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一种身份权。探望权的规定,有利于离婚家庭的子女享受到父母双方的关怀和爱护,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作者从探望权的价值、性质和特征以及对行使探望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恺 《魅力中国》2011,(20):169-169
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由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婚姻法》第三十八条对探望权有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又涌现出不少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商榷.下面谈谈我个人对探望权的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权最先源于英美法系,各国的立法和法理都普遍认同和接受。2001年我国着手修改婚姻法,增加了探望权制度。弥补了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上的空缺,为父母离婚后探望子女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探望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立法的意图,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立法和司法实践。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我国离婚率逐年增加。离婚的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护问题。未成年子女往往是父母离婚的最大受害者,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探望权制度,以保护未成年子女与父母交往、全面发展的权益。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探望权制度,尤其是探望权主体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主体范围狭窄、适用情形单一等。在《民法典》编纂的大背景下,应针对探望权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完善我国的探望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祝茗屿 《魅力中国》2013,(28):329-329,331
随着离婚家庭的增多。离婚后探望子女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探望权的概念。其次,通过案例形式导入探望权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探望权权利义务性、行使方式、中止及抚养费关系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找出我国法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望权制度是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根据我国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的一项新制度.该法第三十八条确定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使法律对离婚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裁判有了法律依据,也是我国婚姻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探望权是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新增的内容。探望权制度的建立,对于正确处理离婚纠纷、保持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有关探望权的规定较为原则、概括,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很多难以厘清或界定的问题。要从我国有关探望权的法律规定入手,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一方面为探望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给执行实践带来了一些困惑。本文将结合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借鉴国外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及经验,试对探望权的执行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在规范离婚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关系方面的不足之处,从确保未成年子女仍处于父母共同亲权保护的角度,对夫妻离婚后的亲权行使原则提出三点构想。  相似文献   

10.
唐渡 《发展》2009,(4):53-54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双方双向关心、互相尽责、均衡互惠的平衡和谐关系。父母抚养子女,子女成年后赡养年老的父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体制的变革,家庭结构、成员关系等方面,也随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不正常倾斜现象,尊老爱幼的天平正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平衡,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矫正。  相似文献   

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2岁的退休老党员文古稀,临终时多次嘱咐子女,将她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1万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2004年10月19日,文古稀病逝后,她的老伴和子女按她遗嘱把1万元交给校党委。  相似文献   

12.
日前,在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镇打工的外来民工又听到一个好消息,慈溪市教育部门批复同意再设立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樟树小学,他们的孩子终于有好地方读书了。该校按全国首创的“镇办民营”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模式设立。至此,慈溪市17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中按“镇办民营”模式举办的已达8所,占到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3.
文章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GSS2010调查数据,探讨父母结构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数据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父母受教育程度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有正向效应;家庭社会资本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正向效应;居住在城市对"80后"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我国的低生育意愿嵌入在“望子成龙”的文化背景和机会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中;子女的成就会给居民带来荣耀和满足,但由于机会不平等的影响,付出同等努力程度后子女却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成就或回报;这时,由于子女成就的不确定性,生育意愿将受到抑制。不仅如此,从机会不平等对居民生育意愿的抑制效果看,家庭对子女成就的重视程度、社会必要养育成本和收入水平均对该抑制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CGSS等数据,本文对系列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机会不平等显著抑制了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在更换模型设定、重新测算机会不平等和采用工具变量法等检验后,证实两者存在稳健的因果关系;(2)从影响渠道看,机会不平等会降低预期子女成就,进而抑制居民生育意愿;(3)社会必要养育成本越高,意愿生育水平越低;但即使降低了社会必要养育成本,机会不平等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仍存在,甚至在社会必要养育成本较低时,其边际作用更大;(4)从其他调节变量看,工资收入提升可缓解机会不平等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对子女成就的重视程度则加剧其抑制效果。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我国生育意愿偏低的特征事实,并拓展了对机会不平等及其影响的研...  相似文献   

15.
曹葆华 《宁波经济》2006,(6):20-21,25
我国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简称子女医保)一直以来未纳入社会统筹管理范围。现阶段宁波城镇职工子女医保的几种形式存在参保成本过高、抗风险能力偏弱及覆盖面偏低的问题。借鉴其他城市实践。宁波城镇职工子女医保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住院加大病统筹,特点是缴费低,基金运行相对平稳。二是门诊、住院加大病统筹,特点是医疗保障程度高,缴费相对较高,需要政府财政的扶持。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方便台胞子女在祖国大陆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读,教育部近期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有关政策和要求。主要内容有:一、对台胞子女在祖国大陆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读,实行“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适当照顾”的政策。二、祖国大陆经批准设立的公办和民办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机构都可以接收台胞子女就读。  相似文献   

17.
李勍  刘伟 《中国西部》2009,(7):82-85
“我们决定不将财产留给子女,我们希望以最能产生正面影响的方式回馈社会。”盖茨夫妇这样说。在盖茨看来,把财产留给自己的子女,“这样如同侮辱他最疼爱的子女。”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中国老区建设》2011,(6):44-45
江苏无锡:外来务工子女获赠图书 4月10日,一群在无锡创业的青年志愿者,来到无锡市图书馆,将他们联合出资购买的工具书、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发放给2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勉励孩子们在异乡发奋读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历史地观察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在逐渐增进,探究了我国非婚生子女保护现状,比较分析各国认领和准正制度,指出认领制度是保障婚外子女权利的有力手段,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认领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郑馨瑜 《理论观察》2009,(6):143-144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并对青少年人格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情况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