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对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以及披露就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左淑慧 《河北企业》2007,(10):11-12
一、谨慎性原则的内涵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11条第12项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是《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核算中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储备。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以求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现在浅谈一下谨慎性原则在当前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海燕 《活力》2006,(2):91-91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优越性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同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样是一项起修正作用的基本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简单地说就是:对没有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加以估计,并予以确认,而对可能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收入和收益,则不能提前确定。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性质量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商业秘密。谨慎性会计原则在为会计信息带来科学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负面效应,推广时必须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谨慎性原则逐渐成为披露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把谨慎性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1月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从形式上,谨慎性原则的内容更加丰富,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从实质上,增强了“实质重于形式”的核算原则,要求企业一方面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依据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增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对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保守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尽可能不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少计负债或费用,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保持谨慎态度。其中对资产要素提取的八项资产准备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计算基本原则之一,是国际上通用惯例之一。谨慎性原则对具体的会计核算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保持谨慎性,使会计核算信息正确、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本文具体分析了在会计核算中常见的问题表现以及会计核算谨慎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一、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及前提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足指会计人员在对某些不确定的事项或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时所持有的谨慎态度。谨慎性原则叉称稳健性原则、审慎性原则。在此原则下,如果一项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应选择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或少汁负债和费用的方法。遵循谨慎性原则,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当预计可能实现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财会〔 2000〕 22号最近,我们接到有关各方来电、来函,就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财会字 [1999]35号 )(以下简称“计提四项准备” )后,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存有较大疑问,特为此请示我部,经研究,现就股份有限公司“计提四项准备”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如下:   一、公司在会计核算中,应当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得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得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二、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司在 1…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12项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相似文献   

14.
杨晴 《四川会计》2001,(11):12-13
由于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尤其是持续经营和分期核算前提的存在,使得稳健与配比无疑成为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两条重要的会计原则。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从两项原则的目标及制定的出发点来看基本上是一致的,旨在提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质量,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情况。我国的会计准则中不少规则都反映了稳健与配比原则的密切结合,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然而,两者并非总是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5.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确认损益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在会计工作中主要表现为:(1)推迟确认收入;(2)提前确认费用;(3)低估资产价值;(4)高估负债价值。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本文就稳健性原则在《制度》中的运用谈些认识。一、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体现1.计提多项资产减值准…  相似文献   

16.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审慎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要求企业对资产和利润进行谨慎的估算,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合理的核算,其作用在于能够准确地识别风险,继而凭以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实现稳健经营。因此,谨慎性原则对银行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尽可能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决策风险。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局限性。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和相关单位提供决策参考。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运用(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存货跌价准备  相似文献   

18.
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它是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和风险或是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予以充分地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尽量少计或不计,  相似文献   

19.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采用的重要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遇到某一会计事项的时候,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体现在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要求会计报告尽可能提供真实全面的会计信息。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谨慎性原则十分重要.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含义,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会计核算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同时运用实例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