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紫薇 《时代经贸》2012,(24):177-177,179
1.引言2011年底,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随后国务院配合中央《决定》而提出的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中央文件以及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的带动下,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化产业投资的浪潮,使得其在我国现阶段蓬勃发展的实体经济产业,以及稳定发展的虚拟经济产业中都成为了成长最为迅速的一股“新兴势力”。基于现今文化产业投资的高涨势头、其在国家战略发展计划中的地位、以及利国利民亦利投资者的本质,本文旨在基于文化产业尤其是实体产业并侧重传统文化产业的过往发展数据,剖析现今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投资环境,并提出相应的有助于投资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刘长燕  丁月华  孙长春 《时代经贸》2014,(2):158-158,161
推动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人才是关键。通过分析发现,山西省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数量不多,学历低,特英少,人才的行业、地区分布都不均衡。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比如,加强文化产业相关学科建设、改革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大文化产业人才的在职培训力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该针对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竞争力弱、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工作机制和市场发育不够顺畅、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精英人才缺乏等问题和不足,从四个方面开好局、起好步: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二是拓展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三是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四是培养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  相似文献   

4.
林西  蒋小瑛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31-132,240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文化事业就非常重视,近几年更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是领军人才的一种类型,为了研究该类人才,首先从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探讨了领军人才的词语起源,从术语学的角度分析了领军人才的概念发展;然后,在领军人才特征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从本质特征和区别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结合本质特征和区别特征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描述;最后,从概念发展和概念外延方面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试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基本要求,推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打造一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团队。为此,必须在遵循文化市场发展规律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推动和激励政策,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7-2011年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和美国文化产业及细分行业的发展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发展,美国依靠资本和技术"双核"驱动,而中国比较依赖资本的推动,技术进步制约较明显;劳动报酬率是制约中美文化产业的共同主要因素;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方式对于中国的贡献较为有限;净出口成为中国十年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同时期则成为美国的主要制约因素;文化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以净出口推动,而美国依靠资本驱动;而文化服务业的发展,中国以资本推动,而美国依靠技术进步驱动。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探讨》2008,(3):F0003
<正>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11月,是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大学共建的科研机构,并于2007年1月由文化部批准成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该机构依托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整合南京大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中文、艺术、历史学等多学科研究资源优势,旨在研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培养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我国文化产业正形成以资本、知识、技术、人力、信息和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新动能。新时代良好的政策预期、B趋完善的市场环境以及新技术革命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创新与转型。为此,我们必须直面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文化科技融合不足、文化金融发展滞后等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不断强化文化科技、文化产品版权等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文化人才、文化金融、文化创新的发展环境,走市场化、国际化、创新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离不开文化产业资本存量的准确估计。本文通过比较现有文化产业资本存量的研究文献并吸收了部分的合理成分,基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在确定了中国分省文化产业投资序列,构建了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减指数和估算了跨期变动的折旧率等工作基础上,采用永续盘存法(PIM)估计了中国分省1990—2011年文化产业资本存量,本文研究结论能够为文化产业相关实证研究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3)
文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可重复开发的特点,是未来推动GDP增长的强大动力。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和发达国家还有许多差距,阻碍其发展的很大因素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欠缺。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需要经营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把握市场、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和选拔都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章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构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胜任力模型,阐述对胜任力模型中包含的不同素质的测评方法,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战略地位的朝阳产业,而人才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决定因素。因此,兰州市文化产业人才管理的研究对于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法对兰州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文化产业以其极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日渐成为增强城市软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近年来,国家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今年举办上海世博会,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在特殊时期的比较优势,将文化产业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对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文化大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人才聚集度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2011年中国28个区域的Moran’s I指数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模式进行有效测度。计算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是文化创新,经济基础对于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外开放初期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产生抑制作用;当期人力资本水平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文化产业发展的均衡稳定状态是空间集聚的基本条件,区域创新是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5)
文章构建了评价中国文化产业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为每个指标赋予了合理权重。利用此评价体系,对中国文化产业2003年至2012年的产业安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安全在2003年得分最低,之后8年小幅震荡。在2007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文化产业达到安全状态,2012年,其产业安全评估值有所下降。为进一步保障中国文化产业安全,应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文化产业的产业控制力。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制作方式和传播平台,展现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文化、知识等创新要素,赋予了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内涵。新媒体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创意产业中的动漫,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等内容形式、创作手段、传播媒介及产业经营思路发生根本的变化和迅猛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快速发展,广州已进入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数字传媒时代中,广东如何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以人才资本为主的创意产业,从而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对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截面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异进行了度量,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差异显著,但呈收敛趋势,区间差异和华东文化区区内差异是造成区域文化产业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受政策导向、经济发展等影响,不同时期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区域文化特质差异,是造成文化产业发展差异的一大条件。  相似文献   

17.
准确定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比较优势,既是文化产业研究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制定文化产业国际竞争战略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优质劳动力要素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比较优势应定位于中高端文化人才,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文化产业核心比较优势的形成机理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倪芬 《经济论坛》2010,(8):132-134
政府部门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关键性力量,其职能定位应该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维护文化安全、培育和管理文化市场、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和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郑仕华 《生产力研究》2012,(4):194-195,217
基于2007年的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资料数据,文章分析研究了浙江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经济联系及关联效应、波及效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文化产业产业具有很好的关联和波及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制造业过度的依赖,产品附加值不高,调整结构由文化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尤为重要;(3)浙江省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国民经济发展对其拉动作用,文化产业应采取主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夷 《经济月刊》2014,(4):31-31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出现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的这一提法,是基于怎样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014年文化产业获得哪些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接受《经济》记者专访为此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