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卢冰的画,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对线条的运用。他对线有很深的感悟,在绘画中他用线统摄着整个画面。他说,他画线从二三岁就开始了,当时是用笔描自己喜欢的照片,之后是临摹小人书,  相似文献   

2.
看卢冰的画,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对线条的运用。他对线有很深的感悟,在绘画中他用线统摄着整个画面。他说,他画线从二三岁就开始了,当时是用笔描自己喜欢的照片,之后是临摹小人书,再之后是画昆虫,到1987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从理论上对线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一个画家一生能与线为伍是一种幸事。”也就是这一幸事,一条条线在他的笔下变得张弛有度,方圆曲直变化多端,绘制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优秀作品。中国画中的线魄力无穷,同样是一条线,不同的人画出来,会透射出不同的个性,而且也会让人一眼看出画家是否在线上具有功力,是否贯穿了…  相似文献   

3.
看卢冰的画,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对线条的运用.他对线有很深的感悟,在绘画中他用线统摄着整个画面.他说,他画线从二三岁就开始了,当时是用笔描自己喜欢的照片,之后是临摹小人书,再之后是画昆虫,到1987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从理论上对线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认为:"一个画家一生能与线为伍是一种幸事."也就是这一幸事,一条条线在他的笔下变得张弛有度,方圆曲直变化多端,绘制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画家的感悟     
有一位画家想画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画完之后.他将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做记号标出。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幅画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相似文献   

5.
传说从前有一位画师在众人的围观下绘制巨幅仕女图,他先画了美人的眼睛,果然秋波暗含,众人齐声叫好;继而是美人的弯眉,画师也画得娥眉如月,又引起一片喝采;接着他画出了鼻子、口唇、脸庞、耳朵、颈项、发丝……真是笔下有神,处处皆美。然而,仕女图完成之后,当画师走下脚手架、远观整个画面时,却连自己都傻了眼  相似文献   

6.
滕琳 《新理财》2013,(5):90-92
陈沛曾有多年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不仅如此,他先后从企业到政府,再从政府到企业,这么反复调换之后,对企业和政府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2003年他离开中央企业工委监事会,进入中国联通,先后负责ERP建设、集团财务核算与业绩披镭等工作。如今他是中国联通财务部资深经理。  相似文献   

7.
画外人生     
《安徽水利财会》2007,(1):11-11
从前,有位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将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直接在画上做记号。  相似文献   

8.
章剑和 《时代金融》2013,(16):63-64
无论在工作和学习中,人们都非常看重勤奋。所谓"勤能补拙"、"勤奋出天才,实践出真知"等,都说明勤劳是取得成功、获取收益的必由之路。但在很多时候,勤奋的人并不都能取得成功,甚至还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甚至得不偿失。法国有一位叫奥里昂的老人从20岁起就决心做一名画家,他一直勤奋地画呀画呀,几十年如一日,但他的画却无人问津。终于,40年过去了,在他画了第9998张画后,他卖出了平生第一张画!他欣喜若狂。确实,几十  相似文献   

9.
我从小儿喜欢画画,有一阵子简直入了迷。因为父亲在部队工作,家里订有《解放军报》。当时报纸上:经常刊登董辰生老师画的插图、速写和宣传画。由于他创作的人物形象逼真生动,画法独特,我渐渐地开始崇拜起他来。在学校里画黑板报时我多是临摹他的画。1964年12月,当时我15岁,  相似文献   

