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外币买卖业务是我国外汇市场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显得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尖锐、外汇制度改革的压力显得尤为迫切的情况下,作为外汇改革的一部分,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的推出,无疑又多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理由。事实上,外币买卖业务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而言的。  相似文献   

2.
继中银香港加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之后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发文批准了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金融机构间外币买卖业务,以充分发挥国内外汇交易系统的本外币定价平台的功能,文章分别就设计中的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的交易模式,清算机制、网络技术支持等问题,以及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5月18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外币买卖业务.使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了由本币/外币的结售汇市场和外币外币的外币买卖市场构成的体系。银行间结售汇市场本月日均成交量上升,日均外汇供应和需求均增加.供犬于求日均顺差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保持稳定。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运行稳定.参与主体不断扩大.交易量逐渐增加,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各项服务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总体呈平稳运行状态,人民币汇率一改往日升值预期走势,向贬值方向波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最高中间价达8.0284。外币买卖市场成交量大幅上升。银行间外汇市场业务类型日渐丰富,品种结构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市场》2005,(5):12-13
记者: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的推出对中国外汇市场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银行在开展外汇买卖业务方面具有强烈的需求,但其在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方面还存在相互授信不对等、交易渠道不畅通等问题。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在交易机制、价格、清算以及系统便利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它的推出,可以使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外币买卖交易,畅通外汇交易渠道,进而促进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莉 《中国外汇》2006,(5):40-41
2005年年底,做市商制度终于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从“试点”转为了“定点”。其实,对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员来说,做市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广州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经理、首席交易员蔡思隽回忆说,早在2002年左右,银行间外汇市场就在港币交易中进行了做市商制度的试点。上海银行交易员熊秉坤对记者说,在2002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就在欧元和港币交易中推行做市商制度试点后,2005年5月18日,又在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推出了外币对业务,在这项新业务中采用了以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2006年1月份开展的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就完全采用了标准的做市商制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市场对于做市商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有利于扩展投资渠道,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引入人民币对美元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在资本项目部分管制的现行条件下,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外汇局需要加强对该业务交易资金来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年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我国于今年春夏之交推出了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并首批指定了10家中外资银行作为做市商。该业务一经推出,便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首日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共计成交103笔,成交金额折合美元2.175亿。有专家指出,要建设一个具有活力和深度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交易设备、方便的交易手段,根本上需要一种合理有效的交易制度。而这次推出的8种“货币对”交易均采用了做市商制度。国外有媒体认为,该业务的推出是试验真正做市商制度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在琥式公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连续发布通知,调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对客户外汇买卖价格管理的规定,扩大银行结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以及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一系列有关外汇市场的改革措施,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汇市场在过去十年基础上的再一次加速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机构传真     
《中国金融家》2005,(6):8-9
汇丰增持平安保险持股占两成;建行深圳分行首试账户收费;我国银行间债市引入首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中国信托业协会成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外币买卖业务推出;建行推出管理层引咎辞职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小金融机构对外币买卖业务具有强烈的需求。参与外币买卖业务既是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其在当前外汇市场中的被动地位。当前情况下,应积极促进中小金融机构获得外币买卖业务资格,使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参与外币买卖业务。  相似文献   

13.
5月18日银行间市场推出外币买卖业务,是中国外汇市场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填补了国内外汇市场的一个空白,这项新业务的意义和优势现在哪里?其交易和清算机制的安排如何来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市场成员对此又有怎样的期待?本刊为此专访了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彭向东先生。  相似文献   

14.
8月,银行间结售汇市场与上月相比日均成交量回落。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运行稳定,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日均交易量显著增加。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正式推出银行间外汇远期交易品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广州分中心自2004年7月开始便积极参与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的调研和推介工作。从广州地区看,各会员银行是否加入该系统做外币买卖交易,不仅在于外币买卖系统的价格、服务等是否有吸引力,关键还在于业务许可和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市场》2005,(4):16-20
2005年5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推出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通过先进的电子交易与清算平台,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业务与制度安排,为境内金融机构外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与清算提供便利.具有重要意义,外币买卖业务实行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和“集中、差额”的清算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市场》2006,(2):64-67
2005年,银行间外汇市场获得重大发展。一是相继推出几个重要新产品。5月份推出外币买卖,8月份推出远期外汇交易;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重大变革,7月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等。在此背景下。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  相似文献   

18.
宏观     
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降”;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开办外币买卖业务;4月份金融运行健康平稳;4月CPI上涨1.8%;《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将发布;央行颁布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七部门联合出台房产新政。  相似文献   

19.
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采用了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这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在交易制度安排上的全新尝试。它将推动国内外汇市场向更有效率的市场发展,实现市场参与者的“多赢”,并有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失去我国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外币买卖市场成交量略有下降。以做市商为代表的市场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在有涨有跌的波动中小幅升值,但总体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