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安吉白茶”是浙江省安吉县的一个茶叶品牌。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安吉白茶”的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经渡过品牌导入期,处在成长期。针对成长期的“安吉白茶”和目前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安吉白茶”在品牌推广上要把握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同步提升原则,品牌及产品的品质定位、外观包装和推广方式同等关注原则,平面媒体、电波媒体和网络媒体同样重视原则。在品牌推广的基本策略上要贯彻USP(独特销售主张)思想,重视口碑传播推广形式,运用网络传播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2.
正3月下旬,著名的白茶产地——浙江省安吉县白茶陆续进入采摘期,展示茶乡特色的白茶小镇嘉年华活动也同时在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白茶主产区拉开帷幕。目前,安吉县白茶种植面积达17万亩,产业链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次。2017年,安吉白茶产量达1860吨,产值24.7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  相似文献   

3.
900年前,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非人力所可致。”文中没有讲明白茶的产地,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形。2003年,经专家考证,宋徽宗所讲到的白茶就是生长于浙江省安吉县的安吉白茶。  相似文献   

4.
正2004年,习近平在安吉县黄杜村白茶基地视察时,曾高度评价安吉的白茶: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吉县女子茶叶专业合作社,看看那里的人们如何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好山好水出好茶安吉县女子茶叶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正安吉白茶作为区域性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其产业整合度低和品牌影响力缺乏,已成为严重制约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最近,具有国资和政府背景的安吉茶叶集团,全力策划打造安吉白茶领导品牌"极白",试图以资本和品牌的力量,对全县白茶行业进行整合,带动白茶市场发展,由此引发了热议。这一举措究竟是把安吉白茶发展带入坦途还是迷途?值得警醒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安吉县,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赫赫有名的安吉白茶。作为一种罕见的变异茶种,安吉白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现如今,继白茶之后,安吉县茶技人员于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中再次发现另一个珍贵的原生品种——金色黄茶。1998年秋,茶技人员首次采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金色黄茶,经过对其长达十几年的观察,发现其内质稳定,各项指标均优于白茶。金色黄茶现已通过农业部的认证。  相似文献   

7.
杨健  蒋卫东 《浙江林业》2007,(11):20-21
金秋十月,中国著名竹乡安吉县,捷报频传,好戏连台。 首先是安吉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称号。 其次是2007中国(安吉)竹文化节“安吉竹园”揭碑仪式及百名领导专家种竹活动在中国竹子博览园东扩段举行。  相似文献   

8.
正本人认为,关注的焦点,不是当地政府应不应该介入茶产业这一竞争性领域的问题,而是介入"安吉白茶"区域品牌发展具体方式方法的问题。1.在宏观环境上,伴随中国社会步入小康,农产品消费市场已经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茶品牌塑造的市场需求土壤逐渐成熟。同时,国家层面不断提出的"生态文明"、"两山理论"以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又为安吉这种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茶叶资源独一无二的区域将发展白茶作为地方战略支柱性产业打通了顶层设计通道。可见,安吉的探索可谓生逢其时。  相似文献   

9.
陈思曼 《山西农经》2023,(11):53-55+83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索了构建农产品品牌长效发展的“绿色内核”,以“人民本位”为核心,组建了永州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矩阵,全面提升了永州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以期为推进三高四新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极白"是如何诞生的,又将向何处去?只有那些运作安吉茶产业集团的几位核心人士知道,我暂且把"极白"认定为一个接受市场规则的茶叶品牌。既然"极白"是茶叶品牌,就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没有"安吉白茶",就没有"极白"。2015年,安吉白茶达到17万亩,产值21亿元,为安吉农民贡献了人均年增收6000元,见证了"安吉白茶"从无到有到优过程的业内人士自然对其寄予厚望,期望通过政府之手,进一步完善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发挥"安吉白茶"品牌优势。这是"极白"品牌诞生的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品牌农业的探路者,"安吉白茶"的成功,曾经被认为是一个奇迹。这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满打满算只有三十来年历史的茶叶品牌,不仅"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而且以其成功,影响着诸多地方的农业品牌化实践。但最近"安吉白茶"有点烦。因为政府引导成立了茶产业基金,国企"安吉城投"依托基金进行产业整合,推出了"红色"背景  相似文献   

12.
南农民日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将于今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作为这次大会重头戏之一的中国十佳农产品品牌评荐活动已完成第一轮评荐,800个农产品品牌和15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入了初荐名单(详细信息见“三农在线”www.farmer.com.cn)。  相似文献   

13.
无论对生产者提高其附加值,还是对消费者放心使用农产品,农产品品牌化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该文以农产品品牌培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河北省农产品品牌培育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法及系统论思想,通过与兄弟省市在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及农产品注册“国家地理标志”等工作方面展开对比,阐述了河北省农产品牌培育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在梳理河北省农产品品牌培育流程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机制、体制与政策,建立以定位、产品、渠道、价格、促销为主要内容的品牌运营战略,利用和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及构建农产品品牌奖励和声誉政策等途径来实现河北省农产品品牌化。文章构建的河北省农产品品牌培育流程及提出的河北省农产品品牌化途径能为河北省相关部门指导、管理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范琛 《浙江林业》2008,(8):35-35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距离杭州只有60公里的安吉县,算得上是“好生态”的代名词了。植被覆盖率达75%,森林覆盖率达71%,这是安吉人值得骄傲的数字。从杭州人熟悉安吉这个名词以来,这个竹之乡在生态方面拿荣誉可谓拿得手软:“全国首个生态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建设互促共建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正春茶上市后,除了价格外,大众最为关心的莫过于质量安全。在浙江省安吉县,去年,白茶快速检测、定量检测近2000批次,全部为合格。据该县农业局局长杨忠义介绍,安吉白茶已建立了从茶园建设,到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再到市场消费的一整套"管到底"标准,从而构建起品质保障的"防火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因叶茎翠绿、叶片玉白、茶汤鲜爽的品质特征,安吉白茶享誉四方,尽管产业化发展仅30余年,但其已成为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占到全  相似文献   

16.
<正>4月17—19日,第二党支部赴浙江安吉开展"不忘初心践行‘两山’理论牢记使命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实地考察了宋茗白茶和中南百草原两个实训基地,深入了解了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和安吉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体的来看,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三十余年来,浙江省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推广研究员赖建红始终走在茶产业农技推广的一线。她在茶叶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推进安吉白茶产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为推动安吉茶产业发展、茶农增收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赖建红践行习总书记"一片叶子,富裕了一方百姓"的期望,每年举办30余期技术培训班,结对帮扶农户,使安吉全县白茶亩产值超万元,年产值超百万元的茶叶生产大户达到100余家。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目前主推的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包括四类品牌产品,即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也就是常说的“三品一标”产品。  相似文献   

19.
<正>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是一种珍稀白化品种,其形如凤羽,叶张玉白,茎脉翠绿,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香郁持久。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这里群山起伏、树竹交荫、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安吉还有"中国竹乡"之称,而茶竹之缘,值得品味。"川源五百里,修竹半期间",安吉白茶生长于原始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70%以上的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北麓,成"畚箕形"的辐射状地内,天目山和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为产业区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安吉全年气候温和,冬季低温时间长,一般在  相似文献   

20.
“东宁黑木耳”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能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支撑作用。本文以“东宁黑木耳”公用品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其竞争力为研究目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梳理,以黑木耳种植情况、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品牌建设与管理为切入点,对黑木耳品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根据农产品品牌理论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品牌监管力度不足、品牌意识淡薄、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东宁黑木耳”公用品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