10.
老罗 《投资与理财》2013,(21):95-95
郑板桥画的竹子最有名气,偶尔也画一些兰草菊花。唯独很少画梅花,郑板桥之所以不肯画梅花,并不是技艺不精,而是要给穷秀才们留下一条生路。 梅兰竹菊一直被古代文人成为“四君子”,也是文人士大夫和画家们重要的创作题材。比如说郑板桥,他画的竹子最有名气,偶尔也画一些兰草菊花。唯独很少画梅花,传承下来的有关梅花的作品,只有一幅《梅竹双清图》。他为什么不画梅花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于跃 《新理财》2014,(4):82-85
现任瑞智石油建井服务公司首席财务官叶军先生,创造性地为瑞智石油“画”出了一条“学习曲线”之后,这个独创的管理模式就为企业解决了长期的运营指标和经济效益难以一致的问题,当然,这个管理模式每年也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但熟悉叶军的人都知道,“学习曲线”仅是他近年来优秀财务工作表现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自2014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他的第九次牛市,"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又加上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大盘指数以南车北车的合并为开端,从2000点一路飙升至5178点,直至亚投行成立,该波牛市才画上句号。2015年6月之后,股市泡沫慢慢破灭,之后有经历了个股7个跌停下挫,之后又是两次快速跌停,股市剧烈波动使个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产生了许多非理性行为,其中包括了处置效应。本文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处置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一步提出个人投资者应对处置效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曾风光一时的金德琴,在年满六甲之后被派往香港任职,可以说,在这里可使他的事业达到顶峰,给他的人生画上一个辉煌的句号。但是,由于金德琴贪欲太重,到了香港之后,整日沉浸在西式的淫乐生活当中,晚节不保,把国家的钱往自己的口袋里藏了几千万之巨,变为己有,在高官贪污案之中,金德琴被人民所唾弃,被历史所痛骂,只能在监狱里度得残生了。  相似文献   

14.
孙国强 《投资与理财》2018,(10):108-111
与战雄弟最初相识也是偶然,记得是在2015年冬曰北京五棵松云奕馆见的,皆是因了都在魏广君先生门下问学。一晃二年多过去了,与战雄交流越来越多,几年来从北京、祁县、大同,再往襄阳、洛阳、东营等一起写生、办展过程中,逐渐了解愈深,对他的画风也有了一点直观的认识,特别是近年他的画有了自已的独特面貌,很为他高兴。  相似文献   

15.
蒙志刚有一张画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是作于2013年的《蔚蓝之门》。画面中半掩的门,仅开的门缝中似乎能感觉到气息的暗涌,从门后的黑暗中缓缓溢出,看似静止的画面中,流动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蒙志刚的创作中,这种气息很具代表性。人们总是从各个方面去解读蒙志刚的绘画,极简、空间冰冷、政治隐喻甚至装饰性,而作为一个对他很了解的人,我知道蒙志刚近年来对他的本根文化正处于一个全面回归的状态,他的创作、思维方式,也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甚至以此为源。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他隐藏于静止画面背后对于生命哲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1989年.黄国武在第七届美展上崭露头角,获得了铜奖,获奖作品《金龙宝地》是黄国武迄今为止,画得最老实、规矩且颇得“岭南画派”真传的一件“新中国画”代表作。获奖之后,受到大文化环境的影响,他自觉地站到了“反传统”的旗帜下.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了“实验水墨”的创作实践,而且一千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17.
《证券导刊》2013,(20):83-85
港股上周五小幅高开之后,盘中一路震荡向下,维持弱势,最低跌至22346点,收盘再度失守50日线。当天为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从k线形态看,5月月线收阴,日线与周线均分别收出三连阴,显示市场目前仍处于调整市道中。  相似文献   

18.
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战略管理会计定义的概述:战略管理会计一词的首创者是Simmonds。他本人也被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之父。他在1981年将战略管理会计定义为“对关于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的准备和分析,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他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挑战在于,他不再从企业内部效率的角度看待利润的增长,而是从企业在其市场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重新看待这个问题。在他之后,很多学者也都从不同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丁芒 《湖南地税》2006,(3):61-62
湖南邵阳山石先生与我是故交,《黄山石诗文读选》是我给他写的序。他一生多能。能文能诗,能书能画,能琴能剑,特别对中国书法发展史,颇有研究,他的临池工夫,我曾在宋陵《神墨碑林》见到。最近又在《中国收藏杂志社》上见到他的书法作品和作品点评文章,可见他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此次,他拟出册书法集,又请我为写前言,我在此就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和他一生在书法上的心路历程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小杜是三年前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进人中南某软件开发公司的。他满以为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好工作.成家立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等他找好了对象打算结婚时.买房这桩事就让他头疼了。经历买房之后,他才知道成家立业是多么的不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