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度,传统经济体制的一系列特征和道德体系遭到强烈冲击。近年,我国出现大范围、持续的假冒会计信息现象,这种会计诚信危机是我国会计在全新经济环境下面临最突出问题之一。本文将从会计监管机制、会计制度缺失及道德环境恶化等方面对企业会计人员诚信建设重要性、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坚守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法则,但我国由于体制转型等原因造成了信用环境的恶化,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因此,探讨诚信缺失的原因,寻找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体系的方法,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也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之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正视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机制和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高淑芬 《特区经济》2005,(2):253-254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在实践中早已深信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诚信作为法律和道德的基础,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支柱。然而,曾几何许,人们渐渐发觉市场经济的这一根基——“诚信”开始松动,诚信危机不再局限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冶领域,而是广泛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学讲诚信是无形资产,伦理学讲诚信是一种道德资源,它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的诚信文化传统。这种诚信文化传统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使内涵更加深邃。加强对传统诚信文化内涵的深入诠释,深度挖掘民族传统诚信文化的理论价值,对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体系中的诚信政府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主体行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诚实信用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的基本伦理,也是各类市场主体应普遍遵守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近年来,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背离了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因此,认真分析诚信缺失的危害及原因,杜绝各种不守信行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一、诚信缺失的危害首先,诚信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诚信原则的物质体现者。在诚信度高、信息沟通坦诚…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就巨大。但是,一些地区、企业和个人失去了最可贵的诚信,出现了诚信危机。应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需要诚信。  相似文献   

9.
郑君 《辽宁经济》2005,(12):54-5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诚信越来越被政府、经济界所重视。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公平竞争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更是一种诚信经济。诚信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良好的诚信制度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是市场经济的黄金法则。诚实信用是经济法律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与标志。  相似文献   

10.
国家税务总局把今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定为“诚信纳税、利国利民”,这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法治经济与诚信经济的有机统一。 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它将一切市场行为纳入法律体系,用法律来规范、协调不同利益市场主体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市场经济作为信用经济需要以诚信作为基础,各种经济活动是在交易双方相互信赖的基础上进行的,诚实守信是交易成功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从大的方面说,是国家的形象,从小的方面说是企业的生命。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诚信经济的有机结合,法治是市场经济有序进行的保障,诚信是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