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强化员工团队意识,创建公司和谐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的同时,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意义十分重大。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的构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基础性意义。那么,应如何贯彻《决定》精神,落实以和谐文化引领和谐企业构建呢?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确定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武钢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企业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武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  相似文献   

4.
目前,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诉求。对于企业来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为企业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感到,在企业内部构建以人为本、公正民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和谐人际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一是以人为本树和谐。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员工的人格、保障员工的权利、维护员工的权益。一方面要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牢固树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时刻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员工…  相似文献   

5.
王启平 《活力》2013,(2):53-53
和谐企业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为内容,包括行为规范、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等多种存在方式。它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员工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与科学判断.社会和谐,企业有责.国有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和谐局面,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始终欣欣向荣、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谐相处.那么.构建和谐企业就更要"以人为本",实现"三贴近"原则,充分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主载企业生命的动力源泉,只有做好员工的工作,发挥员工在企业的重要作用,用先进的思想凝聚人,用激励的政策鼓舞人,用科学的方法带动人,才能实现人心稳定、生产稳定、安全稳定,最终实现人与企业的共赢.这就需要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原则,长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员工有效发挥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位一体构建和谐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仁 《企业文明》2005,(11):32-33
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构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基础,因为企业是和谐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基本载体,是 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 载体,是人们安居乐业生活的基本载体。同时,构建和谐企 业,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员工的使命和企业家 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自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后,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实施这一战略,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需求。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保和谐,两者内在统一、相辅相成。从而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企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企业发展以"和谐"为圆  相似文献   

10.
谷安邦 《活力》2010,(20):81-8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主题。企业是社会肌体的细胞,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载体、员工及其家人安居乐业的基本生活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偕社会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力量.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群众基础,也是重要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障。在企业应对市场严峻挑战,努力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铁五局党委以"学习型、责任型、文化型、和谐型、幸福型"为主要内容创建"五型企业",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企业建设事关员工家庭幸福、企业长远发展、社会长治久安。近年来,中铁五局党委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应加速构建和谐企业,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个单位做起,从每家企业做起。构建和谐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件工作做起。加速构建和谐企业,我以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必须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一条主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的思想稳定保证企业的和谐,培育企业文化坚持自我创新,以优秀的文化孕育和谐。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马钢来讲,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面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和谐的企业文化为引领,以构建和谐的关系为着力点.以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为落脚点,着力构建和谐马钢.推动马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重要“细胞”。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电力企业,我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立足“六个”坚持,加速构建和谐企业,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节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一、调动主观能动性对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意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求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发展是以和谐为最终目的,一个企业要满足自身和员工利益的实现也必须追求和谐企业的构建。当代世界主题是"和平与竞争",展现出"在竞争中合作"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冀中能源张矿集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确立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煤矿企业摊子大、战线长、人员构成复杂。企业与地方、企业内部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信访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信访工作落到实处,为创造稳定的企业内部环境,为构建和谐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一、在"四个坚持"上下功夫,做好信访工作。一是坚持信访工作的预见性。预见性做好信访工作,是信访稳  相似文献   

20.
处于社会中心的现代企业,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创造地、传播源,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发挥着示范、辐射功能,理应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列,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