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境,我国金融当局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政策性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是一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我国现有政策性银行转型为中小企业银行已存在一定的基础。对现有市场已经成熟的政策性银行,可以全盘转型为中小企业银行;对现有市场尚未成熟的政策性银行,可以考虑在原有业务领域内扩展其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本分析了政策性贷款对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消极影响.进而初步探讨了债券市场的积极作用与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3.
殷久勇 《西部金融》2011,(10):29-30
2011年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水利建设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征,是"三农"领域的薄弱环节,靠一般的政府融资和市场手段筹资建设目前还远远不够,而作为政府解决"市场失灵"和弥补"市场缺陷"重要手段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通过发挥应有的倡导性职能作用,建立机制、完善功能,加大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对实现水利建设的预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由国家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不能很好地解决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商业化运作及其自身的成长性问题,我国应结合国外运作经验,创建以政府、中小企业、银行共同出资的互助担保基金为主,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辅,以政府、中小企业、银行三方合作组建的非盈利性信用中介机构为支持的担保体系,并给予其适当的税收政策,在立法上明确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关系,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改善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以促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无论是与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相比,还是与国内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相比,均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贷款三查制度难以落实、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为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风险管理。具体包括:抓紧建立法人治理机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大力提升风险管理监测技术;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剥离不良资产;等等。  相似文献   

6.
王建红 《西部金融》2006,(11):43-44
本文就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暴露的问题,客观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因体制缺陷导致助学贷款供需两难的现状,积极探索,提出由政策性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在扩展校园或建设新校园,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基本建设的主要经费渠道。接踵而来的是贷款风险日渐凸显,贷款规模和风险不容忽视,应严格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教育主管部门和银行加强监控与审查,防范高校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对贷款定价的基本原则,贷款定价的主要模型以及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定价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化解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性银行由于其资金来源与运行机制的特殊性 ,使得其政策性融资贷款在运作过程中 ,既面临体制性风险又面临经营性风险压力。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风险类别、成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与化解政策性金融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传导机构,始终应以政策性融资为己任,贯彻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但同时政策性银行又是经营实体,在实践中难免产生"趋利 "动机,从而偏离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因此,应从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方面加强其政策性,在保证政策性银行有足够生存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好地贯彻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与银行经营的商业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银行“惜贷”。对此,应通过加强教育,使贷款学生愿意还贷;创新机制,使贷款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还贷;强化约束,健全个人信用系统和相关法律制度,使贷款学生不敢不还贷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来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准备工作以及学术界对于政策性银行立法的探讨早有进行,争议长达几年之久的《政策性银行管理条例》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能出台。因此我国政策性开发银行立法一直处于空白阶段,虽然也有一些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但已不能保障我国政策性开发银行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国外较为先进的政策性开发银行法进行比较介绍,希望为我国立法提供一个蓝本,以期减少我国立法摸索的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3.
WTO“美国——双反措施案”专家组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为基础,认定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具有法律上的专向性。上诉机构竟然认为不确定专家组未明确做出上述裁定,从而草率地驳回了中国在这一点上的上诉请求。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决均有不当之处。未来中国应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努力扭转这些不当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并且根据证据充足与否决定是否援引SCM协议第2.1条(b)项以作专向性抗辩;同时,也应适当调整政策性贷款计划,使之充分符合非专向性的要求,以从根本上解决其法律专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分析当前房地产业的特性及其价格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困境、房价调整与银行贷款风险关系的特点,并对银行房贷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建议:建立专门的抵押贷款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加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创新,建立政府担保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风险分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国际上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贷款集中程序管制旨在分散银行的贷款风险,防止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某一借款者。国外监管当局在单一借款者的界定、贷款集中程序管制的技术操作、贷款集中程度管制的例外等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本文将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就改进我国的贷款集中程序管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存在产业间差异的假定下,建立引入产业因素的银行贷款决定模型,考察产业因素影响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的内在机制,并运用2007年到2010年14家上市银行和5组产业数据展开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从贷款需求角度看,各个产业的产出对产业贷款的影响效应存在产业间差异;从贷款供给角度看,人民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产业贷款的影响效应也存在产业间差异。也就是说,产业因素确实影响到人民银行调控各个特定产业贷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还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措施,促进政策性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号理论的框架,以贷款公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股东是否通过银行贷款来掠夺中小股东和银行.结果发现,多个事件窗口贷款公告的累积超额收益率都显著为负,并且借款企业的两权分离程度越高伴随着累积超额收益率越低.这表明银行贷款会增加大股东控制资源的能力,为其掠夺中小股东提供便利.同时,银行的风险监督机制对于大股东的这种掠夺行为没有起到缓解作用.这说明银行贷款更多成为大股东掠夺中小股东和银行的手段,而没有表现出治理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完备系统的政策性银行法律体系是政策性银行存在、运行和发展的保证。政策性银行法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个:一行一法的立法模式和统一政策性银行法的立法模式。一行一法的立法模式会使即将构建的政策性银行法律体系失去层次性和后续立法空间缺乏弹性,同时也不利于政策性银行的多层次化、多地区、多部门的发展:统一政策性银行法的立法模式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