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人秋后最好做一次系统的鱼病检查和预防,以确保鱼类安全越冬。其重点是防治细菌性、寄生虫病和营养性疾病。一、鱼体解剖与鱼病检查 取主养鱼与配养鱼各2-3尾,按常规鱼病检查方法由表及里地进行目检和镜检。重点是检查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及内脏脂肪积累、肝脂肪浸润等情况,以便及时掌握鱼体的健康,为设计系统鱼病预防方案提供依据。秋季多见的鱼病主要有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水霉病、打印病以及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鱼虱等寄生性鱼病。细菌性鱼病可根据发病部位、病鱼的症状,结合相应器官的病变情况加以确诊。寄生虫性鱼病可通过目检和镜检寄生虫的形态确诊。肝脏健康状况可通过目检肝脏器官的外表、大小、颜色和镜检肝组织确诊。 相似文献
3.
一、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RVGC)[症状]病鱼体成黑色,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皮下肌肉、口腔周围、鳍基部、肠道等部位有出血现象,严重时全身肌肉呈红色,而鳃部因为缺血成白色。[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病是一种鱼种培育阶段,流行性广,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水温27℃最为流行,8月为高峰,当9月末水温下降到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防治方法](1)人工注射灭活疫苗,每尾0.2-0.5mL,隔10天重复一次(腹腔注射);(2)大黄粉拌饵投喂,每万尾0.5-0.8kg连续用3—5天;(3)土霉素拌食,每kg10—20g,连用4—6天;(4)漂白粉1… 相似文献
4.
<正>春季鱼病暴发的原因有:一是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类损伤,为细菌侵入开辟了通道。常见鱼病如水霉病、竖鳞病、烂鳃病以及赤皮病、疖疮病、打印病等。 相似文献
5.
不少养殖户在发生鱼病时往往不是手足无措,就是心急火燎地去药店买鱼药。而大多数养殖水体离鱼药店都有不短的距离,这样一来,一则耽搁时间,二则增加成本。其实发生的鱼病很多时候为常见鱼病,如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鳃、水霉病、白皮病、赤皮病、锚头鳋、鱼鲺、小瓜虫病等,这些常见鱼病用中草药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有的中草药农户家中就有,有的则也许塘边遍地就是。用常见中草药防治鱼病,既经济又环保,且不会耽搁时间。 相似文献
6.
8.
1.冻伤。进入冬季,气温开始下降。当池塘水温下降1℃时,鱼类就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降到零下3℃以下,草、鲢、鲢鱼就会受冻而死。防治方法:在严寒来临前,加深池水,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同时在气温较高时,适当投喂豆饼、菜籽饼等饵料,抓好饲养管理催肥鱼膘,以提高鱼的体质,增强抗寒能力。为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2.竖鳞病。越冬时亲鲤鱼易生此病,症状为体表粗糙,鳞片竖起似松球状,鳞的基部水肿,用手稍压有液体流出。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每隔3—5天给池塘加换新水一次,并按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马尾松鲜叶15公斤,研碎后兑水25公斤全池均匀泼洒,或…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 早春4月初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疗效好;另外,在早春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积极做好早春鱼病预防工作,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产量。 早春鱼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本人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13.
14.
<正> 中草药及其制剂大多数具有低毒无害、不易产生抗药性,在水产品中很少产生药物残留等优点。因而有“绿色药品”之称,而且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在鱼病防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实用和方便。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治鱼类烂鳃和肠炎病的中草药及其使用方法,供 相似文献
15.
<正> 五倍子 五倍子蚜在树木上形成的虫瘿,中医学上可作药用,可用于防治鱼白、赤皮病及烂鳃病。防治方法:每1m~3水用2—3g煎汁全池泼洒。 菖蒲 又名白菖蒲(也可用石菖蒲),天南星科,多年草本植物。主要用于防治草鱼肠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1、每亩水面用生姜6kg,枫树叶6kg,桑叶1.8kg,樟树叶5kg,混合煎煮2小时,加猪血0.6kg,食盐1.2kg,全池泼洒(下药前先泼洒柴油0.5kg),可治疗鱼细菌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