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辜胜阻  王敏  马军伟 《商业时代》2011,(6):42-43,45
稳定物价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从内在特征上看,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呈现出物价波动的结构性、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冲击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物价的艰巨性这四大特征。本文认为,治理当前通胀要采用渐进性的"中医"疗法,坚持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运用不同的政策组合,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措施缓解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  相似文献   

2.
冯禹丁 《商务周刊》2010,(22):46-51
中国曾经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和2003-2004年间爆发过烈度不一的通货膨胀,但本轮通胀体现出与以前不同的"成本推动型"特点。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不会如需求拉动型通胀在短期内爆发恶性物价上涨;同时也是个坏消息,它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的物价上涨将成为长期趋势,且比前一种通胀要难控制得多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08,(5):41
阅读:新华网不久前刊登余丰慧的文章说,3月2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发言指出,要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导致价格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劳动力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谢伏瞻把农民工收入过快增长作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并提出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必须防止农民工收入过快增长。不可否认,劳动力成本增加的确会加大物价上涨压力,但农民工涨工资绝对不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的国际性与人民币升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通胀因素向国内传导,输入型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我国通货膨胀趋向国际性。本文认为,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不仅无助于缓解通胀,反倒有可能推高通胀。必须避免输入型通胀压力与国内物价上涨相互叠加,预防国际通胀环境的“发酵效应”,以免造成通胀的持续压力。  相似文献   

5.
CPI上涨对低收入群体消费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通胀敏感度指标,论证了低收入者面对物价上涨的消费行为反应,发现其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度较高。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低收入群体在收入预算强约束下采取缩减消费规模和调整消费结构方式应对物价上涨。在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货膨胀通过再分配效应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实际购买力,导致其民生消费水平的恶化。基于此,从收入保障和稳定心理预期等角度,提出了低收入群体面对物价上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收入差距、通胀差距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消费行为方程,分析了总量CPI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CPI、收入及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I的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干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城乡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面临的通胀差异会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差距,削弱我国居民对通胀的耐受力.同时,抑制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扩张,会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因此,抑制通胀并有效降低通胀的社会成本,不仅要控制通胀的总量水平,而且要缩小通胀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即旨在控制总量通货膨胀的政策要兼顾缩小城乡居民的通胀差距.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要在控制通胀与追求增长之间作出权衡,要坚决将增长速度控制在9%.为有效抑制通胀差距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农村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要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制造业劳工工资水平,保障城乡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水平,增强中低收入阶层抵御通胀侵蚀收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通货膨胀的压力穿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地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助于根据具体情况来取适当地对策,对抗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定义,然后从流动性过制、成本层次、预警机制、政府投资、外贸顺差、公众预期等方面来具体分析通胀成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一、在市场货币化的改革过程中,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二、在当前,结构性因素并不是物价上涨的主因,主因是需求膨胀和社会变易成本过大;三、要充分认识抑制通货膨胀的艰巨性和通货膨胀的危害;四、应采取针对性的配套改革措施,长期坚持反通货膨胀政策。  相似文献   

9.
物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稳物价"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货币供应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此轮物价上涨是以输入型为主的通货膨胀,国内价格波动的惯性特征非常明显,稳定物价应防范通胀于未然,并特别关注输入型通胀风险。  相似文献   

10.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巨大影响,说明管理通胀预期的必要性。由于通胀预期的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通过探究国外通胀预期的管理方法,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政府、央行、统计局、社会中介组织共同作用的"四位一体"通胀预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概念有着与物价上涨显著区别,通货膨胀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一项重要因素,在通货膨胀下,人民币的利率会上升,从而影响了资金的流向,家庭理财的策略要增加家庭收入来源实现多样化,增加抵御家庭的收入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0年中国经济的复苏,房价飙升,物价上涨,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现实。本文分析了我国过此次通货膨胀的特点,发现产出缺口、流动性过剩、房价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等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同时,管理流动性过剩的措施,财政、税收政策的使用以增加供给是抑制通胀的主要手段,然而加强通胀预期的管理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目前通货膨胀原因的说法很多。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形成的输人性通胀说,也有劳动力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型通胀说,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天气旱涝异常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生猪存栏量过低导致的肉价上涨,等等。这些说法其实是混淆了通货膨胀的原因和表现。所谓猪肉涨价、大宗商品涨价、劳动力涨价只不过是通货膨胀的一些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正如弗·哈耶克所说的,通货膨胀必然导致,而且是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但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物价普遍上升则不能称为通货膨胀。本文在接受通货膨胀的这一定义基础上,对经济增长过程中正常的物价上涨现象(人们往往由此产生通货膨胀幻觉)和真正的通货膨胀作出辨别。  相似文献   

15.
汇率与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CPI数据屡创新高,物价上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头号问题,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曾表示,汇率弹性对抵御通货膨胀风险尤其重要,人民币更快升值符合利益。升值和通胀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人民币加速升值是抑制通胀的最佳工具吗?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汇率与通货膨胀的相互传导机制,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汇率与通货膨胀传导机制阻滞的原因,最后分析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不是抑制通胀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16.
郭曼 《商》2013,(2):128-128
2002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通货膨胀的隐患。不同的通胀原因需要不同的政策加以治理,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通胀既有需求拉动又有成本推动的原因,且更偏向于成本推动。  相似文献   

17.
既要经济增长又要控制物价──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论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上涨的关系张卓元1994年,我国经济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人们自然又提起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上涨的关系这样一个老话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经济增...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第一次使通货膨胀的全球性传导成为了可能。而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以及国际游资投机炒作,则是引发本轮全球性通胀的根本原因。目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具有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一直面临通货膨胀的难题,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耿强  付文林  傅坦 《财贸经济》2011,(3):110-115
伴随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成为中长期趋势,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物价的形成以及走势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对影响通胀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系统规范的实证研究,结论认为货币扩张、通胀预期对我国通胀有着正向的显著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解决中国的通胀问题除了继续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之外,还需要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本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由生产成本提高推动的,具有较明显的成本型特征。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导致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工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消费,抵御高物价的冲击;但另一方面会加大生产成本,推升价格的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