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2003年油价持续走高以来,煤制油作为接替资源受到普遍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煤制油的发展现状.包括间接液化法和直接液化法两种煤制油装置的建设情况,以及我国煤制油的规划动向;认为我国在发展煤制油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煤炭液化制油技术是否成熟、水资源是否有保障两个问题;建议在我国煤制油工业的发展中,一是应抓好工业化示范,待成功后再进一步推广,二是国家应制定统一的煤制油发展规划,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煤制油的直接液化技术与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在煤制油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并进行前景展望,进一步提出我国煤制油产业必须作为技术战略储备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石油安全和煤炭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解决这两大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社会各界出了不少主意,想了不少办法,其中最可行是利用“煤制油”技术把我国的能源供应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达到一举解决石油紧缺和煤炭污染这两大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我们注意到随着近日“煤制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煤制油”产业化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煤制油”正在从实验室快速地向生产车间走来,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凸显,这也是近来社会各界对“煤制油”这一话题异乎寻常关注的原因。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煤制油”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和生产实践,但其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对技术的严格要求都表明,我国“煤制油”的产业化道路不可能是一条平坦之路。如何在众多路径中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制油”之路还需要不断探索,为此,本刊特开辟“煤炭液化”专栏,以期和广大读者一起关注“煤制油”这一热门话题,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否要大力发展煤制油产业值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美元走软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10月以来屡创新高。为此,中国是否要大力发展煤制油产业的争论日益激烈。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完成煤间接液化千吨和万吨两套中间试验,预计2008年投产的煤制油项目有3个:神华集团建设的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100万t/a生产线,内蒙古伊泰集团煤制油项目以及潞安集团山西各一条16万t/a煤制油间接液化项目。2008年前后将形成132万t/a产能,到2020年全国将形成5000万t/a的产能。  相似文献   

5.
探索大雁煤业公司煤制油的新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洁净能源煤制油技术的迅猛发展 ,将会推动煤制油产业的开发 ,本文通过“三性”的论证、市场现状的分析、间接液化的分析 ,阐述了大雁褐煤气化进行煤制油项目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煤炭经济研究》2006,(3):94-95
目前,兖矿集团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取得中试成功,已生产出合格的柴油、汽油和液化石油气,其中汽油达到98号标准。依据“煤制油”技术,大约每4t煤可产出1t油。专家鉴定认为全套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煤富油贫的国家,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耗量逐渐增加,造成石油供需缺口日益严重,故立足长远而言,煤制油技术不失为一种有利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诸多煤制油技术工艺应运而生,为缓解石油短缺形势提供了一定的助益。对此,本文分析了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并就其发展方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卫国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2):31-36,42
综合考虑我国资源、技术、经济及环境情况,我国车用替代能源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最大限度地弥补石油供需缺口,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介绍了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二甲醚、生物质燃料、甲醇汽油、天然气合成油、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气体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并指出:煤基液体燃料应是我国近中期发展的重点;含量低于15%的甲醇汽油和高于85%的车用甲醇燃料是今后可行的发展方向;煤制油技术到2010-2020年会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期,未来几十年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加快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不仅有助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也有利于拓宽我国油品供给渠道,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推动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中国能源革命的战略性举措。近日,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油品,这标志着我国在能源战略储备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有多个煤炭间接液化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到  相似文献   

10.
以"煤制油"项目为例论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煤制油”项目及其投资管理的“控大放小”倾向 自从国际油价飙升以来。几乎在每一个有煤炭规模储量的地方。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谋划上马“煤制油”项目。资料显示,除了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的云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的“煤制油”项目外,国内数得出来的大型煤炭集团基本都进行了“煤制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大部分项目已经提交了“可研报告”或者“预可研报告”。在产煤大省山西,“煤制油”已经被列入省级发展规划,在山东,其最大的煤炭企业——兖矿集团坑口煤炭液化项目也正在紧张运作中。此外,在安徽、黑龙江、河南,甚至在新疆,大小不等的“煤制油”项目,都在“蠢蠢欲动”。很多省份都试图将“煤制油”项目列为“十一五”重点发展项目。  相似文献   

11.
科技决定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科技是企业腾飞的翅膀,科技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助推器。不可否认,经过50年的风雨历程,煤炭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十五”期间,我国不但煤炭科技基础理论有了新的发展,而且煤炭关键性、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适应我国复杂地质务件下的煤矿建井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以合理集中生产为目标,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基本成熟;洁净煤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煤炭气化、煤化工等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煤制油的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完成了工业试验,直接液化技术开始向规模生产转化;煤炭科技创新机制开始形成;煤炭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目前,能源问题不仅在我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了最受人关注的问题。我国属于世界能源消耗大国,能源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对于能源的使用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煤制油是一种全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其应用效果比较好,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好的效益。本文通过对煤制油概念的简述,分析煤制油液化化工工艺的具体步骤,并提出了部分改进方式,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煤炭经济研究》2005,(11):49-49
所谓“煤制油”,本质上是煤炭液化技术.煤炭液化是把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即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换成其他碳氢化合物,如柴油、汽油等.  相似文献   

14.
煤制油工艺是基于我国煤多油少的实际情况而发展应用的一项化学工艺技术。在国外,煤制油工艺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在煤制油工艺中对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选型及应用也是有其特殊的标准和条件。因此,本文从煤制油工艺、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作用和类型出发,探讨煤制油工艺对金属密封耐磨球阀的选型及应用。希望对我国煤制油产业在选择和应用金属密封耐磨球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直接液化高效催化剂 中国富煤缺油,煤炭液化是解决国内石油短缺的多种途径之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以廉价的工业废料为原料研制出高活性超细纳米煤直接液化催化剂。该催化剂成本低、用量少、活性高、环境友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南国家科技部863计划支持完成。经过每天100kg煤直接液化连续配套试验、每天6t PUD中试配套试验验证,该催化剂技术可靠,产品质量稳定。现已应用于我国神华煤制油公司在内蒙古建设的世界首座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厂。  相似文献   

16.
对煤制油项目展开技术经济分析,全面指出其中存在的利与弊。强调在我国煤制油示范工程取得一定进展后应亟待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煤制油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技术储备地位,这有利于煤炭企业明确煤炭延伸产业的选择,减少投资的冲动与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在海拔1300米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在地处黄河母亲的怀抱之中,在世界最大规模的煤直接液化生产基地,汇聚了这样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中有勇挑重担的领军人物、世界煤制油大奖获得者张继明,有全国劳动模范、煤直接液化工艺的发明者舒歌平,有撇家合业、长年奋战在一线的优秀管理者王鹤鸣、杨占军、赵振秋,孙华山、张传江、乔宝林等,还有兢兢业业、以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目标的全体煤制油员工,他们深明大义,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为己任,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硬是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树起了让世界瞩目的丰碑,演绎出全力奉献我国煤制油事业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多元化问题,大力推进多元化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和产业开发。目前,石油替代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领域,这给煤制油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煤制油化工作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和挑战,设备管理作为新型煤制油、煤化工企业生产运营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煤直接液化设备管理为例,介绍煤化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和特点,提出了设备管理的创新机制及建议,对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保障新型煤化工企业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相对“富煤少油”的国家,适当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开发和建设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技术和装备,并且初具规模,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