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中国欠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滞后始终是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建设通畅的区域大通道,形成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与区域外的连通,增强流动性,是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包括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所在。本文重点从兰渝铁路、成武高速和十天高速等区域内主要陆路大通道的建设来研究陇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状况迅速改善。现代化交通环境、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等因素使自驾车旅游迅速发展。本文以西康高速公路与安康市旅游发展为例。研究在新的交通环境下。新兴旅游目的地如何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企业竞争力培育、政府积极参与协调旅游发展等方面促进目的地旅游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物流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京沪高速、曰东高速、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境内纵横交错,4条国道、14条省道结网相连,临沂机场建设规模4C级,为国家二级机场。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316.4公里,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30公里;  相似文献   

4.
从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归纳了我国未来的区域经济空间基本构架与西部基础设施规划,提出了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非平衡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爱莲  潘冬南 《特区经济》2007,224(9):190-191
旅游业是广西与东盟实现经济对接的最具潜力产业之一。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具备形成旅游增长圈的优势,广西需要在景区开发、交通、投资等方面与东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把自身建设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国际旅游大通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驻马店市交通事业发展迅猛,交通人秉承艰苦奋斗、拼搏实干的工作作风,积极创新交通工作发展思路,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交通体制改革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全面促使交通事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新泌高速、大广高速、泌桐高速以及连接省市县的干线公路、“村村通”工程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已经构架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交通格局,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原特色的城乡交通网,为驻马店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平安崛起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永腾  蒋瑛  鲍洪杰 《改革》2023,(6):142-155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2005—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变量、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减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分区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其他城市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赋能作用,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这一机制在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更为明显。应把握数字经济赋能规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瑛 《广西经济》2005,(2):19-21
发展通道经济,是指建立在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改善区位优势,进而构建开放的经济通道,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优先方向,也是新时期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和推动者,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打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堵点,畅通内蒙古内联外通大通道,对于内蒙古高水平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南亚大通道建设为西藏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以及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同时西藏入境游持续升温、西藏边境口岸对接南亚大通道建设等对高素质旅游外语人才需求明显增加。但是,目前旅游外语人才紧缺严重制约着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西藏旅游外语人才发展现状、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旅游外语人才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招标》2008,(13):6
今年,邢台市交通建设计划投资20亿元,突出抓好七大交通项目建设,构筑“西联东出”运输大通道。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铁路网络,各局的变化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影响深刻。通过分析铁路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取得成效,得悉国外铁路旅游研究重点体现在铁路旅游对环境影响评价、旅游专列开发和旅游者行为、铁路旅游教育、区域产业集聚等。国内研究主要是区域经济理论应用、铁路旅游研究主题、技术方法的创新、社会经济效用和发展策略。指出研究的薄弱环节..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是中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一环,而面向南亚开放又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的重要一环,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南亚陆路贸易大通道到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的转变反映西藏的角色定位拓展。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有两层含义:第一,作为关键节点的西藏怎样变成互联互通的区域,进而形成新的经济走廊;第二,迈出中国国境,怎样将其开发的通道向南亚深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在实践上,一方面,西藏推动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方面建设的实践探索,另一方面,国家推动构建"中尼印经济走廊"。作为内锁国的尼泊尔,其对构建中尼印经济走廊态度是积极的,而印度的态度却没有尼泊尔那么明朗和积极。展望未来,西藏在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方面将会有新的作为,但前进道路却是漫长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包括西藏自治区构建多形态经济发展,推动系列化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印度的信任"赤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08,(4):13-13
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3月21日,昆明至曼谷国际公路大通道中国路段全线贯通。昆曼国际大通道是中国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4条陆路通道之一,起于昆明,止于曼谷,全长1818公里,中国境内路段共688公里。昆曼公路直接连接中国、老挝、泰国,辐射东南亚其他国家,既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滨海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特点,简要分析了滨海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行  何潇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54-159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交通瓶颈在于县域基础设施通达度偏低,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的“互联互通”交通布局还未形成。在国家提出要在偏远及交通不便地区大力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的背景下,各省纷纷发布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确定了通用机场的县域建设定位。据此,立足于通用机场的高速建设趋势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通过论述依托通用机场提升县域交通通达程度的可行性,进一步阐明了通用机场对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6,(9):50-51
集宁东临京、津。南连晋、冀。西接呼、包,北通二连。京包线、集二线、集通线和正在建设的集张线以及110、208国道、京呼高速、208高速、呼满大通道等4条铁路和5条公路在此交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地理位置独特,协作区域广泛,陆路口岸和窗口作用十分突出,是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是连结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进入蒙古、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重要中转站。随着区位、交通优势的不断扩张。集宁已跻身于首都三小时经济圈和首府一小时经济圈。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黄河三角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实现区域交通体系内部的融合与整体发展,促进区域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及同种交通方式内部的衔接与换乘,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现状与问题,从明确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和方向,建立科学、便捷、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城镇组团内部统一管理机制,提升交通信息一体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健 《发展》2003,(11):32-34
用交通经济带的理念拓展交通基础建设发展的思路,不断总结经验,以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发展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甘肃的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积极探求适合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加速构建“甘肃走廊”交通经济带尤为重要。鉴于目前甘肃境内相继实施的西陇海兰州新铁路复线的贯通,高速公路和公路路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际,本文则主要以公路交通为切入点,围绕甘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引发“甘肃走廊”交通经济带为课题进行研究讨论。西陇…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3月份,由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首列中欧班列成功开行以来,逐步形成了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中欧班列在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实惠的同时,也成为拉近沿线国家和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欧班列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大通道的先行者,业已成为加强中欧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