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炳炎 《经济纵横》2008,(5):124-127
2008年1月24日是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先生诞辰100周年。同日,“纪念卓炯同志诞辰100周年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联合主办,由广东经济学会、  相似文献   

2.
卓炯先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他不仅最早提出和论证了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而且最早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资本理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指导理论。卓炯从1962年起到1987年6月逝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探索。该文用详尽的文献资料回顾了卓炯的这一长期艰辛探索过程,阐明了其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 1979年第6期《经济研究》卓炯同志的文章《我也谈谈社会主义的商品制度》中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不存在‘利润挂帅’的问题,因为社会主义的利润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又说:由于价格政策不合理而形成的利润只要“不落入私人的腰包,就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卓炯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1959年以笔名卓群发表《充分发挥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积极作用》,1961年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经济是贯穿他整个商品经济思想体系始终。卓炯关于生产力组合与"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经济"理论对今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意义汇集到一点是,生产力组合规律决定企业与市场的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5.
卓炯同志在《对剩余价值的再认识》(《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一文中提出:“要彻底解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必须进一步解决剩余价值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剩余价值进行再认识”。怎样“进一步解决”呢?“再认识”什么呢?据说要把剩余价值“从资本主义制度解放出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认为“剩余价值可以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经济范畴,而是扩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共同经济范畴。”“只要有扩大商品生产就有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6.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厦的最坚实的基础。为了建立一个科学的和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正在进行着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卓炯同志的专著《政治经济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在构建政治经济学新体系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在这本著作中,作者系统地发挥了几十年来在研究商品经济理论中所形成的观点,并且结合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过程,提出了许多探索性的意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炳炎教授继承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先生的理论,并加以弘扬而写成的新著《社本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研究《资本论》著称的卓炯被尊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他生产前的宿愿之一,就是深信《资本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能显示新的生命力,并为之而长期尽心竭力地致力于改写《资本论》。《社本论》的写作,是他人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卓炯是我国最早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著名学者。于光远称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刘国光称他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尽管他已离开我们23年了,  相似文献   

9.
简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石”和“核心”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石”和“核心”的创新是首要的创新。作者概括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石”和“核心”的创新贡献 ,明确指出卓老的理论创新实质就是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资本主义的“特殊”中解放出来 ,变成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共性范围和理论 ,从而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狭义走向广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广东的救亡呼声社,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势下,由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与国民党上层合作而建立的统一战线救亡团体。1937年“七·七事变”后,政治较开明的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谌小岑即布置邓明达、卓炯(均系进步青年,不久均加入中共)等酝酿筹组一个“广东青年救亡同志会”,以开展救亡运动。邓、卓两人分别与中共地下党员吴华(民先驻广东代表,后任中共广东省委青年部长)、虞焕章联系,请求帮助。中共广东党组织立即给予支持,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基本线索,评述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治方,卓炯、顾准、于光远、薛暮桥、刘国光、厉以宁、吴敬琏、林子力、王珏等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够兼容的关键在于两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形式,生产资料和社会所有制是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正是这种本质上的一致性,为我国经济理论界把商品经济与私有制分离开来、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回顾与总结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与贡献,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发起开展了“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遴选活动,最后投票选出了以下10本著作,并已作为丛书于1998年9月由广东经济出版社结集重新出版。这10本著作是:(1)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2)马寅初:《新人口论》;(3)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4)于光远:《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5)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6)卓炯:《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7)…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四日首都学术界四百余人在政协礼堂庆祝于光远同志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四日还召开了于光远同志学术思想讨论会。于光远同志是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的发起人,现在又任研究会的理事长。为了祝贺于光远同志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年,刘与任、许庆斌、任俨三位同志写了这篇文章介绍于光远同志在从事经济效果、经济效益理论方面的思想,本刊特予以发表,以示对于光远同志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的祝贺,并祝于光远同志在学术上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4.
4月28—30日,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广东经济出版社、河南大学经贸学院共同举办的“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10本经济学著作是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发起遴选的。它们是: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论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薛暮桥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于光远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王亚南的《中国经济原论》,卓炯的《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蒋一苇的《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刘国光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厉以宁的《非均…  相似文献   

15.
<正> 刘少奇同志早就在党内负有盛名。1923年我入团时,少奇同志已经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在当时的党刊上经常能看到他的文章。我对少奇同志仰慕已久,但在1941年以前没有直接接触过。1941年,我在华中局党校当教员兼教育科长(当时我用的名字是宋亮),少奇同志是华中局书记兼党校校长,他经常亲自到党校讲课,我曾经听过他对党校学员作的所有报告,而且和他有了直接接触的机会。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少奇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更常听到他的报告或别的负责同志传达他的意见。1959年冬,少奇同志还找过我们几个搞经济理论工作的同志到家里,谈他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几十年来,我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1963年第7期发表了陈共同志《关于流动資金概念的几个問題》一文后,1964年第1期又发表了曾康霖同志《关于流动資金实质的几个問題》一文,对陈共同志文章中所涉及的几个重要理論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曾康霖同志的文章,有不少問題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就准备对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請同志們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院党委宣传部和科研处于1983年12月23日下午,联合召开有教授、讲师、助教、科研人员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学术座谈会。会议由党委宣传部长杨佳泰同志主持,党委书记李侠同志,代院长佟哲晖教授出席了会议,李侠同志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8.
杜丽荣:吕主任,您好11982年到1985年,高扬同志担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时,您任省委常委。请谈谈您对高扬同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卫兴华  刘斌采 《生产力研究》2004,(12):i003-i004
我和宋涛同志相识于1948年,屈指算来已经56年了。那时宋涛同志在正定担任华北大学的区队长.我是学员。人民大学成立后,宋涛同志任经济学系主任,我是学生。后来,宋涛同志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我是研究生。毕业后,我又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长期的交往中,我对宋涛同志的处事、治学、修身、为人都有了较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梁钊 《广东经济》2012,(12):39-39
读完《雷区:1988》这本书,我感到许多当年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本书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把当时广东经济理论界所做的一些事情,不仅理论概括,还动态概括。理性分析不是这本书的专长,形象概括才是此书专长。它用平易近人的报告文学形式写就,让不懂经济理论的人也能看懂,非常大众化;它把当时市场经济理论进程中有关各方面的人和事捏做一团,拿出一件成品来,让大众可以理解,是对广东经济学界、广东改革开放的一大贡献。过去,老的经济学家都是单个单个地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卓炯在全国的影响力很大,但单靠个人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多个经济学研究者的成果形成一股力量,影响力就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