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收获比较少     
吴永丽 《英才》2003,(4):65-65
按照刘东华的说法,"2002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使《中国企业家》真正的赚了点钱,并印证了自己对论坛的理解。刘东华认为企业家参加论坛只关心两个问题:第一是主题,探讨什么?是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2002中国企业领袖论坛"选定主题的标准就是要找到让企业家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打动他们。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04,(9):88-88
《中国企业家》:世行一直致力于推动私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私营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你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何评价?您曾经在南亚和俄罗斯任职,您认为中国的企业家与他们有什么差别? 黄育川:中国的企业家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这种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如果不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全国性企业文化学术论坛的小组讨论会上,近50名代表发言热烈,大家提了许多问题,如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是什么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什么关系?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都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为什么却交给企业宣传部和政工部去做?企业文化的精神理念是从哪里来的?企业文化是否可以复制拷贝?怎样才能让企业文化落地?以人为本的本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读者评刊     
《中外管理》2013,(2):14
他们在坚守着,他们是企业家《张近东和张瑞敏——请善待我们的企业家精神》2013年1期改革开放30年来,一群孤独的中国企业家拨响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唯利是图的商人烙印正在慢慢消退,他们用创新、远见和责任推动社会发展。出身杂草却不断地创造精彩,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当别人绝望的时候砥砺前行。他们有人性上的不完美,但是他们身上凝聚的企业家精神是这个时代的无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出事,在公众眼中,罪有应得;在企业界眼里,则值得借鉴甚至值得同情。在律师眼里呢?为出事企业家辩护的律师是一群极为低调谨慎的“隐身人”。如果不是事过境迁,要找到他们并让他们开口进述他们眼中的出事企业家,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社会和法制的变迁,是件极其困难的事。经历几年的持续追踪,《中国企业家》终于在  相似文献   

6.
读者     
更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土壤《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19期新上海企业家群体的出现,暂时打破了近20多年“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中国企业家》率先对这一所谓理论上的“假命题”进行反驳和论证,在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更想了解的不是企业家本身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我们更想从更大的背景中去寻找:是什么力量、哪些因素成就了新上海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对话马云     
《中国企业家》2006,(18):47-47
《中国企业家》:收购雅虎中国后你感觉自己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了吗?马云:麻烦不断。过去我在互联网有很多朋友,但在我把雅虎中国收过来后,突然一下子我成为了所有人的敌人,不断遭到群殴。《中国企业家》:一年下来最大心得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张军  蒲越 《中国企业家》1999,(12):22-23
如果说,《中国企业家》必须聚焦“入世”这一重大历史话题,企业家视角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入世”最直接影响的人就是企业家。只有当中国的企业、企业家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中国才有可能面对未来的一切.企业家们是否知道前面的路?他们准备好了吗?他们准备了什么?只有真实了解,反映企业界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一如既往,本次调查得到了广大企业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尽管调查问卷长达3页,本刊仍在2天里发出了180份问卷,收回了123份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03,(12):76-77
柳传志 企业家阶层一定会形成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改革的正面力量 《中国企业家》:你认为自己对联想的影响最深刻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是什么? 柳传志: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2007,(11):111-111
《中国企业家》:据说IDG创始人麦戈文要投哪个企业的时候,一定坐那个人的车,看那个人的车开得快不快,如果那个人敢开快车,敢闯红灯的话就投他。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李建光:什么叫企业家?什么叫企业家精神?就是你敢冒这个险,敢做别人犹犹豫豫不敢做的事  相似文献   

11.
曹利 《中国企业家》2010,(15):14-15
读《中国企业家》杂志有三点感受: 其一,《中国企业家》是一份专业性刊物。通过其报道,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企业家在推动中国企业发展、促进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提粹出来的商业伦理和管理哲学,以及他们共同坚守的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家》不愧是一本中国商界的领袖杂志。  相似文献   

12.
观点     
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命运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陈东升的演讲主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命运》,陈东升表示,三代企业家演绎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价值被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3.
<正>悲观的人往往看起来正确,但实际上只有坚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你才能走得远,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更需要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这些素质又如何帮企业穿越周期?12月11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张文中和姚洋围绕“回归商业本质,再议企业家精神”的主题,就上述话题进行对话分享,两位嘉宾一位来自企业界,是物美创始人、  相似文献   

14.
企业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是财富还是高楼大厦?尚志市钢丝绳厂厂长、黑龙江省优秀企业家贾殿君的回答是:企业精神.一种永不泯灭,留传千古的精神。那么该厂的企业精神是什么呢?贾殿君斩钉截铁地回答:钢丝绳精神。  相似文献   

15.
决胜2020,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想来想去,还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呢?中办和国办在2017年9月发了一个文,对企业家精神概括了九条,我压缩成三条:第一是创新精神。改变这个环境,改变就叫创新,这是我们企业家的精神,不满足于现状,要改变它。第二是坚守精神。我们做企业就是要坚守,一个企业要想做好,没有十年、二十年不行,如果你想做到极致,没有三十、四十年不行。  相似文献   

16.
从叱咤风云到败走麦城,从屹然崛起到突然轰塌,从兴盛一方到生死相隔,企业家为什么“倒霉”? 各誉与财富,还有生命,都转眼间灰飞烟灭,他们违背了什么?又忽略了什么?他们触犯了什么?又轻信了什么? 中国企业家年度风险本刊全调查。  相似文献   

17.
经理书架     
《企业研究》2007,(4):80-80
《生与死中国企业到底能活多久》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仅为4.2岁,这个残酷事实说明:生存还是死亡,是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企业的生命规律到底是什么?企业的生命法则又有哪些呢?中国企业“夭折”、“病变”的“病毒”是什么?中国企业延年益寿的基因密码是什么?李敏/著广东经济出版社定价:38.00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麦肯锡为何耗时一年做这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销售”》的报告?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高安德:在全球,有些人对中国成为一个巨大消费市场的兴趣不大,相比较而言,他们似乎对印度成为巨大的消费市场的兴趣更大。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报告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引发大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众最欣赏的中国企业家是谁?他们的总体形象得分是多少?中国公众是如何形容中国企业家的特点的?中国公众对中国企业家的认知度如何?……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中国企业家》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北京、上海、广州、洛阳、绵阳五个城市的1615位城市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获得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鼓舞下,我国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富人。这些富人是怎样致富的?他们致富的途径和环境是什么?挖掘第一桶金的方法和手段是什么?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他们能够如此快捷地积累财富?他们身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品质和规律?他们的生存状况怎样7中国富人是多了还是少了?中国富人致富的技能和品质能不能学习效仿?中国富人能不能培养、训练和成批生产?我们未来致富的机遇还有哪些?当大批投身商海职场的人士对这些问题茫然无解时,温元凯教授历经10年,终于为我们绘制出一张“中国富豪创富路线图”——《品质成就财富》。有人把《品质成就财富》比作中国版的《富爸爸穷爸爸》。由于炒作包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