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是重商,其中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为主要代表,他们的经济伦理观反映了要求发展工商业和倡导富国利民以抵御外侮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承继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观的基础上,还立足于近代中国国情,建构起具有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特点的经济伦理思想,有着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薛福成(1838—1894年),江苏无锡人。他的一生虽则是短暂的,但在中国外交史上、近代思想史上,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兹就薛福成社会改革的思想与实践——改革理论、改革方案、改革目的等三个方面,述论如下。 一、历史发展观与社会进化观 薛福成的社会改革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发展观与社会进化观的基础之上的。这是薛福成改革的理论基础或曰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晚清,在中国如何走向世界的艰难探索中,早期著名外交家薛福成以其变法图强、振兴工商业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这个曾任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任幕僚,出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的人,一生共著书40多万字,探索国家改良、变法的自强之路,表达救亡图存、富强中华之心."中国地博物阜,甲于五大洲.欲图自治,先谋自强;欲谋自强,先谋致富.致富之术,莫如兴利除弊."(马忠文,任青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薛福成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417.)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郁见东 《江南论坛》2007,(11):54-55
在无锡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孕育出不少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忧国忧民的爱国人士,无论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人,还是力主振兴近代民族工商业,希望以实业救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宗敬、荣德生,抑或是推翻三座大山,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革命志士秦邦宪、秦起、严朴等人,都给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近日笔者拜读了有关晚清无锡邑人薛福成的有关文献,深为薛福成先知先觉的精辟论述所折服.  相似文献   

5.
葛群 《经济研究导刊》2012,(36):232-235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实业家,思想开放,观念超前。在他所处的时代,具有先进思想的士人渴望探求富强救国之路、努力摆脱落后、危亡的困境,而郑观应的思想和实践正反映了这些进步人士的强烈愿望和呼声。他的代表作《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总被引:137,自引:16,他引:137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7.
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实学教育思想涉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具有近代启蒙意义,这对于处于发展困境中的中国职业教育无不有着借鉴与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债务重组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我国近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因此探索近代中国的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兼具现实镜鉴和历史价值;但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阐述具体历史过程和审视某些历史观念上,而缺乏对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文章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了近代中国家族企业债务重组的思想渊源和制度设计,以及这一制度思想的演进情况.研究发现:(1)西方破产免责思想在清末的传播与应用推动着中国传统债务清偿制度向近代债务重组制度转型,并促成了债务重组制度在家族企业中的实施.(2)儒家伦理在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企业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信托公司主导型三个阶段,这是近代中国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臻于成熟的表现.文章不仅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提供了一幅较为完整的图景,而且也在如何化解道德风险激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债务重组效果等方面为当前的企业债务重组实务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辉煌成就,是世界经济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司马迁与亚当.斯密在经济思想的诸多领域,如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宏观经济调节机制、分工思想、价格思想、对资本积累的认识、财政思想以及货币思想等方面均存在着相似或接近的认识。在经济学西学东渐、很多学者动辄"言必称西方"的今天,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应积极探寻古代经济思想和现代经济思想的契合点,扎根现实,大胆创新,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近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大环境的约束,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如何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因而产生了比较丰富的证券监管思想与监管规制。晚清时期的证券监管思想主要涉及对股票发行的监管,北京政府时期的证券监管思想主要围绕公债与交易所的监管问题进行讨论,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证券监管思想主要体现为对证券业发展与整体国民经济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以及证券监管法规内容的进一步完善,这三个时期证券监管思想的演变呈现出一种动态的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