉已连续5年呈两位数增长,成为房产投诉十大热点之一。从有关面积投诉和纠纷的报道中,可以发现两个共同的现象:一是,当人们对开发商就面积问题进行质疑时,开发商们的回答是如出一辙:“本开发项日经过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公司分摊给业主的公用面积方案也是经过房屋土地管理局批准的。”这样就把责任推给行政管理部门。而当人们找到行政主管部门时,行政主管部门则告知,这是企业行为。另一个现象是产权证、预售许可证以及预售登记中,登记的面积数据不一致。从以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我国对应的法制建设相对薄弱,在商品房交易中难免产生大量纠纷。如何正确处理商品房销售中的相关问题和切实维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认购书是广泛存在于商品房预售中的一种文书。于其独特的法律地位和对双方权利义务不甚清晰的定,由认购书及其中定金所引起的纠纷正日渐增。纠纷的症结在于:认购书是购房人与开发商双方真意思表示,且内容合法,则其是否应具有一定的法律力?如果认购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否意味着购人必须于认购书所约定的期限内与开发商签署合,而不论正式合同的内容如何,否则开发商即可没收房人数千元乃至数万元的定金?本文试结合实践,对问题从理论上予以深入分析。一、认购书的性质辨析认购书(又名认购意向书、购房订购单、购房临时明单)是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