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已经进人城市经济主导发展的崭新时代。邯郸要实现建设晋冀鲁豫四省临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必须下大力推进工作重心由农业、农村经济向城市、工业经济的战略转移,尤其要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上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形成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平台。宁波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带,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随着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的整体战略和“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宁波的城市定位和发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等多个“国家战略”的政策叠加下,宁波与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之间形成越来越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宁波将全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浙江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共同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相似文献   

4.
继上世纪70~80年代在东南沿海设立特区启动中国改革开放之门、90年代初推动上海浦东开发再造经济发展引擎、90年代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之后,2003年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施政出现一个新的亮点,那就是实施“改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大东北’、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的新国策。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必然延伸,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唐志国 《辽宁经济》2009,(10):17-17
依托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城市之间的一体化进程,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辽阳毗邻沈阳,两市中心城区之间距离仅为5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同城”效应。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沈阳的辐射,加速推进沈辽一体化进程,努力把辽阳打造成为沈阳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6.
腹地整合——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国际中心城市、以及围绕国际中心城市的城市群一般都拥有广阔的腹地,它们从崛起到发展必然存在对周边腹地的整合。世界级的城市,必须要有世界级的腹地同样,腹地要成为世界级的区域,没有中心城市也不行。面对我国区域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大珠三角要赢得新一轮的发展,腹地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山东省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区域经济规划中,威海市如何在八大城市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一个增长极。本文认为我们应该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促进威海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朝信 《辽宁经济》2005,(10):35-35
东北地区要振兴,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升级是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东北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出现了多方面展开的格局.在项目合作上,有特钢集团和机床行业的重组,港口建设上,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表示参与大连港的建设;在科技合作上,今年东北三省签订了建立东北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协议书;在城市合作上,去年4月,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召开了“首届东北四城市市长峰会”,达成联合打造东北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一群两带三圈四层五轴”的空间轮廓、“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对泰安的发展也带来深刻的影响。泰安提出了“依托省会城市,构筑济泰经济走廊”的设想,主动承接区域内中心城市——济南的辐射和影响,与济宁相对接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和巩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于占成 《中国经贸》2013,(10):100-100
现如今,东北地区为我国“十一五”计划中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已有建设优势,特别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存留的问题,都影响着我国东北地区经济迅猛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及改革历程所谓老工业基地,是指那些在长期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曾对区域经济或全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和贡献,而在新时期呈现出相对衰退的工业集聚区域。我国目前的老工业基地大多数是由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主要工业城市和“一五”时期建设形成的工业城市构成的。建国后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是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建国前原有的工业基础得到改造,又建设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形成一批工业城市。第二阶段(1958~1978)是老工业基地的扩充及充实时期,主要是在三线建设期…  相似文献   

12.
靳茂 《中国经贸》2009,(11):86-87
随着国家“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着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部六省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我国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总部经济通过将企业的总部机构同生产基地相分离,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避免了中心城市产业置换后形成空心化。通过总部经济,促进了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心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提升了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两大工程”,即洋山港和杭州湾大桥建设工程。两大工程的建设不但改变了环杭州湾地区的交通发展格局,而且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因此,相关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两大工程直接影响的分析,而是要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背景,以组织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区域化为发展趋势,按照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之间存在着集聚与扩散两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更高的视角、更宽的领域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竞争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区是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托,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培育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势、突出城市功能地位已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这次召开“中提升”研讨会,统筹谋划中心城区的新一轮发展,这不仅是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博会历来有“经济、科技、社会、文化领域的奥运会”的美誉,是一个映射人类社会的屏幕附博会对主办城市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必将成为末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上海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给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量,并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影响和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长江流域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同时,长江三角洲区域及长江经济带大区域经济“盘局”已经开始松动,“大融合”、“大发展”的“双赢”态势已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7.
罗开利 《特区经济》2014,(7):101-103
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中心城市代表着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第一梯队",广州作为我国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其开放型经济面临现实瓶颈,要坚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坚持引进"外资"和"外智"并重、坚持提升国际化载体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等策略促进广州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专家视点     
《中国西部》2013,(4):96-9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及非“极”均衡发展城市组团发展趋势下,“多极多中心”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在欧洲,“多中心”成为各层次空间规划的理论工具与既定目标;在北美,“多中心”被列入美国2050远景规划的重大议题……可见,多极多中心模式似乎已经席卷全球,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中国,“多极多中心”概念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空间规划中。本刊汇集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由市场规模演化而来的市场获得(market access)是新经济地理学从需求角度解释空间经济差异的核心变量。本文在计算我国主要城市市场获得的基础上,考察了城市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与工资、人均产出等经济发展指标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获得是我国区域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在区域中心城市层面显得尤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区域中心城市的开放程度与同区域其他城市的一体化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获得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这间接地影响着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0.
李宝梁 《天津经济》2008,(10):69-70
一、建议的提出 1.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的要求。当前在我国,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区域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区域内中心城市的带动和依托:二是多元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前者,因中心城市具有现代制造业和研发优势,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服务系统,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策源地,并以其独特的聚集和辐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